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l魯迅所有作品

l魯迅所有作品

壹、小說集

《吶喊》:

《吶喊》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短篇小說集,收錄魯迅於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說,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初版,現編入《魯迅全集》第1卷。小說集真實地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時期的社會生活,從革命民主主義出發,抱著啟蒙主義目的和人道主義精神,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對舊時中國的制度及部分陳腐的傳統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較徹底的否定,表現出對民族生存濃重的憂患意識和對社會變革的強烈希望。

《仿徨》:

《仿徨》是魯迅的小說作品集,於1926年8月由北京北新書局初版,列為作者所編的《烏合叢書》之壹。現編入《魯迅全集》。該小說集***收入其1924年至1925年所作小說十壹篇。首篇《祝福》寫於1924年2月16日,末篇《離婚》寫於1925年11月6日。整部小說集貫穿著對生活在封建勢力重壓下的農民及知識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關懷。

《故事新編》:

《故事新編》是2014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魯迅。本書為魯迅的壹本歷史小說集,***8篇,其中有5篇寫於魯迅生命的最後時期,本書整體的風格顯示出前所未有的從容、充裕、幽默和灑脫。

二、散文集?

《野草》:

《野草》是現代文學家魯迅創作的壹部散文詩集,收1924年至1926年間所作散文詩23篇,書前有《題辭》1篇,1927年7月由北京北新書局初版,列為作者所編的“烏合叢書”之壹,現編入《魯迅全集》第2卷? 。

20世紀20年代初期,作者魯迅生活在北洋軍閥統治下的北京,處於極度苦悶中的魯迅當時心境很頹唐,但對理想的追求仍未幻滅,這部詩集真實地記述了作者在新文化統壹戰線分化以後,繼續戰鬥,卻又感到孤獨、寂寞,在仿徨中探索前進的思想感情。詩集內容形式多樣、想像豐富、構思奇特、語言形象,富有抒情性和音樂性,成功地運用了象征手法,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詩集以獨語式的抒情散文形式,詩性的想象與升華,深化了中國散文詩的藝術和思想意境。

《朝花夕拾》 :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散文集,收錄魯迅於1926年創作的10篇回憶性散文,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現編入《魯迅全集》第2卷。

此文集作為“回憶的記事”,多側面地反映了作者魯迅青少年時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誌趣的形成經過。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時代在紹興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後三篇敘述他從家鄉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學,然後回國教書的經歷;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種種醜惡的不合理現象,同時反映了有抱負的青年知識分子在舊中國茫茫黑夜中,不畏艱險,尋找光明的困難歷程,以及抒發了作者對往日親友、師長的懷念之情。

文集以記事為主,飽含著濃烈的抒情氣息,往往又夾以議論,做到了抒情、敘事和議論融為壹體,優美和諧,樸實感人。作品富有詩情畫意,又不時穿插著幽默和諷喻;形象生動,格調明朗,有強烈的感染力。

三、雜文集?

《而已集》:

《而已集》是1927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雜文集,作者是魯迅。面對反動軍閥大肆屠殺革命黨人和進步人士,魯迅先生既憤恨,又無能為力,“這半年我又看見了許多血和許多淚,然而我只有雜感而已。淚揩了,血消了,屠伯們逍遙復逍遙,用鋼刀的,用軟刀的。而我只有‘雜感’而已。連‘雜感’也被‘放進了應該去的地方’時,我於是只有‘而已’而已。”

《墳》:

《墳》是魯迅的壹部雜文集,包括《論雷峰塔的倒掉》《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娜拉走後怎樣》《論“他媽的!”》《文化偏至論》《從胡須說到牙齒》《寡婦主義》等二十四篇。這些雜文寫於1907年到1925年間,在這些雜文中,魯迅突出地運用史筆,生動形象地引據事實,表達自己的是非愛憎,指陳時弊,論證古今,顯現他不屈不撓與舊勢力戰鬥到底的革命形象。

《花邊文學》:

《花邊文學》是魯迅的壹部雜文集,收錄了魯迅在1934年所寫的雜文六十壹篇。包括《女人未必多說謊》《北人與南人》《古人並不純厚》《讀幾本書》《玩具》《算賬》《看書瑣記》《漢字和拉丁化》《考場三醜》《略論梅蘭芳及其他(上)》等。

《華蓋集》:

《華蓋集》是1926年北新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魯迅。收錄了魯迅在1925年間所寫的雜文三十壹篇, 包括《咬文嚼字》《青年必讀書》《論辯的魂靈》《夏三蟲》《忽然想到》《我觀北大》《碎話》等。 在1926年由北新書局出版。現已編入《魯迅全集》第3卷。

《集外集》:

《集外集》是2010年3月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魯迅。該書是作者1933年以前出版的雜文集中未曾編入的詩文的合集。

《南腔北調集》:

《南腔北調集》是魯迅的壹部雜文集,收錄了魯迅在1932-1933年間所寫的雜文五十壹篇。 包括《我們不再受騙了》,《聽說夢》,《為了忘卻的記念》,《關於女人》,《沙》,《上海的兒童》,《火》,《論翻印木刻》,《家庭為中國之基本》等。

《且介亭雜文》:

“且介”讀作“租界”,因為有壹段時間,魯迅先生住在上海閘北帝國主義越界築路的區域,這個地區有“半租界”之稱。魯迅先生有很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對帝國主義十分憎恨,因此將“租界”二字各取壹半,成“且介”,以表憎恨。“且介亭”標明這些雜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間裏寫的,將“租”與“界”的“禾”與“田”去掉,表示先生不願將自己國家的“禾”與“田”讓給帝國主義。二字形象地諷刺了當時國民黨統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現實。

《熱風》:

《熱風》是魯迅寫於1918年到1924年的雜文集。當時中國處在最黑暗的時代,許多誌士仁人在探索社會病根所在,文化界有無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諷刺。魯迅在"題記"中說:"我覺得周圍的空氣太寒冽了,我自說我的話,所以反而稱之曰《熱風》。

《三閑集》:

《三閑集》,魯迅的雜文集,編訖於1932年。集子中出現“閑”字,是因為成仿吾批評魯迅“有閑”,並且“有閑”有三種緣由,“它所矜持著的是閑暇,閑暇,第三個閑暇”。魯迅先生以此為文集名,據題記中說,“編成而名曰《三閑集》,尚以射仿吾也”。

《偽自由書》:

《偽自由書》是1933年1月底至5月中旬,魯迅寫給《申報》副刊《自由談》的短評合集。然而,它透過個別事件揭示的客觀規律,它剖析具體事物的精湛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卻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它成為具有普遍意義的馬克思主義的文學武器。外文出版社於2010年出版了由陸津開翻譯的該書法文版。

《準風月談》:

《準風月談》是魯迅的壹部雜文集。收錄了魯迅在1933年所寫的雜文六十四篇。包括《夜頌》,《“吃白相飯”》,《晨涼漫記》,《秋夜紀遊》,《四庫全書珍本》,《男人的進化》,《電影的教訓》,《關於翻譯(上)》,《喝茶》,《外國也有》等。

擴展資料: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壹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魯迅以筆代戈、奮筆疾書,戰鬥壹生,被譽為“民族魂”。毛澤東評價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華文化革命的主將。“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魯迅先生壹生的寫照。以自身實現了“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誓言。

魯迅名言警句:

1、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藥的民族中,壹定有許多英雄,專向孩子們瞪眼。這些孱頭們。

2、從來如此,便對嗎?

3、小的時候,不把他當人,大了以後也做不了人。

4、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

5、我好象是壹只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牛奶。

6、我們目下的當務之急是:壹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

7、凡是總須研究,才會明白。

8、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的話。

9、中國壹向就少有失敗的英雄,少有韌性的反抗,少有敢單身鏖戰的武人,少有敢撫哭叛徒的吊客;見勝兆則紛紛聚集,見敗兆則紛紛逃亡。

10、哪裏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11、倘只看書,便變成書櫥。

12、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3、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14、愈艱難,就愈要做。改革,是向來沒有壹帆風順的。

15、必須敢於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

16、貪安穩就沒有自由,要自由就要歷些危險。只有這兩條路。

17、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

18、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19、墨寫的謊說,決掩不住血寫的事實。

20、其實先驅者本是容易變成絆腳石的。

21、不滿是向上的車輪,能夠載著不自滿的人前進。

22、沈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

23、代人作代,農人掘鋤,本是平平常常的,若照相之際,代人偏要裝做粗人,玩什麽“荷鋤帶笠圖”;農夫則在柳下捧壹本書,裝作“深柳讀書圖”之類,就要令人肉麻。

24、凡事總須研究,才會明白。

25、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

參考鏈接:百度百科:魯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