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腸道簡介

腸道簡介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概述4痢疾古名5血便6參考資料附件:1治腸出血穴位2治腸出血方劑3治腸出血中成藥4治腸出血相關藥物5古籍中腸出血1拼音cháng pì

2英文參考便血[湘雅醫學詞典]

痢疾[湘雅醫學詞典]

3.總結壹下腸梗阻是病名。發表《黃帝內經蘇文虛實理論總論》等文章。[1]

4痢疾古名痢疾古名[1]。是指壹種油膩、粘稠、滑溜的液體,看起來像眼淚和膿[1]。因從腸內排出有響聲而得名【1】。《經越全書》卷二十四:“痢疾為證,即《內經》之腸。”

痢疾是這種疾病的名稱。參見《顏氏養生方》。《內經》視之為“瀉”,傷寒論稱之為“瀉”、“益熱”,肘後備急方稱之為“瀉”,諸病源論稱之為“痢”,備急方稱之為“滯”,後世常稱之為“痢”[4]。痢疾的特點是腹痛,急性腹瀉後出現嚴重腹瀉,紅白色膿血[5]。突然發病可伴有惡寒發熱;慢性痢疾反復發作且持續存在[6]。多在夏秋季[7]。痢疾的治療要區分虛實[4]。實證方法有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消食導滯[4]。虛證治療以補中益氣、溫陽固澀為主[4]。邪實、正能量不足者,應扶正祛邪[4]。也可用於活血理氣。前人說“活血會化膿自愈,理氣會自除”[4]。

針灸治療痢疾療效顯著,不僅能迅速控制癥狀,還能消除痢疾的病原體[6]。但中毒性痢疾,病情兇險,需要綜合治療措施[6]。

痢疾發病期間,應控制飲食或禁食,實施床邊隔離。時刻註意飲食衛生,防止感染[6]。

本病常見於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潰瘍性結腸炎、過敏性結腸炎、食物中毒和腸道吸收功能障礙[4]。

詳情見痢疾篇。

5血便指血便[1]。《古今醫鑒》:“夫若滿腸,則大便出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