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的風俗有哪些
吃柿子
到了霜降,在南方很多地區都有吃柿子的習俗。由於柿子都是在霜降前後完全成熟,此時節的柿子皮薄、肉多、味鮮美,且營養豐富,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因而就形成霜降時節吃柿子的習俗。人們認為吃柿子不僅可以防寒保暖,而且還能補筋骨。
賞菊
在古代有“霜打菊花開”之說,所以登高山,賞菊花,也就成為了霜降這壹節令的雅事。南朝梁代吳均的《續齊諧記》上有記載:“霜降之時,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視為“候時之草”,是生命力的象征。霜降時節正是秋菊盛開的時候,我國很多地方在這時要舉行菊花會,賞菊飲酒,以示對菊花的崇敬和愛戴。
進補
民俗有“補冬比不上補降霜”的叫法。降霜季節,氣溫愈發嚴寒,民俗風俗習慣也十分有特點。大家覺得先“補重陽節”後“補降霜”,並且“秋補”比“冬補”更關鍵。因而,降霜季節,民俗有“煲羊肉”、“煲羊頭”、“迎霜兔子肉”的風俗習慣。俗話說得好吃啥補啥,聽說吃煲羊頭有利於“頭風”等疾病的治療。古醫書上也能加“四珍”、“八珍”的補品煲羊肉,能夠輔療肺部疾病、登革熱病的記述。迎霜兔子肉便是經霜的(即降霜)的兔肉,此刻的兔子肉美味可口,營養成分較高。
拔蘿蔔
在山東地區,有句農諺“處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蘿蔔”,所以山東人霜降的時候愛吃蘿蔔。農諺有“霜降蘿蔔”壹說,是指霜降以後早晚溫差大,露地蘿蔔不及時收獲將出現凍皮等情況,影響蘿蔔品質和收成。
送芋鬼
在廣東高明地區,霜降前有“送芋鬼”的習俗。霜降時節,人們會用瓦片堆砌成河內塔,在塔裏面放入幹柴點燃,火燒得越旺越好,直至瓦片燒紅,再將河內塔推倒,用燒紅的瓦片熱芋頭,這在當地稱為“打芋煲”,最後把瓦片丟到村外,這就是“送芋鬼”。
登高
還有些地區的人們會選擇在霜降時節登高望遠,這樣既可以鍛煉身體,呼吸新鮮空氣,還可以極目遠眺,舒緩心情。登高時要避開氣溫較低的早晨和傍晚,註意增減衣服以適應氣溫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