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ǎn mù
2 《全國中草藥匯編》:膽木 2.1 拼音名Dǎn Mù
2.2 膽木的別名烏檀、山熊膽、熊膽樹
2.3 來源茜草科烏檀屬植物烏檀Nauclea officinalis Pierre ex Pitard,以枝、幹、皮入藥。全年可采。洗凈,切片,鮮用或曬幹。
2.4 性味
苦,寒。
2.5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於感冒發熱,急性扁桃體炎,咽喉炎,支氣管炎,肺炎,泌尿系感染,腸炎,痢疾,膽囊炎;外用治乳腺炎,癰癤膿腫。
2.6 膽木的用法用量0.5~1兩;外用適量,鮮品搗爛外敷或煎水洗患處。
2.7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3 《中華本草》:膽木 3.1 出處出自廣外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3.2 拼音名Dǎn Mù
3.3 英文名Medicinal Fatheadtree, Wood and root of Medicinal Fatheadtree
3.4 膽木的別名山熊膽、熊膽樹、藥烏檀、黃膽木、黃心木、樹黃柏
3.5 來源藥材基源:為茜草科植物膽木的枝、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Nauclea officinalis Pierre ex Pitard.
采收和儲藏:全年可采。洗凈切片,曬幹。
3.6 原形態喬木,高412m。小枝纖細而光滑。葉對生,紙質;葉柄長1015mm;托葉倒卵形,長610mm,先端圓,早落;葉片橢圓形,罕有倒卵形,長714cm,寬47cm,先端漸尖,略鈍,基部楔形,全緣,側脈8對,近邊緣外彼此連結,兩央均明顯。頭狀花序頂生,單生,圓球形;總花梗長13cm,中部以上有早落的苞片;花5數;萼管邊成肉質體:子房下位。小堅果合成壹球體,熟時黃褐色,直徑915mm,表面粗糙。種子橢圓形,長約1mm,腹面平坦,背面拱起,種皮黑色有光澤,並有微小窩孔。花期89月。
3.7 生境分布生態環境:生於高山近頂或半腰蔭蔽潮濕地帶的雜木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廣東、廣西。
3.8 性狀性狀鑒別 多劈成不規則的片、塊、淺黃色或棕黃色,有的帶坡部,外皮棕黃色,粗糙,較疏松,易肅離。橫切面皮部棕褐色,木部黃色或棕黃色。質堅硬,氣微味苦。以色鮮黃、味苦者為佳。
顯微鑒別 木材部分橫切面:全組織由導管、木纖維、木薄壁細胞組成,射線較密,放射狀。導管多單個散在,少數二三成群,直徑40220μm。射線細胞12列,長方形,木化,具紋孔。外層木纖維少數,成群散在,壁較薄,微木化;內層纖維密集,壁厚腔小,強木化。木薄壁細胞為外層的基本組織,內層的纖維群中亦有少數,壁木化,具紋孔。切向切面:導管節長短不壹,具緣紋孔。射線高度為十數層至幾十層細胞,長方形或類方形。木薄壁細胞長方形,壁呈念青年人狀增厚。木纖維密集,縱向延長。
3.9 化學成份膽木莖中主要含生物堿類和生物堿甙類。其中生物堿有:烏檀費新堿(naucleficine),烏檀費丁堿(mauclefidine),烏檀福林堿(nauclefline),1乙酰基哢啉(1acetylcarboline),烏檀費林堿(nauclefiline)和烏檀醛堿(naucleidinal)。生物堿甙有膽木堿庚(nauclecoside),膽木堿辛(nauclecosidine)和長春花甙內酰胺(vincoside lactam)。另外含有奎諾酸(quinov(a)ic acid)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此外還含香草酸(vanillic acid)
3.10 藥理作用從膽木莖中分離得到的烏槨醛堿和壹種生物堿C20H14N2O2(結榴有待進壹步確定)經抑菌試驗表明均有抑菌作用,其中烏檀醛堿在100μg/ml以上對金 *** 葡萄球菌、蠟樣芽孢桿菌有明顯抑制作用。生物堿C20H14N2O2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桿菌、大腸桿菌均有抑制作用。
3.11 鑒別理化鑒別 (1)取本品粉末5g,加60%乙醇50ml,回流30min,濾過。供作下列試以驗。①取濾液2ml,加少量鋅粉和濃鹽酸,約5min後濾液呈黃綠色。(檢查黃酮類)②取濾液2ml,加1%三氯化鋁乙醇2ml,濾液即顯金黃色。(檢查黃酮類)③取濾液10ml,堿化至ph9,用適量氯仿提取,濾過,揮幹氯仿,用稀鹽酸溶解殘渣,加碘碘化鉍鉀試液數滴,即產生棕褐色沈澱。(2)薄層色譜 取本品粗粉適量,用乙醇熱提,蒸幹,然後用0.5%墁酸處理,除去不溶部分,再蒸幹,殘渣用甲醇溶解作供試品液,另取膽木堿乙少許,加甲醇溶解,作對照品。分別點於同壹矽膠G薄板上,以氯仿甲醇乙酸乙酯(4:1:0:0.5)展開13cm。用碘蒸氣顯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位置上,顯相同的黃色斑點。
3.12 性味苦;寒
3.13 歸經肺;大腸;膽;膀胱經
3.14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感冒發熱;支氣管炎;肺炎;急性扁桃體炎;咽喉炎;乳腺炎;腸炎;菌痢;尿路感染;膽囊炎;下肢潰瘍;腳癬感染;癤腫膿瘍;皮炎濕疹
3.15 膽木的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煎水洗。
3.16 膽木的臨床應用1.治療鉤端螺旋體病:將膽木制成註射液(每毫升含膽木乙醇提取物3g),每8小時肌註1次,每次23ml,用至體溫下降後23天。有出血傾向者加用紫珠草(幹品) l兩,水煎3次分服。觀察10例,體溫在456小時內開始下降,體溫恢復正常時間平均為4.3天。主要癥狀及體征大部分於用藥後 l7天內消失。治程中無明顯的副作用,僅部分有輕度腹瀉,個別用藥後出現高熱、畏寒、出汗,類似青黴素的治療反應。
2.治療多種炎癥:每天肌註膽木註射液1ml(相當於生藥lg),或輔以其他對癥治療。治療急性扁桃體炎、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結膜炎、麥粒腫、牙周膿腫、水痘合並感染、中耳炎、燒傷感染、泌尿系統感染以及手術後預防感染等數百例,大多在23天內見效。註射時除局部疼痛外,尚未發現其他不良反應。
3.17 摘錄《中華本草》
用到中藥膽木的方劑 祛風益膽湯茹1錢,甘草1錢,白芥子2錢,陳皮5分。功效:瀉膽木之風邪,助膽木之真氣。主治:膽虛風襲,心顫神懾,...
利膽丸錢。制法:***研細末,加鮮豬膽汁或牛膽汁1斤,先將膽汁熬濃至半斤,拌入藥末中,並加適量蜂蜜為丸,每丸...
五膽膏家論述:五膽之苦足以勝熱,川蜜之潤足以濟火。且膽者甲木之精也,蜜者百花之精也,皆有榮潤乙竅之妙焉。...
助膽導水湯滑石1錢,木通2錢,苡仁3錢,豬苓2錢。功效:抒膽導水。主治:膽氣因驚阻塞,精不得泄,變為白濁,溺...
魚膽飲不拘多少(取冬天者,懸掛陰幹)。主治:諸骨、竹、木哽喉;或骨在腹內,日久刺疼黃瘦者。用法用量:每用...
更多用到中藥膽木的方劑用到中藥膽木的中成藥 利膽排石散
。利膽排石散的功能主治:清熱利濕,利膽排石。用於膽道結石,膽道感染,膽囊炎。利膽排石散的用法用量:...
十味蒂達膠囊。十味蒂達膠囊的功能主治:疏肝理氣,清熱解毒,利膽溶石。用於肝膽濕熱所致脅痛,癥見右上腹鈍痛或絞痛...
龍膽瀉肝膠囊的主要成份:龍膽、柴胡、黃芩、梔子(炒)、澤瀉、木通、車前子(鹽炒)、當歸(酒炒)、地黃、炙甘草等...
羊膽丸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甘草)。導管旁木薄壁細胞類長方形,壁稍厚,有較大的圓形紋孔(百部...
七味熊膽散120g矮紫堇100g波棱瓜子50g香附100g木香馬兜鈴100g制法:以上七味,除熊膽另研細粉外...
更多用到中藥膽木的中成藥古籍中的膽木 《張聿青醫案》:[卷十四]不寐
濟也,有阻我水火相交之道者,中樞是也。肝木左升,膽木右降,兩相配合。今中虛挾痰,則胃土少降,膽木不能...
《辨證錄》:[卷之壹]傷寒門(四十三則)最惡金,肺屬金而主皮毛,風邪之來,肺金先受,肺欺膽木之虛,即移其邪於少陽,故太陽之癥,往往多兼少陽同...
《辨證錄》:[卷之四]不寐門(五則),少陽者木之屬也,木與風同象,故風最易入也。風乘膽木之虛,居之而不出,則膽畏風之威,膽愈怯矣。膽愈怯...
《張聿青醫案》:[卷十八]丸方,膽從右降,則木火自熄,然膽不能自降也,必胃降而膽木之氣方得下行。計惟有補其脾土,降其胃土,化其濁痰...
《張聿青醫案》:[卷十四]驚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