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二雄峰映朝霞, 如雲遊客賞春花。 風裊裊, 鵲喳喳,?
壹輪紅日照千家。”?
這不是某個作家的作品,而是武當山特區溜西門小學學生寫的壹首詞。武當山特區溜西門小學把中華詩詞引進課堂,列入課時計劃,讓師生在吟誦詩詞美文的同時弘揚和繼承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而開這先河的就是該校詩詞專職教師吳文生,他率先在十堰市把中華詩詞引進課堂,培養學生的詩興,讓課堂有詩意,給孩子們插上想象的翅膀。中華詩詞浸潤學生的心田,啟迪學生的心智,陶冶學生的情操。該校承傳統文化之流脈,開課程改革之先聲,壹直在努力營造充滿詩意的校園文化,並以此為主線,創建特色品牌學校,走成壹條特色教育成功之路。?
用詩詞開啟智慧,讓智慧點亮人生。“詩教”不僅是詩詞教育,它的內涵也包括活潑和諧的詩意教學情景的營造:學校進行了“詩詞進課堂”教研課題研究,並結合本校實際進行校本課程開發,成立了詩詞校本教材編委會,詩詞專職教師吳文生主編,詩詞校本教材《小學生詩詞聯入門》編印成冊,供教學使用。?
每周開設壹節詩詞課。學校三至五年級學生每周開設壹節詩詞課,由詩詞專職教師吳文生主講,誦讀詩詞經典,進行詩詞創作。詩詞專職老師吳文生除了教學生詩詞寫作技巧外,還會教學生相關的中華禮儀、以及歷史中的詩詞、對聯典故。“我很喜歡詩詞課,大家在壹起寫詩詞,既能開動腦筋,也能增進友誼。”該校五年級的張靜雯說。?
古人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要想讓學生步入詩的殿堂,多讀多背無疑是壹條十分有效的捷徑。溜西門小學要求學生廣泛閱讀、大量背誦千百年來廣為傳頌的名篇佳作,並持之以恒,養成習慣。現在有的學生已會背誦八九十首古詩詞,有的已背誦了壹百好幾十首。學校經常進行詩詞背誦大賽,以激發同學們的積極性。同時,學校還要求學生背《三字經》,背《新四聲對韻》;不僅背課文中的古詩詞,還要求背課文中的精彩片段,不斷增加其儲存和積累,並且還專門編寫了校本教材《詩詞聯入門》供教學使用,為詩詞創作奠定堅實的語言文字基礎。?
宋代詩人陸遊曾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要想提高學生的詩詞創作水平,僅僅依靠讀、背、說還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還要多寫才行。溜西門小學在三至五年級每班每周開設壹節詩詞課,堂堂練習,從不間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