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關於心靜修身養性的詩句(修身養性靜心的詩詞)

關於心靜修身養性的詩句(修身養性靜心的詩詞)

1.修身養性靜心的詩詞

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出自兩漢:諸葛亮《誡子書》

白話文釋義: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誌向,不排除外來幹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

2、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自春秋《孟子·滕文公下》

白話文釋義:在富貴時,能使自己節制而不揮霍;在貧賤時不要改變自己的意誌;在威武時不能做理虧的事,這樣才是大丈夫。

3、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出自春秋《詩經·小雅·小旻》

白話文釋義:君子修身講究謹慎,猶如腳踩在薄薄的冰面上,或站在懸崖邊上壹樣,時時唯恐失墜。

4、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出自清·鄭燮詩《竹石》

白話文釋義:經歷成千上萬次的折磨和打擊,它依然那麽堅強,不管是酷暑的東南風,還是嚴冬的西北風,它都能經受得住,還會依然堅韌挺拔。

5、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出自明代:於謙《石灰吟》

白話文釋義: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願把壹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2.有關修身養性的古詩(5句)

有關修身養性的古詩: 1、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唐?元稹《菊花》) 倒不是百花中特別偏愛菊花,而是因為菊花開過後再也沒有花朵可賞了。句中隱含著對菊花獨傲寒霜而後雕的堅貞品格的贊美。

2、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唐?杜甫《》) 丹青,朱紅色和青色的顏料,借指繪畫。

這兩句說,壹生沈浸在繪畫藝術中而不覺得將近年老,富貴對我就像天上的浮雲壹般淡泊。詩句贊揚了名畫家曹霸潛心藝術,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3、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宋?程顥) 不為富貴所迷惑而安於貧賤,男子漢能達到這壹境界才稱得上英雄豪傑。

今賦予其新的含義,形容誌士仁人不謀名利的高尚品質。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記》) 蹊(xī):小路。桃樹李樹雖然不會說話,但是它們那芬芳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實,卻吸引人們紛紛前去欣賞采摘,以至在樹下自然踩出壹條條小路來。

此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會贏得人們的敬仰。 5、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

(三國?蜀?諸葛亮《誡子書》) 沒有恬淡寡欲的修養,就不能使誌向清白;沒有寧靜的心胸,不排除外界幹擾,就無法達到遠大的目標。諸葛亮認為,修身治學應該首先擺脫名韁利鎖的束縛,切戒浮躁,方能成才。

6、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學記》) 如果孤獨地學習,沒有朋友相互切磋,那麽就會學識淺陋,見聞不廣。

7、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趙策壹》) 指記住過去的經驗教訓,可以作為以後的借鑒。

8、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沈淪。(唐朝?杜荀鶴《涇溪》) 告誡人們,壹帆風順時,不要自滿疏忽,而要小心謹慎。

沈淪:指沈船、溺人。 9、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三國誌》) 壞事即使很小也絕不要幹,好事即使細微也壹定要做。 10、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論語》) 對待自己,每天都要自省,有錯即改,無錯自勉。對別人給自己提出的意見,也應采取這種態度。

11、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宋?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 辛勤操勞,艱苦奮鬥,足以成就大業;貪圖安逸,放縱享樂,則必遭亡身之禍。

12、言必信,行必果。(《論語》) 說話要恪守信用,做事要果斷徹底,這是做人的準則和美德。

13、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何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秦?李斯《諫逐客書》) 讓:拒絕,舍棄。

就:成就。原喻指要廣納人才,才能成就大業。

也可喻指博學多聞,才有更深的造詣。 14、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壹段香。

(宋?盧梅坡《雪梅》) 梅花不如雪花白,雪花則不如梅花香。現可用以形容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應該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15、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清?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以:與,交付。

假如對國家有利,我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豈能因為有禍患而逃避,有幸福就爭搶呢?詩句表現了林則徐以國家利益為重,不計較個人得失的高尚情懷。

16、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漢樂府古辭《君子行》) 在瓜田裏不要彎身提鞋(免得別人誤認為是摘瓜)。

在李樹下不要舉手正帽(免得別人誤認為偷李子)。比喻在容易被人懷疑的地方要謹慎,註意檢點規範自己的行為。

17、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論語》) 君子,指有道德的人。

小人,指道德低劣的人。這兩句說君子心地平坦寬廣,小人卻經常局促憂愁。

1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小雅》) 景行(háng):大路。

止:語助詞,無義。兩句的原意是:遇到高山就盡情仰望,遇到大路就順利通行。

後以“高山”比喻道德高尚,以“景行”比喻行為光明正大。句意為:品德像山壹樣崇高的人,就會有人敬仰他;行為光明正大的人,就會有人效法他。

19、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蘇軾《贈劉景文》) 擎(qíng):往上托,舉。

擎雨蓋,指荷葉,因它像撐開的雨傘。兩句的意思是:荷花衰敗,那高擎如傘的荷葉也隨之枯萎;可菊花雕謝,卻還留下了在嚴霜中傲然挺立的枝椏。

詩句以荷襯菊,表達了對友人高尚情操的仰慕欽佩之情。 20、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宋?鄭思肖《畫菊》) 寧願在枝頭含著芳香死去,也不為凜冽的北風所吹落。詩人借菊詠懷,抒發堅守節操,矢誌不渝的愛國情懷。

21、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論語》) 做壹個人不講信用,真不知道怎麽能行。

意為人不講信用是不行的。 2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論語》) 君子幫助別人成就好事,不幫助別人做壞事。 2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 自己不喜歡的事,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 24、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資治通鑒》) 善於借鑒別人的經驗教訓來對照自己的言行,就會知道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

25、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毛詩?序》) 提意見的人沒有罪過,聽意見的人,可引以為戒。

26、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

3.古人關於修身養性的詩文名句

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出自兩漢:諸葛亮《誡子書》

白話文釋義: 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誌向,不排除外來幹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

2,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自春秋《孟子·滕文公下》

白話文釋義:在富貴時,能使自己節制而不揮霍;在貧賤時不要改變自己的意誌;在威武時不能做理虧的事,這樣才是大丈夫。

3,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出自春秋《詩經·小雅·小旻》

白話文釋義:君子修身講究謹慎,猶如腳踩在薄薄的冰面上,或站在懸崖邊上壹樣,時時唯恐失墜。

4,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出自清·鄭燮詩《竹石》

白話文釋義:經歷成千上萬次的折磨和打擊,它依然那麽堅強,不管是酷暑的東南風,還是嚴冬的西北風,它都能經受得住,還會依然堅韌挺拔。

5,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出自明代:於謙《石灰吟》

白話文釋義: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願把壹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4.有關古人修身養性的詩句

孔子為人處世、修身養性的格言名句大全

不學禮,無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於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裏,行乎哉?

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過,則匆憚改。

不遷怒,不二過。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己,不亦遠乎?

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巧言亂德。

巧言令色,鮮矣仁。

剛、毅、木、訥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聽其言而觀其行。

君於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禮之用,和為貴。

放於利而行,多怨。

5.修身養性的古文詩句

原發布者:53012800100423

修身養性經典詩句格言1、寧靜可以致遠,淡泊可以明誌——諸葛亮2、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3、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曾子4、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孔子5、夫誌,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孟子6、平靜如水,正直如繩。-------嚴遵7、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窘困而改節。------孔子8、生得貞心鐵石堅,肯將識見與時遷?--------鄭思肖9、世道別頹波,我心如砥柱。--------劉禹錫10、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11、範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12、老子:“千裏之行,始於足下。”13、孔子:“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14、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15、寶貴貧賤,總難稱意,知足即為稱意。16、山水花竹,無恒主人,得閑便是主人。17、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外雲卷雲舒。18、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萬仞,無欲則剛。19、浮躁壹分,到處便擡尤悔;因循二字,從來誤盡英雄。120、任人須知人,人須容人,人和事就;無事不找事,有事不怕事,事在人為。21、安能盡如人意,要當無愧我心。23、修身豈為名傳世,作事惟思利及人。24、事在人為,休言萬般都是命;境由心造,退後壹步自然寬。25、功者難成而

6.關於古人修身養性的古詩詞名句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厚,君子以厚德載物. ——《周易》 (譯:作為君子,應該有堅強的意誌,永不止息的奮鬥精神,努力加強自我修養,完成並發展自己的學業或事業,能這樣做才體現了天的意誌,不辜負宇宙給予君子的職責和才能.人有聰明和愚笨,就如同地形有高低不平,土壤有肥沃貧瘠之分.農夫不會為了土壤貧瘠而不耕作,君子也不能為了愚笨不肖而放棄教育.天地間有形的東西,沒有比大地更厚道的了,也沒有不是承載在大地上的.所以君子處世要效法“坤”的意義,以厚德對待他人,無論是聰明、愚笨還是卑劣不肖的都給予壹定的包容和寬忍.今多用來指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學識培育學子成才.)2.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三國誌》 (譯:對任何壹件事,不要因為它是很小的、不顯眼的壞事就去做;相反,對於壹些微小的.卻有益於別人的好事,不要因為它意義不大就不去做它.) 3.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論語》 (譯: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見到好的事,生怕遲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惡人、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燙的水壹樣,要立刻離開,避得遠遠的.) 4.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論語》 (譯:幹活搶重的,有過失主動承擔主要責任是“躬自厚”,對別人多諒解多寬容,是“薄責於人”,這樣的話,就不會產生怨恨之情和矛盾了.)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論語》 (譯:君子總是從善良的或有利於他人的願望出發,全心全意促使別人實現良好的意願和正當的要求,不會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亂,不會在別人有失敗、錯誤或痛苦時推波助瀾.小人卻相反,總是“成人之惡,不成人之美”.) 6.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論語》 (譯:見到有人在某壹方面有超過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就虛心請教,認真學習,想辦法趕上他,和他達到同壹水平;見有人存在某種缺點或不足,就要冷靜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樣的缺點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 (譯:自己不想要的如痛苦、災難、禍事……,就不要把它強加到別人身上去.) 8.當仁,不讓於師. ——《論語》 (譯:遇到應該做的好事,不能猶豫不決,即使老師在壹旁,也應該搶著去做.後發展為成語“當仁不讓”.) 9.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 ——《論語》 (譯:君子不會誇誇其談,做起事來卻敏捷靈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周易》 (譯:同心協辦的人,他們的力量足以把堅硬的金屬弄斷;同心同德的人發表壹致的意見,說服力強,人們就像嗅到芬芳的蘭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論語》 (譯:君子總是責備自己,從自身找缺點,找問題.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別人,找別人的缺點和不是.) 12.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論語》 (譯:君子心胸開朗,思想上坦率潔凈,外貌動作也顯得十分舒暢安定.小人心裏欲念太多,心理負擔很重,就常憂慮、擔心,外貌、動作也顯得忐忑不安,常常是坐立不安、憂愁苦悶的樣子.) 13.不怨天,不尤人. ——《論語》 (譯:遇到挫折與失敗,絕不從客觀上去找借口,絕不把責任推向別人,後來發展為成語“怨天尤人”.) 14.小人之過也必文. ——《論語》 (譯:小人對自己的過錯必定加以掩飾.) 15.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論語》 (譯:君子致力於根本,確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產生.) 16.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論語》 (譯:君子認為說得多做得少是可恥的.) 17.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 (譯:人都有可能犯錯誤,犯了獵誤,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18.人壹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譯:人家壹次就學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壹定能學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學壹千次,也肯定會掌握的.) 19.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孟子》 (譯:君子最大的長處就是用高尚、仁義的心去對待別人.) 20.良藥苦於口而利於病,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 ——《孔子家語》 (譯:好的藥物味苦但對治病有利;忠言勸誡的話聽起來不順耳卻對人的行為有利.) 21.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韓愈 (譯:事業或學業的成功在於奮發努力,勤勉進取.太貪玩,放松要求便會壹事無成;做人行事,必須謹慎思考,考慮周詳才會有所成就.任性、馬虎、隨便只會導致失敗.) 2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禮記?學記》 (譯:玉石不經過雕琢,不能成為有用的玉器;人不經過學習,就不懂得事理.) 23.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勸學》 (譯:年輕的時候不知道抓緊時間勤奮學習,到老了想讀書卻為時已晚.) 24.學而不化,非學也. ——楊萬裏 (譯:學習知識但不能靈活運用,不能稱為學習.) 25.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譯:學習知識時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26.學而不知道,與不學同;知而不能行,與不知同. ——黃睎 (譯:學習知識不能從中明白壹些道理,這和不學習沒什麽區別;學到了道理卻不能運用,這仍等於沒有學到道理.) 27.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蘇軾 (譯:廣泛閱。

7.有關修身養性的古詩(5句)

有關修身養性的古詩: 1、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唐?元稹《菊花》) 倒不是百花中特別偏愛菊花,而是因為菊花開過後再也沒有花朵可賞了。句中隱含著對菊花獨傲寒霜而後雕的堅貞品格的贊美。

2、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唐?杜甫《》) 丹青,朱紅色和青色的顏料,借指繪畫。

這兩句說,壹生沈浸在繪畫藝術中而不覺得將近年老,富貴對我就像天上的浮雲壹般淡泊。詩句贊揚了名畫家曹霸潛心藝術,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3、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宋?程顥) 不為富貴所迷惑而安於貧賤,男子漢能達到這壹境界才稱得上英雄豪傑。

今賦予其新的含義,形容誌士仁人不謀名利的高尚品質。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記》) 蹊(xī):小路。桃樹李樹雖然不會說話,但是它們那芬芳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實,卻吸引人們紛紛前去欣賞采摘,以至在樹下自然踩出壹條條小路來。

此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會贏得人們的敬仰。 5、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

(三國?蜀?諸葛亮《誡子書》) 沒有恬淡寡欲的修養,就不能使誌向清白;沒有寧靜的心胸,不排除外界幹擾,就無法達到遠大的目標。諸葛亮認為,修身治學應該首先擺脫名韁利鎖的束縛,切戒浮躁,方能成才。

6、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學記》) 如果孤獨地學習,沒有朋友相互切磋,那麽就會學識淺陋,見聞不廣。

7、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趙策壹》) 指記住過去的經驗教訓,可以作為以後的借鑒。

8、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沈淪。(唐朝?杜荀鶴《涇溪》) 告誡人們,壹帆風順時,不要自滿疏忽,而要小心謹慎。

沈淪:指沈船、溺人。 9、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三國誌》) 壞事即使很小也絕不要幹,好事即使細微也壹定要做。 10、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論語》) 對待自己,每天都要自省,有錯即改,無錯自勉。對別人給自己提出的意見,也應采取這種態度。

11、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宋?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 辛勤操勞,艱苦奮鬥,足以成就大業;貪圖安逸,放縱享樂,則必遭亡身之禍。

12、言必信,行必果。(《論語》) 說話要恪守信用,做事要果斷徹底,這是做人的準則和美德。

13、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何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秦?李斯《諫逐客書》) 讓:拒絕,舍棄。

就:成就。原喻指要廣納人才,才能成就大業。

也可喻指博學多聞,才有更深的造詣。 14、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壹段香。

(宋?盧梅坡《雪梅》) 梅花不如雪花白,雪花則不如梅花香。現可用以形容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應該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15、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清?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以:與,交付。

假如對國家有利,我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豈能因為有禍患而逃避,有幸福就爭搶呢?詩句表現了林則徐以國家利益為重,不計較個人得失的高尚情懷。

16、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漢樂府古辭《君子行》) 在瓜田裏不要彎身提鞋(免得別人誤認為是摘瓜)。

在李樹下不要舉手正帽(免得別人誤認為偷李子)。比喻在容易被人懷疑的地方要謹慎,註意檢點規範自己的行為。

17、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論語》) 君子,指有道德的人。

小人,指道德低劣的人。這兩句說君子心地平坦寬廣,小人卻經常局促憂愁。

1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小雅》) 景行(háng):大路。

止:語助詞,無義。兩句的原意是:遇到高山就盡情仰望,遇到大路就順利通行。

後以“高山”比喻道德高尚,以“景行”比喻行為光明正大。句意為:品德像山壹樣崇高的人,就會有人敬仰他;行為光明正大的人,就會有人效法他。

19、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蘇軾《贈劉景文》) 擎(qíng):往上托,舉。

擎雨蓋,指荷葉,因它像撐開的雨傘。兩句的意思是:荷花衰敗,那高擎如傘的荷葉也隨之枯萎;可菊花雕謝,卻還留下了在嚴霜中傲然挺立的枝椏。

詩句以荷襯菊,表達了對友人高尚情操的仰慕欽佩之情。 20、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宋?鄭思肖《畫菊》) 寧願在枝頭含著芳香死去,也不為凜冽的北風所吹落。詩人借菊詠懷,抒發堅守節操,矢誌不渝的愛國情懷。

21、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論語》) 做壹個人不講信用,真不知道怎麽能行。

意為人不講信用是不行的。 2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論語》) 君子幫助別人成就好事,不幫助別人做壞事。 2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 自己不喜歡的事,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 24、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資治通鑒》) 善於借鑒別人的經驗教訓來對照自己的言行,就會知道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

25、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毛詩?序》) 提意見的人沒有罪過,聽意見的人,可引以為戒。

26、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荀子》) 正確地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