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在明朝,壹個叫邵錚的官員急需寫壹篇論文。有人有相關信息嗎?謝謝妳

在明朝,壹個叫邵錚的官員急需寫壹篇論文。有人有相關信息嗎?謝謝妳

這是鄭瀟,不是鄭瀟

天寧寺前的石牌坊

半個世紀前,海鹽縣武原鎮的千年古剎天寧寺前,矗立著壹座壯觀的石牌坊:四根方形花崗巖柱子撐起壹塊巨大的石碑,石碑兩側刻著四個漢字。河的南邊刻著“父子成名”四個字,北邊對著國王廟的地方刻著“斯科特兄弟”四個字。據明代編纂的《海鹽縣誌》圖集記載,這是明朝天啟年間(1621 ~ 1672),即朱由校當政時,當時海鹽地方官員為鄭瀟及其兩個兒子所立的碑。

鄭小子,1499,海鹽縣武原鎮北門人。23歲參加鄉試,中了舉人第壹名,次年進士。他壹生中先後擔任兵部總監、吏部考公郎、刑部右侍郎、副欽差顧問、兵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南京吏部尚書、刑部尚書等職。,而且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北京當官。

明朝嘉靖年間,奸臣嚴嵩為謀取私利,結成小集團,大權在握。當時朝野官員大多唯唯諾諾,搖尾乞憐,而清正廉明的鄭瀟,軟硬不吃,既不被嚴嵩拉攏,也不被嚴嵩嚇倒,始終與嚴嵩對立。比如鄭瀟在吏部時彈劾喬辛等13嚴嵩親信,堅決反對嚴嵩養子趙文華考公郎,嚴嵩兒子嚴世蕃為尚寶成,壹次次挫敗了嚴嵩擴張勢力的圖謀。嚴嵩惱羞成怒,試圖報復,將鄭瀟降職為同治。後來,鄭瀟壹步步被提升到重要的位置。鄭瀟並沒有因為被嚴嵩貶謫而改變自己的氣節。面對嚴嵩的囂張,雖然知道自己當時如履薄冰,舉步維艱,但還是堅持原則,冷靜處理。但是,身體虛弱的鄭瀟還是找了個機會詆毀了黨羽眾多的嚴嵩,被罷官送回老家海鹽養老。現在,婺源鎮上那個叫“百園”的地方,是鄭瀟晚年回鄉後,蓋房讀書、寫文章的地方。在嚴松泉當政、百官順耳的政治環境下,鄭瀟能始終保持清正廉潔的政治操守,是難能可貴的。

鄭瀟壹生努力學習,博覽群書。他精通儒家經典、技巧和歷史典故。無論被罷官前後,他都堅持寫作,寫作。尤其是晚年隱居海鹽百客園時,他以“抓菜根,無所不用其極”為生活原則,省吃儉用,專作專行。他的精神和曹雪芹晚年寫的《紅樓夢》壹樣難能可貴,隱居在北京西山。因此,的壹生留給後人的著作有《我的學問》、《鄭》、《顧言》、《今日之言》、《紀念》、《文選》、《歷史》、《策學》、《鄭瀟圖說》等。特別是他在掌管兵部的時候,對舊經有很深的研究,對明朝的防務需要、邊塞的情況以及各地設置的兵馬實力都非常熟悉。因此,他在熟悉地圖、軍事制度、征討等史料的基礎上,深入邊塞,撰寫了壹部有據可查的《九邊誌》,為提高明朝的國防實力做出了貢獻。鄭瀟留給後人的大量作品是壹筆豐厚的文化遺產。

1566年,鄭瀟病逝,葬於海鹽縣於城鎮溝城村。在他死後的第二年,也就是隆慶元年(1567),曾經不可壹世的嚴嵩漢奸黨終於垮臺了。新登基的明追贈少保太子,謚號“斷劍”。《明史》對鄭瀟的評價是:“通曉奇聞,博學多才,管理文武,也不愧為名臣。”在明朝277年的歷史中,它的評價在幾千名高官中並不高。鄭瀟的兩個兒子鄭綠春和鄭綠準也繼承了父親好學苦讀的家風,把詩書讀得淋漓盡致。後來他們靠自己的努力擔任了明朝的刑部首長。明代刑部掌管“刑名天下”,主事是尚書、侍郎之後的第三號人物,所以後人在立牌坊時借用西漢的官銜稱之為“司口”。鄭瀟和他的兩個兒子都是海鹽歷史上有著清正廉潔名聲的好官,所以稱他們為“父子名臣”並不為過。

石牌坊1953被毀,2001重建,供人參觀悼念。

鄭小喬拒絕受賄。

王小賤

2005-01-13

明朝鄭德時期,有壹位既是學者又是官員的人物——鄭瀟。

鄭瀟從小就喜歡讀書。12歲時,他讀完了從《史記》到《元史》的所有史書和農村能找到的儒家經典書籍。成年為官後,他壹邊博覽群書,壹邊潛心寫作,著有《九邊圖誌》、《我的學習匯編》、《古言》、《鄭圖說》等書。晚年仍堅持寫作,出了四卷史料價值較高的《今日之言》。鄭瀟的寫作態度非常嚴肅。每本書的初稿完成後,都要再改壹遍。定稿時,廢稿中已經堆積了幾十枚竹簡。

鄭瀟的仕途很穩定。雖然他壹度被貶為安徽和縣的小官員,但他在官場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中央機構如吏部、刑部和北京南京的都察院擔任顯要官員。特別是在主管官員的吏部和主管司法的刑部,都擔任過相當於今天的大臣。這是明朝幾個重要的大臣,朱元璋之後不再設宰相。然而,鄭瀟,也是壹個有權有勢的官員,卻立下了“絕不拿任何東西”的誓言。他做了壹輩子官,壹直廉潔自律,為自己的後半生留下了壹個鮮明的名字。

鄭瀟在北京做官的時候,浙江海鹽縣有人來北京看望他,見面就帶禮物。乍壹看,禮物很普通,是壹籃茶葉。鄭瀟心想:茶是我家鄉的土產,但卻是大不敬,我就收下了,進了後院。然而,鄭瀟的妻子用手指撥弄著籃子裏的茶葉,卻發現茶葉下面埋著許多黃金首飾。夫人是壹個通情達理的人,所以她很快派人邀請鄭瀟到後院。

當鄭瀟看到那些黃金首飾時,他著實吃了壹驚。他想了想,告訴妻子像以前壹樣用茶葉把黃金首飾蓋上,然後悄悄地走出來對送禮的人說:“我以為家裏缺茶,就收下了妳的禮物。”剛進去問了老婆,才知道家裏還有很多茶葉。那樣的話,我就不需要留著妳的茶了。

鄭瀟說,並命令再次搬出茶葉籃子。送禮人無話可說,只好拿著茶葉和原來那籃金首飾。

曾有人嘲諷鄭瀟是個不會做官的“書呆子”,但從鄭瀟巧妙的拒絕受賄來看,這個公眾不僅“愚鈍”,說他機智也不為過。(摘自《中國監測》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