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醫必讀古籍,用藥必遵古法。用古法解讀被濫用的千古名方!
《歸脾丸》—— 並非健脾補氣之方!
歸脾湯,因為其中有壹個脾字,而方中各藥,也都為尋常補益之品,所以經常使用在脾虛氣弱,氣血兩虛等等情況下使用。但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歸脾湯,其適用的面向,相對比較窄,而很多針對脾虛等問題的朋友,濫用歸脾湯歸脾丸,可能會引起壹些不必要的傷害。
《正體類要》
治跌撲等癥,氣血損傷,或思慮傷脾,血虛火動,寤而不寐,或心脾作痛,怠惰嗜臥,怔忡驚悸,自汗盜汗,大便不調,或血上下妄行,其功甚捷。
白術 當歸 白茯苓 黃 (炒) 龍眼肉 遠誌 酸棗仁(炒,各壹錢) 木香(五分)甘草(炙,三分) 人參(壹錢)
上姜棗水煎服。加柴胡、山梔,即加味歸脾湯。
歸脾湯,為什麽叫這個名字呢?忘了曾經哪個講師在說這個方子的時候,說是可以引肝血和心血歸到脾血內,說起來好像是這麽個意思,但是脾是統血的,肝才是藏血的,真正要歸的話,應該叫歸肝湯才對。
實際上古人起名字沒這麽簡單。脾藏意而主思,思多傷脾。這是為何?記得內經有壹句話“二陽之病,發心脾”。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指有的人平時思慮過度,總有事情需要思考,但是又想不出個所以然。所以過多的能量壓抑在脾,導致脾本身的正氣,沒辦法歸位,也就造成了假的脾虛癥狀,而這種過多的思慮能量,就會耗損心脾的營養,導致整體的供血不足。而歸脾湯,便是調暢氣血,安神養心,使脾氣歸位的藥方。脾氣歸元,則血有所統,妄行之血,才可以歸經,心才可安,神才可住。
那什麽人不能吃歸脾湯呢?萬病皆由心生,而最多見的癥狀就是脾胃,以我的經驗來說,很多人的脾胃問題,都不在歸脾湯的範疇。壹是傷於飲食,二是傷於情誌,三是傷於淫樂。
傷於飲食的,用歸脾湯,會使中脘更悶堵,雖有木香為佐,因為本身脾胃不虛,而導致更難以消化。
傷於情誌的,用歸脾湯,會使心脾的壓抑能量更加壓抑,而情誌問題不解決,依然沒有任何的方式可以使能量通達。
傷於淫樂的,用歸脾湯,等於傷上加傷,尤其是加人參的情況。
而對於以上這幾種情況,基本上可以包含大部分亞健康狀態的人,所以濫用歸脾湯,並不是壹個很好的選擇。
這方面陳修園說的比較詳細,但依然是以藥論藥,所以就不摘錄於此了。
所以,對於歸脾湯的使用,適應的情況比較窄,尤其是現代人的生活環境更是如此。當然,如果真是血虛氣弱而引起的思慮問題,可以暫用歸脾湯緩解,然後再解決內心困擾的問題,方可治本。否則亦屬徒勞。而很多看似心肺虛弱的人,可能初期服用歸脾湯會有壹定的好轉,是因為其補氣和通經之效,但是久服所傷在所難免。還要仔細查證為安。
人行天下,笑談眾生,人生本應無拘無束,何必自尋煩惱。
海納百川,學貫古今,知識本應融匯貫通,何必諸多限制。
予自然
專註本源療愈,從根源解決身體及心靈上的困擾。
健康,心理,修行等方面有任何問題,歡迎與我交流。
如果覺得本文有助於妳,請分享知識,幫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