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 bǐng
動詞義:
1、退避;隱退。
侯生乃屏人間語。——《史記·魏公子列傳》
又如屏居:辭官隱居,不問世事。屏語:避開他人私下交談。屏伏:隱退,避匿。屏移:退隱。
2、隱藏。
爾不許我,我乃屏璧與圭。——《書·金縢》
又如屏匿:隱藏。屏跡:隱避。屏藏:隱藏。
3、擯棄;除去;去掉(某人、某物)。同“摒”。如屏絕:屏棄斷絕不相來往。屏棄:屏除廢棄。屏除:除去;放棄。
4、保護。如屏衛:護衛。屏翰:保衛。
5、抑制。抑止不出氣。
宋將軍屏息觀之。——明· 魏禧《大鐵椎傳》
又如屏息:止住聲息。即屏氣。屏氣:暫時抑制呼吸。
6、掩蔽。
屏王耳目,使不聰明。——《左傳·昭公二十七年》
又如屏處:隱蔽之處。屏遮:遮蔽。
屏píng
1、遮擋。
屏風。屏障。屏蔽。屏藩(“屏風”和“藩籬”,喻衛國的重臣)。屏翰(喻衛國的重臣)。
2、字畫的條幅,通常以四幅或八幅為壹組。
畫屏。四扇屏。
2. 屏在古文中的(例句)屏
釋義 píng
①照壁;對著門的小墻。《荀子?大略》:“天子外~,諸侯內~。”
②屏風;圍屏。《口技》:“撤~視之,壹人、壹桌、壹椅、壹扇、壹撫尺而已。”
③屏障。《宋史?李綱傳》:“三鎮國之~蔽,割之何以立國?”
bǐng
①排除;除去。《禮記?王制》:“~之遠方。”
②退避;使……退。《信陵君竊符救趙》:“侯生乃~人間語曰。”
③退隱。《後漢書?王充傳》:“歸鄉裏~居教授。”
④抑制;抑止(呼吸)。常“屏息”或“屏氣”連用。《大鐵椎傳》:“宋將軍~息觀之,股栗欲墮。”
3. 王復傳文言文閱讀答案王復,字初陽,固安人。正統七年(1442)考中進士。授予刑科給事中。聲音洪亮,容貌壯美,善於陳述自己的想法上奏。提升為通政參議。也先侵犯京師,邀約大臣出去迎接上皇。眾人不敢前去,王復請求出行。於是升遷為右通政,代理禮部侍郎,與中書舍人趙榮偕同前往。敵人露出刀刃夾道威脅他們,王復等人不為此而恐懼。返回後仍擔任通政事務,再升遷為通政使。
成化元年(1465),延綏總兵官房能上奏追趕襲擊河套部眾,皇帝降旨獎勵犒勞。王復認為七百裏奔赴作戰不恰當,並擔心因企求意外成功而挑起爭端,請敕令告誡曉諭,皇帝認為他說得對。晉升為尚書。
錦衣千戶陳玨,本來是畫工。到去世時,侄子陳錫請求繼承百戶。王復說:“世襲雖然是先帝的命令,然而不是戰功,應不許可。”於是停止。
毛裏孩侵擾邊境,皇帝命令王復出京巡視陜西的邊疆守備。從延綏到甘肅,觀察地勢,進言說:“延綏東起黃河岸邊,西至定邊營,縈繞二千多裏。險要關口全在內地,而境外並無屏障,只憑墩堡來防守。軍隊反而駐紮在裏面,老百姓卻居住在外面。敵人壹旦入境,官軍還沒有行動,老百姓已經被掠奪完了。再加上西南抵達慶陽,相隔五百多裏,烽火不能連接,寇賊到了,老百姓還不知道。請遷移府谷、響水等十九個堡壘,置於接近邊疆的重要之地。而從安邊營至慶陽,從定邊營至環州,每二十裏築墩臺壹個,***計三十四個。隨著地勢修建壕溝和城墻,以求聲息相聞,易於防守抵禦。”奏章呈上去後,皇帝都聽從了他的建議。
改派王復到工部。王復嚴格遵守法令制度,聲名超過在兵部。當時中官請求修築皇城西北面的回廊,王復提議放緩這件事。給事中高斐也說災害頻繁,不宜役使萬人作無益的事情。皇帝都不許可。中官率領騰驤四衛軍的,請求發給棉上衣和鞋褲。王復堅持不許可,說:“朝廷制造這些東西,本來是給出征的士兵,使得即日出發,不用煩勞去縫制。京軍則每年供給冬衣的布和棉花,這是已成的制度,怎能改變?”大應法王割實巴去世,中官請求建寺造塔。王復說:“大慈法王都只建了塔,沒有建造寺廟。現在不應該創立這個制度。”於是只是命令建塔,還是派遣四千名士兵供其役使。
王復喜歡古籍愛好學習,遵守廉潔約束的準則,跟人相交沒有城府,當官識大體,在工部任職十二年,碰上災害變異,諫官說他衰老,王復請求退休。皇帝不許。過了兩個月,諫官又彈劾王復。皇帝於是傳旨,命令他辭官歸鄉。死後,被贈予太子太保,謐號莊簡。
4. 文言文閱讀小題1:B
小題2:D
小題3:(2分)總領全文,全文圍繞“善”字展開來表現口技藝人高超的技藝。
小題4:(4分)(1) 遠遠地聽見深巷中傳來狗叫聲,接著就聽見有個婦人被驚醒了,伸著懶腰,打著呵欠。
(2)忽然間,撫尺響了壹聲,各種聲音都停止了。
小題5:(3分)寫觀眾的反應,表現口技表演對觀眾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側面表現表演者技藝的高超。
小題1:
試題分析:B中應是“宴”這裏名詞用作動詞,“舉行宴會”。
小題2:
試題分析:D中應是“《口技》,作者林嗣環,清代順治年間進士”。
小題3:
試題分析:分析文章某壹段在內容或結構上的作用。內容上有:點明文章中心主旨、畫龍點睛等作用;而結構上通常有:總領全文、承上啟下、照應前文等作用。這裏“善”用在開頭,總領全文。
小題4:
試題分析:理解並翻譯文言文語句,就是把文言文在盡可能地保留原意和風格的情況下用現代漢語的形式表達出來。翻譯文言文要遵循“信”“達”“雅”三個原則。翻譯文句是各級各類考試的重點類型題之壹,掌握翻譯技巧是重要的得分手段。這裏註意“畢”“絕”等關鍵詞的理解。
小題5:
試題分析:這裏學生從寫作手法上來理解句子的作用,這裏寫觀眾的反應,表現口技表演對觀眾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側面表現表演者技藝的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