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我國古代醫書對眼病有哪些描述?

我國古代醫書對眼病有哪些描述?

青光眼屬中醫學之“五風”內障,包括青風內障、綠風內障、黃風內障Ⅲ烏風內障及黑風內障,以前二者多見。早在唐代王燾的《外臺秘要》中,即有綠翳青盲的敘述,並認為系“眼內肝管缺,眼孔不通所致也”。至宋代《太平聖惠方》,具體記載了青、綠、烏、黑風內障的治療方藥。約成書於宋元時代的我國著名的眼科專著《秘傳眼科龍木論》,首次提出了五風變內障之名,並分別就病因病機、臨床癥候、治療方藥(包括針刺)均加以詳論,特別是肝風為本說,對後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至明清時期,醫家們對本病的認識更趨深人。明代傅仁宇在《審視瑤函》中指出本病病因:“陰虛血少之人,及竭勞心思、憂郁忿恚、用心太過者,每有此癥。”對癥候描述頗為細致,如青風內障:“瞳神內有氣急昏朦,如青山籠淡煙也,然目視尚見,但比平時光華則昏?日進。”在治療上,均強調早治,“急宜治之,免變綠色,變綠色則病甚而光沒矣”(《證治準繩?七竅門》)。如喪失時機,“若神耗散盡,總為不治之癥”(《秘傳眼科七十二全》)。古人在本病用藥上也作了探究,早在金元時代《東垣十書》中於瞳子散大癥指出,火主散溢,致瞳神散大,茺蔚子辛散,辛主火,故不宜用;青葙子助火,亦不宜用。明代的《證治準繩》也有類似記載。總之,古代醫家所積累的豐富的實踐經驗,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鑒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