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昭公三年》:“政在家門,民無所依,以樂慆憂。”杜註:“慆,藏也。”孔疏:“杜以慆為藏,當讀如弓韜之韜。言以音樂樂身,埋藏憂愁於樂中。”
《詩·衛風·氓》:“淇則有岸,隰則有泮。”鄭箋:“泮讀為畔。畔,涯也。”
《漢書·李廣傳》:“不識曰:”李將軍極簡易,然虜卒犯之,無以禁。”師古曰:“卒,讀曰猝。”
《楚辭·九歌·國殤》:“霾兩輪兮縶四馬。”洪興祖註:“霾,讀若埋。”
上面例壹杜註把“慆”解釋為“藏”,孔疏指出依杜註的解釋,則“慆”應該是“韜”的假借字。例二、三、四的“泮”、“卒”、“霾”,本義分別是泮宮,差役所穿衣,大風刮帶塵土而下,在句中分別當涯岸、突然和埋講,與其本義或引申義毫無關系,只能分別看作是“畔”、“猝”、“埋”的假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