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ì yǎn
2 病證名·氣眼氣眼為病證名[1]。多由郁怒傷肝而起[1]。《銀海精微》:“眼昏而淚,胞腫而軟,上壅朦朧,酸澀微赤,是謂之氣眼”。治宜疏肝解郁。方用柴胡疏肝散加減。
3 經穴別名·氣眼氣眼為經穴別名,即乳根[2]。
穴位 乳根 漢語拼音 Rugen 羅馬拼音 Juken 美國英譯名 Breast Base 各國
代
號 中國 ST18 日本 18 法
國 莫蘭特氏 E18 富耶氏 E18 德國 M18 英國 S18 美國 St18
乳根為經穴名(Rǔgēn ST18)[3]。出《針灸甲乙經》。屬足陽明胃經[3]。乳指 *** ,根即根部,穴在 *** 根部,故名乳根[3]。主治乳癰,乳汁分泌不足,乳癖,乳痛,乳腺炎,胸痛,咳
嗽,呃逆,膺腫,咳逆,哮喘,嘔吐,食噎,霍亂轉筋,難產,胎衣不下,肋間神經痛,氣喘,少乳,胸悶,慢性支氣管炎,胸膜炎,臂叢神經痛等。
3.1 氣眼的別名薜息(《備急千金要方》),氣眼[2],胸薛[2]。
3.2 出處《針灸甲乙經》:乳根,在乳下壹寸六分陷者中。
3.3 穴名解乳指 *** ,根即根部,穴在 *** 根部,故名乳根[3]。
乳,指 *** 。根,指根底。穴當 *** 下緣,以其所居位置而命名。[2]
3.4 所屬部位胸[4]
3.5 乳根穴的定位標準定位:乳根在胸部,當 *** 直下, *** 根部,第5肋間隙,距前正中線4寸[5][6]。
乳根位子胸部,第五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仰臥取穴[3]。
乳根位於胸部,在第五肋間隙中,距胸正中線4寸處[7]。
乳根穴在足陽明胃經中的位置
乳根穴的位置
乳根穴的位置(足陽明胃經)
乳根穴的位置(肌肉)
乳根穴的位置(骨骼、內臟)
3.6 取法仰臥位, *** 直下,在第五肋間隙中取穴。
乳根位子胸部,第五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仰臥取穴[3]。
仰臥位,男性在 *** 下1肋,即乳中線與第5肋間隙的相交處取穴;女性在 *** 根部弧線中點處取穴[8]。
3.7 穴位解剖乳根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胸大肌、腹外斜肌、第五肋間結構。有肋間動、靜脈分支及第五肋間神經分支。皮膚由第四、五、六肋間神經前皮支分布。針經皮下組織, 至胸大肌及腹外斜肌, 前肌由胸前神經支配,後肌由肋間神經支配。第五肋間結構包括肋間內、外肌及其間的肋間動、靜脈和肋間神經。其深面,除胸內筋膜、胸膜和肺外,左側穴位內側有心包及其內的心臟,右側則有膈、肝的上緣。
3.7.1 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胸大肌[3]。
皮膚→皮下組織→胸大肌→肋間外肌→肋間內肌。
3.7.2 穴區神經、血管淺層有肋間神經前皮支和胸腹壁靜脈分布;深層有胸前神經和肋間神經、動脈分布[6]。
布有第五肋間神經分支及肋間動、靜脈分支[7]。
3.8 乳根穴的功效與作用乳根有通乳化瘀, 宣肺利氣的作用。
乳根有降逆定喘、消癰催乳的作用[3]。
乳根穴位於胸部足陽明經上,陽明經乃多氣多血之經,本穴位於 *** 根部,有理氣活血、通經下乳之功,可治療 *** 病,是治療 *** 疾患及心前區疼痛的主穴[8]。
因乳根穴內對應於肺臟,又可治療胸肺病[8]。
3.9 主治病癥乳根穴主治乳癰,乳汁分泌不足,乳癖,乳痛,乳腺炎,胸痛,咳嗽,呃逆,膺腫,咳逆,哮喘,嘔吐,食噎,霍亂轉筋,難產,胎衣不下,肋間神經痛,氣喘,少乳,胸悶,慢性支氣管炎,胸膜炎,臂叢神經痛等。
乳根穴主治乳癰、乳汁少、胸痛、咳嗽、呃逆[6]。
乳根主治胸肺、 *** 等疾患:如胸痛、膺腫、咳逆、哮喘、乳癰、乳痛、乳少、嘔吐、呃逆、食噎、霍亂轉筋、難產、胎衣不下等[3]。
現代又多用乳根治療乳腺炎、乳汁分泌不足、肋間神經痛等[3]。
乳根主治咳嗽,氣喘,胸痛,少乳,乳癰;以及肋間神經痛,乳腺炎等[7]。
乳根穴主治咳嗽,氣喘,胸悶,胸痛;乳汁少,乳癰,乳癖[8]。
主治乳癰、乳少等癥,均用灸法[2]。
婦產科系統疾病:乳汁不足,乳腺炎;
呼吸系統疾病: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胸膜炎,
精神神經系統疾病:肋間神經痛,臂叢神經痛。
3.10 刺灸法 3.10.1 刺法沿肋間隙向外斜刺0.5~0.8寸,直刺0.4寸[6]。
壹般斜刺0.3~0.5寸[3][7],不宜深刺[7]。
向外斜刺或向上斜刺0.5~0.8寸,局部酸脹,可擴散至 *** 。
斜刺或平刺0.5~0.8寸,局部有酸脹感,可擴散至 *** [8]。
註意:不宜深刺[7],以免導致氣胸[8]。
3.10.2 灸法可灸[3][6]。
艾條灸5~10分鐘[7]。
艾炷灸5~7壯,艾條灸10~20分鐘。
註意:禁直接灸[8]。
3.11 配伍乳根配少澤、足三裏,治產後乳汁不足[8]。
乳根配少澤、足三裏、血海,有補益氣血,化生乳汁的作用,主治產後乳汁不足。
乳根配膻中、少澤,治 *** 腫痛[8]。
乳根配膻中、內關,治心前區疼痛[8]。
乳根配乳中、俞府,有降氣化痰,寬胸利氣的作用,主治咳嗽痰哮。
3.12 研究進展 3.12.1 治療乳腺增生根據報道,選乳根配合屋翳、天宗、肩井等穴,呈25°向外斜刺1.5寸,留針30 min,每日1次,10次為壹療程,總有效率為97.32%[8]。
實驗研究發現,刺乳根穴可以條件反射性地引起唾液分泌[3]。
3.12.2 治療早期房顫實驗研究發現,針刺乳根穴,可使風濕性心臟病患者的房性早搏短期內相對減少,對早期房顫有壹定的復律作用[3]。
3.13 文獻摘要《針灸甲乙經》:胸乳下滿痛,膺腫,乳根主之。乳癰,淒索寒熱,痛不可按,乳根主之。
《針灸大成》:主胸下滿悶,胸痛膈氣,不下食,噎病,臂腫痛,乳痛,乳癰,淒慘寒痛,不可按仰,咳逆,霍亂轉筋,四厥。
《醫宗金鑒》:主治胸前腫,乳癰,小兒龜胸等證。
《席弘賦》:但向乳根二肋間,又治婦人生產難。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