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ān líng
2 英文參考Xīyángguān GB33 [中國針灸學詞典]
xīyángguān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G33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GB33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關陵為經穴別名,即膝陽關[1]。出《針灸大全》。
穴位 膝陽關 漢語拼音 Xiyangguan 羅馬拼音 Hsiyangkuan 美國英譯名 Knee Yang Pass 各國
代
號 中國 GB33 日本 33 法
國 莫蘭特氏 VB33 富耶氏 德國 G33 英國 G33 美國 GB33
膝陽關為經穴名(Xīyángguān GB33)[2][3]。出《針灸甲乙經》。原名陽關[2]。《備急千金要方》名關陽[2]。《針灸大全》名足陽關[2]。近稱膝陽關[2]。別名寒府、陽陵、關陵,屬足少陽膽經[3][2]。膝即膝部,陽為陰之對,指外側,關即機關,指膝關節,此穴在膝關節外側,故名膝陽關[3]。膝陽關主治膝、腿等疾患:如膝脛疼痛,屈伸不利,風寒濕痹,肌膚不仁,鶴膝風,腳氣,膝腘腫痛攣急,小腿麻木,半身不遂,膝髕腫痛攣急,現代又用膝陽關治療下肢癱瘓,膝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炎,膝腫痛,膝關節炎,股外側皮神經麻痹,坐骨神經痛等。
4 膝陽關穴的別名寒府(《黃帝內經素問·骨空論》張介賓註),足陽關(《針灸大全》),關陽(《備急千金要方》),關陵(《備急千金要方》),陽陵(《針灸大全》)。
5 出處《針灸甲乙經》:陽關,在陽陵泉上三寸,犢鼻外陷者中。
6 穴名解膝即膝部,陽為陰之對,指外側,關即機關,指膝關節,此穴在膝關節外側,故名膝陽關[3]。
陽,指人體的外側。關,關鍵之處。此穴在股骨外上髁後方,當膝關節外側,下肢之陽側,故名膝陽關。稱“膝”者,是區別於腰陽關而言。[4]
7 所屬部位膝關節[5]
8 關陵穴的定位標準定位:膝陽關在膝外側,當陽陵泉上3寸,股骨外上髁上方的凹陷處[6]。
膝陽關位於膝部,股骨外上髁後上緣,股二頭肌腱與髂脛束之間的凹陷中。正坐屈膝取穴[3]。
膝陽關位於膝外側,陽陵泉穴上3寸,股骨外上髁之邊緣處[2]。
另說在陽陵泉穴上5寸(《千金翼方》)、2寸(《針灸資生經》);“在膝眼旁壹寸”(《針灸集成》)[2]。
膝陽關穴在足少陽膽經的位置
膝陽關穴在膝關節的位置
膝陽關穴在膝關節的位置
膝陽關穴在膝關節的位置(肌肉)
膝陽關穴在膝關節的位置(骨骼、神經血管)
9 關陵穴的取法膝陽關位於膝部,股骨外上髁後上緣,股二頭肌腱與髂脛束之間的凹陷中。正坐屈膝取穴[3]。
正坐屈膝或仰臥位,陽陵泉直上,股骨外上髁的上方凹陷處取穴。
側臥位,在陽陵泉直上3寸,股骨外上髁的上方凹陷中取穴[7]。
10 關陵穴穴位解剖膝陽關穴下皮膚、皮下組織、闊筋膜、髂脛束、股外側肌、股中間肌。有膝上外側動、靜脈。分布有股外側皮神經末支。皮膚由股外側皮神經分布。皮下組織內有膝上外側動、靜脈。
10.1 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髂脛束後緣→腓腸肌外側頭前方[3]。
皮膚→皮下組織→股二頭肌→腓腸肌外側頭[8]。
10.2 穴區神經、血管淺層有股外側皮神經和股後皮神經分布;深層有坐骨神經肌支和膝上外側動脈分布[8]。
布有股外側皮神經末支和膝上外側動、靜脈[2]。
11 關陵穴的功效與作用膝陽關有疏風散寒、舒筋活血的作用[3]。
膝陽關具有疏利關節,祛風化濕的功效。
膝陽關是治療膝部腫痛的常用穴,有舒筋利節、溫經散寒之功,治風痹膝痛不可屈伸,取此以通關節也[4]。
12 關陵穴主治病證膝陽關主治膝、腿等疾患:如膝脛疼痛,屈伸不利,風寒濕痹,肌膚不仁,鶴膝風,腳氣,膝腘腫痛攣急,小腿麻木,半身不遂,膝髕腫痛攣急,現代又用膝陽關治療下肢癱瘓,膝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炎,膝腫痛,膝關節炎,股外側皮神經麻痹,坐骨神經痛等。
膝陽關主治膝、腿等疾患:如膝脛疼痛、屈伸不利、風寒濕痹、肌膚不仁、鶴膝風、腳氣等[3]。
膝陽關穴主治膝腘腫痛攣急、小腿麻木[8]。
膝陽關穴主治經脈病:半身不遂,膝髕腫痛攣急,小腿麻木,鶴膝風,腳氣。
現代又多用膝陽關治療下肢癱瘓、膝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炎等[3]。
膝陽關主治膝腫痛,腘筋攣急、小腿麻木,膝關節炎,下肢癱瘓等[2]。
1.運動系統疾病:膝關節炎,下肢癱瘓,膝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腳氣;
2.精神神經系統疾病:股外側皮神經麻痹,坐骨神經痛。
13 刺灸法 13.1 刺法直刺0.5~1寸[2]。
直刺0.8~1寸[8]。
直刺1~1.5寸[3][7],局部有脹重感[7]。
13.2 灸法可灸[3][7]。
艾條灸5~10分鐘[2]。
艾炷灸或溫針灸3~5壯,艾條灸10~20分鐘。
14 關陵穴的配伍膝陽關配膝眼、陽陵泉,有利關節,通筋脈的作用,主治膝關節炎。
膝陽關配內膝眼、犢鼻、陽陵泉、足三裏、梁丘,治膝關節腫痛[7]。
膝陽關配委中、承山,有舒筋活絡的作用,主治腘筋攣急。
膝陽關配委中、承筋、承山、昆侖,治腘筋攣急[7]。
15 文獻摘要《針灸甲乙經》:膝外廉痛,不可屈伸,脛痹不仁,膝陽關主之。
《備急千金要方》:梁丘、曲泉、陽關主筋攣,膝不得屈伸,不可以行。
《備急千金要方》:陽關、環跳、承筋,主脛痹不仁。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治膝外痛不可屈伸,風痹不仁。
《類經圖翼》:主治風痹不仁,股膝冷痛,不可屈伸。
16 關陵穴研究進展 16.1 治療肱骨外上髁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