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監獄的別稱有哪些?

監獄的別稱有哪些?

監獄是古今中外國家刑罰執行機關的總稱。但在我國歷史上,監獄有很多別名。

壹種叫叢刺,《易經》記載:“叢刺用徽繩”。可以推斷,這個關押犯人和罪犯的地方,就是中國奴隸制初期監獄的原始形態。

第二,叫“樓圖”。夏迪莽三十六年,開始建樓圖囚禁犯人。所謂覆土,就是用泥土做成的圓形墻體,因此得名。

第三,叫犰狳,原本是傳說中的猛獸,是龍的第四子。長得像老虎,頭像龍,長得像獅子,長得像老虎,強壯有力,喜歡訴訟。在古代,為了顯示監獄的權力,它經常被用作監獄大門的裝飾。所以在壹些古籍中,犰狳也被作為監獄的代名詞,體現了古代監獄象征恐怖,重於看守的特點。

第四個叫夏臺,是個地名。其實就是今天河南省蔚縣南部的壹個軟禁場所。

第五個叫李,是個地名,在今天河南省湯陰縣東北。在商朝,它被用作軟禁的地方。

第六,叫獄,是殷、商、西周時期監獄的名稱。

第七,叫獄,漢代叫監牢。監獄,在中央政府,往往是以政府辦公室命名,如廷尉監獄和懲罰監獄。在地方上以地名命名,如雲陽監獄、淮南監獄、長安縣監獄等。

八叫監獄,監獄是監獄的名字。根據《說文解字》的解釋,獄字的本義是“閑、牛馬”。休閑就是預防,所以防止犯人逃跑的設施就延伸到了“監獄”

九叫獄,明朝叫監獄。洪武年間制定的《羈押提審條例》中,監獄也被稱為監牢。

十稱為監室,清末以來,監獄有時稱為監室。監室的名稱來源於舊社會欽差莊、捕、皂的緝捕班公審室。這種清代的“牢房制度”,後來演變成關押待審罪犯的“看守所”。

11號叫圍墻,是辛亥革命後監獄的俗稱。意思是監獄像柵欄壹樣戒備森嚴,我們不要近距離相見。

十二所稱訓練所,是清光緒二十八年應山西巡撫趙爾勛之邀,在各省設立的新監獄制度。即犯人在犯罪地按服刑年限“學技術”,實際上是壹種苦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