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如何欣賞李清照的《醜奴加詞》?

如何欣賞李清照的《醜奴加詞》?

《窗前種芭蕉樹的醜奴》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這個詞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描述了香蕉的形象,既準確地勾勒出了香蕉的本質特征,又蘊含著巨大的情感力量。尚娟從視覺出發,生動地寫出了芭蕉樹蔭遮中庭,樹葉舒展,芭蕉心卷曲的場景。我從聽覺入手,寫到夜裏的雨打在芭蕉上,讓壹直輾轉反側睡不著的詩人更加難過。整個詞簡短、含蓄、直白、輕快、有思想。

加字醜奴(1)

誰在窗前種芭蕉樹,中庭滿蔭。陰填心房,葉心形,卷輕松清。

傷心枕上夜雨,壹點點雨(4)壹點點雨,擔心傷害北方人,不習慣聽。

⑴醜奴:碑文名。壹個是“加字摘桑籽”。“醜奴”和“采桑籽”是諧音。加詞:這個詞具體表現為在《醜女兒》原調上下第四句加了兩個詞,由原來的七個詞重新組織為四個詞和五個詞。添加單詞後,音節和短語也相應發生了變化。

(2)中庭:在庭院裏。

(3)舒圈:壹個是“舒展”,此處壹字兩用,放松,呈芭蕉葉形狀;卷成香蕉心。和卷,有壹個訓練的”吆“,這叫好看。余慶:根據王的《李清照集註》和吳的《唐宋詞通論》,這句話也是吳寫的。“余慶”在今天的版本中多作為“感覺”使用,“感覺”壹詞的含義在這裏似乎有所不足,所以該詞第壹部電影的目的並不是簡單的擬人化方法。玉清是指芭蕉葉卷曲;香蕉心讓人感覺涼爽舒適。以“清”字作為“清”字的諧音,似乎比用“清”字更好。

(4)林英:那是壹場很長的雨,這裏指的是連綿不斷的雨聲。

翻譯

窗前的芭蕉樹不知是誰種的,濃蔭遮蔽了整個庭院。葉子和不斷擴張的葉心相互附著,壹片壹片,覆蓋了庭院。

充滿了悲傷,我睡不著,但半夜開始下雨,點點滴滴,響個不停。雨聲落下,敲打著我的心臟。我不能習慣,所以我穿著衣服起床。

這首詞是詩人南渡之後寫的。根據蔡的觀點,“深情苦,楚之哀感人,作於建言三年丈夫趙明誠死後”(《唐宋詩百首》),可知此詞創作時間在公元1129年(建言三年)之後。

文學欣賞

中國音韻學會理事、上海古典文學學會理事蔣哲倫先生在《讀加字的醜奴》壹文中,對這個詞作了如下鑒賞:

這首詞是穿越南方後寫的,通過雨水打芭蕉引起的惆悵,表達了作者對故國故裏的深情。上壹部片子,我唱的是關於事物的,我用香蕉來表現我的內心,體現了我難過不開心的心情和心境。第壹句“誰在窗前種香蕉樹”,好像是在問,在抱怨,沒人回答,也沒必要回答。不過通過這個問題,讀者的註意力自然就引向了南方特有的香蕉院。然後,抓住芭蕉葉卷長、多為背陰葉的特點來吟誦和寫作。香蕉心是長的,壹片葉子壹片葉子,壹層壹層,不斷向外伸展。寬闊的芭蕉葉像巨大的棕櫚和綠色的扇子,壹片壹片伸向空間,鋪滿庭院,散發著清秀,點綴著南方的夏秋。第二句“中庭滿蔭”生動地描繪了這壹場景。第三句重復最後壹句,再以壹句“補陰中庭”吟誦,使人仿佛置身於庭前,如在壹扇窗下,被綠葉遮蔽,再看芭蕉葉的展開。“葉兒葉兒暖人心,舒展纏綿情”,歇壹歇寄情於物,寓情於景。“葉”和“心”是兩對重疊的詞。它們壹方面形成壓倒性的聽覺,另壹方面從視覺印象上向人們展示香蕉葉不斷伸展的動態。芭蕉心常常卷起來,就像無盡的悲傷。嫩黃淺綠的香蕉心,緊緊包裹著無盡的情懷。全詞簡短深情。語言清晰流暢,能充分利用雙音押韻、反復詞句以及問句和口語的優勢,形成高低不平、抑揚頓挫的節奏;還能把握芭蕉的形象特征,運用現場抒情、物中動情、觸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表達國家滅亡後難以言說的痛苦;用筆輕盈而富有感情,體現了虞書詞的新穎、抑揚頓挫等優點。

著名評論

王《李清照集註》卷壹:此曲亦載《廣群房譜》卷八十九(惠)本,改為采桑籽,詞句同采桑籽,而非加字醜奴。詞雲:“誰在窗前種了芭蕉樹,中庭滿蔭,樹葉心形,余光分外清。我的傷心枕上半夜下著雨,下著壹點點,好像在呼喚壹個傷心的人,我不忍壹個人聽下去。”據《方泉北祖》說,中國沒有出版(東康的《書博譚勇》說:有日文版),但所有手稿都是作為田字醜奴制作的。《花草》中的雲“添字”是陳所見,應該也是如此。《廣方群譜》壹書寫成“采桑籽”,幾乎被編者王浩等人改了,不足為信。(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 65438+10月出版)

吳《唐宋詞通論》:另壹種增詞或散詞的方法,是在增音節、增詞後重組詞組。比如《醜奴》拆成七言壹句,李清照的《醜奴加詞》改編成四言五句。(浙江古籍出版社6月出版1985+0)

余朝綱對宋詞精髓的新解讀:此文寫於杜南之後。詩人因看到香蕉而興奮,因看到香蕉而悲傷,表達了他生活在異鄉、思念家鄉的孤獨和悲傷。李清照背井離鄉的孤獨感和悲傷感是在家人和丈夫去世後產生的。它不同於通常的旅行和分離的環境,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進入中原,被迫背井離鄉,逃往南方,那可是幾千萬以上啊!筆者也是其中之壹。這篇文章不僅表達了詩人的感情,也唱出了許多難民的心聲。此詞篇幅雖短,但寓意深刻,語言樸實通俗,脈絡十分清晰,體現了漱玉詞的藝術特色。全詞以芭蕉和雨夜為背景,寫了壹天的經歷和感受。第壹部電影訴諸視覺,描繪白天在窗前看到的東西;下壹部電影訴諸聽覺,描繪了晚上在枕頭上聽到的東西。抒情主人公的情感波動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景物的變化而波動。兩部電影的第三句《陰滿心房》和《壹點點雨》都使用了疊句,起到了渲染環境氣氛和加強藝術效果的作用。詞中還運用了雙音疊字,形成錯落有致的韻律,使作品的形象更加生動,富有藝術感染力。(吉林大學出版社1988年8月出版)

平惠山選譯李清照詩詞:第壹題表現了詩人對植樹者的懷念和對香蕉生長的喜悅,所以她感同身受,說“枝葉纏綿”,寫香蕉對人的深情,是為了表達詩人自己的深情。前半部分寫的是香蕉從房間裏遮陽,後半部分寫的是我聽著雨聲敲打枕頭上的香蕉。在經歷了國難、家破人亡、夫亡等種種打擊後,在招待所避難的人們夜不能寐,雨水不停地敲打著芭蕉和詩人悲涼的心。“起身傾聽”這壹外在動作,以曲折的方式展現了詩人內心的萬千哀愁。(巴蜀書店1988 65438+10月出版)

蔡:這首詞通過描寫南方獨特的風景——夜雨芭蕉,表達了他想家時深深的悲哀。深情而苦澀的語氣,楚的悲涼感人,是建言三年,丈夫趙明誠死後所作。夜雨中的芭蕉和梧桐壹樣,是秋天最令人激動和惆悵的景象,詩人常常把它作為壹種意象載體來抒發自己的憂傷,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更感人的藝術效果。比如杜牧的《洞房八六子深處》:“夜聽雨,寒滴芭蕉。”古塤《楊柳枝秋夜的孤獨》:“我記得余浪四處流浪,無處可尋,我甚至聽到窗簾外的雨聲,滴落的香蕉。”李後主《長相思雲》:“秋風多,雨和。窗簾外面有兩三個香蕉窩。夜長。”清兆詞寫在白天,芭蕉婀娜,艷陽高照,“落葉暖心,舒展纏綿”,給人帶來壹點深情的慰藉。下壹部寫夜景,揭秘直立。“夜雨上傷心枕”,已經是壹夜無眠,苦不堪言,卻偏偏壹股冷風從夜的頭上吹過,打下三兩滴雨。“隔著窗戶就能聽出來,晚上下雨,香蕉聲最早。”那點點雨滴打在香蕉上,無異於打在妳受創的心裏。她想到了失去的家,死去的丈夫,動蕩的局勢和無能的趙構小朝廷,想到了不知何時才有可能“渡過淮河”。她自然會“擔心傷害北方人”,睡不著,只好穿上衣服,獨自等待天亮。白天的場景是伏筆,是虛寫。目的是為了和下壹部電影形成對比,以虛見實,在孤獨的處境中希望得到壹點安慰才是虛中之實。“不習慣聽”不是因為醒來,而是因為深深的焦慮,也是現實中的虛。問第壹句,鋪墊,合句,點醒話題,答非所問。“小雨滴”的堆砌,造成了時空的延伸感,加重了環境的淒涼悲涼氣氛,豐富了文字的表現力,使表達的感情更加真實深刻。(唐宋百首新故事,四川文藝出版社5月出版1989)

李菁等人:這個詞通過對香蕉的描寫,表達了流離失所的心情和對生活的向往。最後壹部電影是對香蕉的描述。開篇壹句話,像是在提問,頗有氣勢,指出庭院裏的芭蕉不是詩人種的,因為不是我的故鄉。這句話看似平淡,實則深情,浸透了流離的悲涼。接下來的兩句,寫的是芭蕉葉自由舒展,覆蓋庭院。這句話形象地描繪了芭蕉葉的表情。“葉子葉子暖心”,配合疊字使用,壹方面給人緊迫感,另壹方面又表現出芭蕉葉的形狀,頗具動感。下壹部電影是抒情的。北方天氣幹燥,很少下雨,所以北方人初到南方,壹開始會不適應當地潮濕的氣候。再加上半夜失眠,聽著雨點打在枕頭上的芭蕉,讓人思緒澎湃。“我不習慣聽”這個詞直白簡單,看似隨口壹說,卻有著豐富的內涵。“不習慣”作家的心理感受;“起床”是因為內心煩躁。在這裏,詩人把她的失眠歸因於香蕉,這是壹種典型的責備事物的方式。其實真正讓她不安的是她內心的悲傷,國家的衰落,家鄉的距離。全詩通過對芭蕉和夜雨的描寫,巧妙地傳達了詩人壹天的所見所感。(《唐詩宋詞鑒賞全集》,中文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065438+10月)

孫崇恩《李清照詩選》:這應該是李清照穿越南方後,抒發思鄉之情、憂國之思的歌詞。上城描寫白天院子裏的芭蕉。第壹句是突然問的,看似無意,然後像是深情的描述了芭蕉葉的形狀。副歌《中庭滿蔭》歌頌了芭蕉繁茂的枝葉,襯托出陰森的環境;“葉子葉子暖心”這句話,是贊美芭蕉葉展現了自己的暖心,包含了無限的深情。下壹筆是轉折,描寫晚上枕上聞雨聲的場景。悲傷的人在床上翻來覆去,聽著枕頭上的雨聲;副歌《壹點點雨》寫的是晚上下雨,襯托出蕭瑟的心情。以鮮明的主題結尾,凸顯了濃濃的憂國思鄉之情。全詩抒發物感,用筆清淡,意味深長,婉轉深情。(人民文學出版社1994 65438+2月出版)

劉玉的《李清照全詩》:正是“思鄉怕聽夜半雨聲”,那雨水打芭蕉般淒婉傳神的聲音呢?“芭蕉”生在南方,雨打芭蕉,傷了她的“故鄉心”和“傷心耳”。所以,“我不習慣聽。”死生為結,清淡可口,余韻纏綿。此時,壹個傑出的女詞人,在國家滅亡、家庭亡故、喪夫、顛沛流離等不幸的打擊下,孤獨、憂傷、憔悴、想家。這個詞也有它的祖先。文的《更漏》:“梧桐,夜半的雨,是不離不棄的愛之苦!壹片葉子,壹個聲音,空空的腳步落到光裏。”易安的意境和易安差不多,只是“梧桐”表示秋天的季節,而易安詞中的“芭蕉”、“心”、“卷”指的是春天,寫的是離情。李漁《長相思》秋風多,雨和,簾外三蕉。長夜漫漫!“和易安詞的意境差不多,講的是相思。宋徽宗在《辭源叢談》發表時,匿名的“梅風碧”說:“黃昏時分,我把帽子投在村帖裏,風雨將過黃昏。窗外芭蕉窗的人分明是滴在葉子上。”講的是鄉愁,更類似易安的詞。易安的詞,講的是濃濃的思鄉情懷和崇高理想。她融前人言之意,生古詩詞,不著痕跡,創意驚人。葉邵雲說:“詩人觸及前作,猶如李光弼號令郭子儀大軍,精神幾倍。”在周紫芝的《鷓鴣天空》中有壹句“半夜雨落在梧桐葉上,樹葉的聲音在離別”。宋代也有“枕前淚* * *半夜雨,隔窗滴”。都能看到文藝的傳承與發展,這個詞的語言意味深長,巧妙嚴謹。第壹部電影以風景為主,融於風景之中,是下壹部電影的伏筆;接下來的電影著重寫感情,融合場景。第壹部著力渲染芭蕉多株、枝繁葉茂、濃蔭蔽日、“空間清朗”,所以雨打芭蕉的聲音越大,女主角的心情就越淒慘慘,思鄉之情就越強烈,詩人的心情就越可憐。上上下下是符合邏輯的。“無情未必是英雄”,李清照在此詞中所寫的“悲”“喪”,絕非無病呻吟。他們其實交織著北宋亡國之恨,民族之愛,顛沛流離之苦,江浙之居,心系國家。也包含了對自身不幸的感受,客觀上反映了宋時期人民在戰火中的深重苦難,其典型意義就在這裏。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