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特征
哥特風格的主要特征為高聳、陰森、詭異、神秘、恐怖等(渲染時要註意這些特點),哥德式繪畫,暗色調為主,充斥著鮮血、死亡、絕望、詭異的氣息。繪畫人物通常臉色蒼白帶血,姿勢扭曲、詭異、驚悚。經常作用殘缺的翅膀、羽毛、鎖鏈等元素。而建築則多為教堂,等具有宗教神秘性的事物。被廣泛地運用在建築、雕塑、繪畫、文學、音樂、服裝、字體等各個藝術領域。
哥特式藝術是誇張的、不對稱的、奇特的、輕盈的、復雜的和多裝飾的,以頻繁使用縱向延伸的線條為其壹大特征,主要代表元素包括黑色裝扮、蝙蝠、玫瑰、孤堡、烏鴉、十字架、獻血、象征天使之白色羽翼、象征惡魔之黑羽翼、薔薇、骷髏、蝴蝶、蜘蛛。其它的元素還有吸血鬼、血痕、傷疤、教堂、鐘樓(時計塔)、古董人偶。美式有黑貓、蝙蝠、墳場、月亮、科學怪人、萬聖節。
服飾特征
哥特式服裝表現為暗黑,金屬,尖銳黑色、深色的衣服,銀飾、黑發、紅發或淺色的金發,蒼白的皮膚、黑色的唇膏和眼影等。配飾包括十字勛章、五芒星、十字架、鬥篷、披肩等。
其中還有壹種特殊的種類混在其中(哥特式蘿莉)其實哥特式蘿莉本來並不是哥特當中的壹種,它是哥特與蘿莉的融合,主要服裝通常是黑、白、紅、粉色系為主。通常多為暗色系,但是也有以白色為主的“白Goth”。
發色及妝容,和黑暗、慘白為主的哥特文化不同,並無硬性規定。但通常還是以黑發、金發、粉色、銀白色發,以及帶有傷疤、或極端的清秀的妝容為最大宗。其中金發與粉色系發,與後朋克的哥特文化黑發背道而馳。另外經常配戴銀制的飾品,造型有特殊意涵的配件(配件與上文所訴的哥特元素壹致)。
哥特式字體
哥特字體種類繁多,特點為瘦削、細長、詭異、復古、華麗,帶有些許陰暗、神聖的色彩,黑白分明。被使用在經文抄錄、古籍封面和紋身上,與其他哥特藝術形式相得益彰,哥特字體主要應用在拉丁字母體系(如英文、德文、俄文、法文等)
哥特式建築
哥特建築是11世紀下半葉起源於法國,13~15世紀流行於歐洲的壹種建築風格,常被使用在歐洲主座教堂、修道院、城堡、宮殿、會堂及部分私人住宅。哥特建築的基本構建是尖拱和肋架拱頂,整體風格高聳削瘦,表現出神秘、哀婉、崇高的強烈情感。米蘭大教堂和錫耶納大教堂都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築。同時德國科隆大教堂是世界上完美結合了中世紀哥特式建築和裝飾元素的最高教堂之壹。
但是,建築中除去這些總所周知的其中還有小細節是哥特式風格建築中的精髓。
哥特式音樂
哥特式音樂具有悲傷、抑郁、深沈、觸動人心等生征。浪漫主義運動中,哥特被認為和黑暗、鬼魅、奇異相連,沈迷與對人類陰暗面的表現。
早期充斥著抑郁厭世情調,音樂既冰冷刺骨,又帶著精細的美感,是對於壹切傳統音樂的極端藐視。後期是對黑暗壓抑、死亡美學、宗教情結、唯美主義近乎邪惡的追求。它挖掘放大人類的感情,引發審美和思考的空間,把音樂引發的藝術欣賞上升到哲學思考,進而影響人們的價值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