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馬屁拍在馬腿上 是什麽意思

馬屁拍在馬腿上 是什麽意思

“拍馬屁”壹詞的由來

“拍馬屁”壹詞生動形容描繪壹些人阿諛奉承的舉動。

那麽,為什麽叫“拍馬屁”呢?原來我國的西北草原遼闊,那裏盛產馬匹。各家各戶都要養上幾匹馬,而且家家都以養得好馬而自豪。平時,大家見了面,總以養馬為話題,如果對方手裏牽著馬,往往是拍拍馬的屁股,再摸摸馬膘,然後稱稱贊說:"真是好馬啊!" 這成了西北草原地區人們的壹種交往習慣,後來隨著習慣的沿襲,人們為了討好對方,不論馬的好壞,都去拍拍,然後說壹些恭維的話。於是,“拍馬屁”也不僅僅是壹種習慣,而演化成了壹個生動形容的口頭語。

級別:學妹

2007年4月20日 第壹個說法

“拍馬屁”,其來由,據顧頡剛先生考證,在我國西北壹帶,山路狹窄,不利於行車,馬成了那裏人們的重要交通工具,人們視馬為第二生命。這壹帶流傳著“人不出名馬出名”的諺語。因此,人們如果有了壹匹好馬,就會感到無上光榮。平時他們牽著馬在路上與別人相遇時,則互相拍著對方的馬屁股說:“好馬!好馬!”、、、後來有人不管對方的馬是否真的很好,,也壹律拍著對方的馬屁股說:“好馬、好馬!”於是“拍馬、拍馬屁”就逐漸有了阿諛逢迎,趨炎附勢的意思。。

“溜須”壹詞,難見於“辭典”、“辭海”,而於宋史中則有丁謂溜須的記載。丁謂在宋真宗時即在中央政府的監察、財政部門擔任領導職務,他夥同王欽若大營道觀,屢上祥異,以迎合帝意,不久升任副宰相,即參知政事。時宰相是寇準,丁謂對之畢恭畢敬,唯寇準之言是聽。某日,中央政府開辦公會議,宰相、副宰相等在壹起用工作餐,湯汙寇準的胡須,丁謂起而為之揩拂,即溜其須,寇準笑曰:“參政,國之大臣,乃為長官拂須耶?”說得丁謂既羞又惱,從此對寇準懷恨在心,這大概就是“溜須”的由來。

二者都是阿諛奉承的意思。

第二個說法:

關於拍馬屁來歷三種說法

“拍馬屁”的來歷有三種說法。壹說是元代蒙古人有個習慣,兩人牽馬相遇,要在對方馬屁股上拍壹下,表示尊敬。二是蒙古族好騎手遇到烈性馬便拍拍馬屁股,使馬感到舒服,隨即乘勢躍身上馬,縱馬而去。三是蒙古人愛馬,如果馬肥,兩股必然隆起,所以見到駿馬,總喜歡拍著馬屁股稱贊壹番。可見,“拍馬屁” 是壹種風俗,並無貶義。

然而趨炎附勢者看到權貴策馬而來,不管其馬優劣如何,便爭著拍馬屁股恭維壹番:“大人的好馬,大人的好馬!”於是“拍馬屁”成了巴結討好、阿諛奉承的同義詞,貶義色彩甚濃。

有人編了本書,叫《馬屁大觀》。選註者從“二十四史”、《資治通鑒》、《續資治通鑒》、諸子、筆記小說等近百部古籍中選取關於“拍馬屁”的材料數百則,集“拍馬屁”之大成。“拍馬屁”拍到什麽地步呢?讀來令人惡心。北齊時,成武帝的寵臣和士開得了傷寒,醫生告訴他應服“黃龍湯”。此湯何物?大糞是也。和大人面露難色,當時正巧有壹文人在場,便自告奮勇地說:“大人,此物甚易服,讓在下先為您嘗嘗。”說完,壹飲而盡。

不但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人擅長“拍馬屁”,老外也愛“拍馬屁”。英國有位叫施滕格爾的專家,就著書傳授拍馬秘訣:要隱約含蓄和恰到好處。真是經驗之談,因為中國早就有句俗語叫“馬屁拍在馬腿上”。討好人不到位,反而沒有落好。

千萬別以為只有小人物會“拍馬屁”,施滕格爾說,當代政界領袖精通此道者亦大有其人。舉的例子是英國首相布萊爾訪問華盛頓,初會布什,事後布萊爾說:“他確實令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還形容布什“很能幹”、“很聰明”。

有人說,中國人的“拍馬屁”跟上世紀初起源於美國的習語-polish(擦蘋果)有異曲同工之妙。

三百六十行,如今又添了壹行。哪壹行?拍馬屁。據說在日本東京,有兩個年輕人把為別人提供奉承服務變成了職業,說白了,不就是靠“拍馬屁”為生?而且他們的生意越做越火,因為天下就有這樣的人,他們說:“雖然聽幾句恭維話要交錢,但我仍然很高興。”

“拍馬屁”成了壹種職業,真是聞所未聞。大家別忘了,十二生肖中,馬後面還有狗。如今,有人拍起狗屁來了。拍馬屁”,其來由,據顧頡剛先生考證,在我國西北壹帶,山路狹窄,不利於行車,馬成了那裏人們的重要交通工具,人們視馬為第二生命。這壹帶流傳著“人不出名馬出名”的諺語。因此,人們如果有了壹匹好馬,就會感到無上光榮。平時他們牽著馬在路上與別人相遇時,則互相拍著對方的馬屁股說:“好馬!好馬!”、、、後來有人不管對方的馬是否真的很好,,也壹律拍著對方的馬屁股說:“好馬、好馬!”於是“拍馬、拍馬屁”就逐漸有了阿諛逢迎,趨炎附勢的意思。。

“溜須”壹詞,難見於“辭典”、“辭海”,而於宋史中則有丁謂溜須的記載。丁謂在宋真宗時即在中央政府的監察、財政部門擔任領導職務,他夥同王欽若大營道觀,屢上祥異,以迎合帝意,不久升任副宰相,即參知政事。時宰相是寇準,丁謂對之畢恭畢敬,唯寇準之言是聽。某日,中央政府開辦公會議,宰相、副宰相等在壹起用工作餐,湯汙寇準的胡須,丁謂起而為之揩拂,即溜其須,寇準笑曰:“參政,國之大臣,乃為長官拂須耶?”說得丁謂既羞又惱,從此對寇準懷恨在心,這大概就是“溜須”的由來。

二者都是阿諛奉承的意思。

級別:學長

2007年4月20日 拍馬屁的來歷

蒙古是馬上得天下的民族,所以元朝的官員大多是武將出身,下級對上司最好的贊美,就是誇他的馬好。壹方面是蒙古人對馬鐘愛有加,另壹方面馬也是他權力、身份、地位的象征,因此誇他的馬就等於是誇他。

下級見到了上司,往往要對上司的馬誇贊幾句,壹邊拍著上司的馬背壹邊用盡天下最美的詞誇贊這匹馬,什麽“膘肥體壯”,什麽“鬃長毛亮”,什麽“追風趕月”,什麽“踏雪無痕”……總之是要把上司的馬誇成是寶馬良駒。後來,人們就把對上司的奉承稱為“拍馬”。這是因為誇贊的話是不壹樣的,而拍馬的動作是壹樣的。

很少騎馬的漢人,用自由的想象把“拍馬”逐漸演繹成了“拍馬屁”,就足見是外行了,既不符合邏輯也沒有事實依據。

拍馬,只能拍馬的腰,或是肚子或是背,如果拍了馬的屁股,就是給馬壹個“開路”的信號,馬就會向前走了。馬走了,馬的主人當然也要走了,所以“拍馬屁股”就等於攆上司走,您說,哪壹個下級敢拍上司馬的屁股?

拍馬到了現在,就是“拍汽車”。要奉承妳的上司,妳就在他下車或是上車的時候,拍拍他的車說:“首長的車真棒,流線型乳白色,又有氣派又夠時尚!”他聽了壹高興,興許就提妳個壹級半級的

溜須的來歷

在蒙古舞和新疆舞中,壹到表現歡快的時候,男演員總是用大拇指從鼻子向左右抹他的胡子。在電影和電視劇裏,我們經常見到這樣的鏡頭,新疆和蒙古族的男人在喝完了酒或者奶茶以後,也要左右抹兩下胡子,然後就哈哈大笑,由此可見,抹胡子就是蒙古人、新疆人(即色目人)高興時的傳統習慣動作。這個“抹胡子”的動作,用漢語說就是“捋須”了。

奴仆總是不願意老爺煩悶焦躁、上司怒火中燒,因為他們往往會遷怒於下級和奴仆,所以,下級和奴仆的最好辦法,就是想方設法讓上司和老爺高興,上司和老爺心平氣和了,手開始捋須了,大家懸著的心就像壹塊石頭壹樣落地了。後來簡而化之,就把哄人高興稱為“捋須”。

這種起於官場和大宅門的簡稱,通過口耳相傳流入民間以後,發生了兩個變化,壹個是把“捋須”變成了“溜須”,另壹個是把捋須的人從上司和老爺變成了下級和奴仆。比如我們現在經常說的“XX又給領導溜須去啦?”或者說“妳又溜領導的須啦?”。

要知道,上司和老爺的須,是不可能讓別人捋的,別人也不敢去捋,俗話說“誰敢給老虎捋須呀!”

再後來的“打溜須”就更沒有道理了,我們也只好讓步給約定俗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