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體詩怎麽分類

古體詩怎麽分類

古體詩可以分為兩種:

壹種是純粹的古風,壹種是入律的古風。

純粹的古風的平仄基本上是自由的。不過,唐以後有些詩人在寫古體詩的時候,有意避免律句,於是無形中造成壹種風氣,要讓古體詩盡可能和律詩的形式區別並來。這樣就使古體詩的句子有了某些特點。

三平調是古風專用的形式,這成為古風的特點之壹。最後三字除了這種三平調以外,其次就是收尾於平仄平;還有比較少見的兩種,收尾於仄仄仄或仄平仄。

這就是說,平腳的句子,五言第三字或七言第五字以用平聲為原則;仄腳的句子,五言第三字或七言第五字以用仄聲為原則。從全句的平仄看,多數句子的節奏不是平仄交替,而是疊平疊仄,這就是說,五古第二、第四字都仄,或者是第二、第四字都平;七古還有第四、第六字都仄或都平的。

例如杜甫《歲晏行》:

歲雲暮矣多北風,瀟湘洞庭白雪中。漁父天寒網苦凍,莫徭射雁鳴桑弓。去年米貴闕軍食,今年米賤大傷農。高馬達官厭酒肉,此輩杼軸茅茨空。楚人重魚不重鳥,汝休枉殺南飛鴻。況聞處處鬻男女,割慈忍愛還租庸。往日用錢捉私鑄,今許鉛錫和青銅。刻泥為之最易得,好惡不合長相蒙。萬國城頭吹畫角,此曲哀怨何時終?

全詩十八句中,有十五句符合上面所談的四種三字尾的要求;特別是十個平腳的句子中有七個是三平調,尤其值得註意。符合疊平疊仄要求的有九句。剩下來只有兩個律句("今年米賤大傷"和"萬國城頭吹盡角")。由此可見純粹的古風的平仄與律詩的平仄有很大的不同。

入律的古風,和純粹的古風恰恰相反,詩人們盡可能用律句。

入律古風之所以和律詩不同,主要在於:

(1)句數不定;(2)平韻和仄韻交替;(3)常常是四句壹換韻。

這種情況,壹般只存在於七言古風中。

例如王勃《滕王閣》,句子的平仄基本上都合律,簡直是兩首律絕連在壹起,不過其中壹首是仄韻絕句罷了。這種仄韻和平韻交替,四句壹換韻,到後來成為入律古風的典型。

白居易的《長恨歌》基本上就是這種形式,還有他的《琵琶行》和元稹和《連昌宮詞》等,都采用這種形式。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元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