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īng rè huà tán tāng
2 《口齒類要》 2.1 方名清熱化痰湯
2.2 清熱化痰湯的別名化痰湯
2.3 組成貝母1錢,天花粉1錢,枳實(炒)1錢,桔梗1錢,黃芩1錢2分,黃連1錢2分,玄參7分,升麻7分,甘草5分。
2.4 主治痰熱咽痛,口舌腫痛,齒痛,口渴脈滑。
2.5 清熱化痰湯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2.6 各家論述《醫略六書》:痰火內熾,灼爍咽嗌,故咽物疼痛,謂之咽痛。黃連清火燥濕,治痰之源;枳殼破滯化氣,治痰之由;黃芩清熱涼膈;元參清熱存陰;桔梗利肺氣;川貝清痰熱;花粉清熱消痰;甘草緩中瀉火也。俾痰火消化,則咽嗌自清,而無妨礙飲食之慮,何咽痛之不去耶。此清咽利膈之劑,為痰火咽痛之專方。
2.7 附註化痰湯(《癥因脈治》卷壹)。本方改為丸劑,名“清熱化痰丸”見《證治匯補》卷四)。
3 《金鑒》卷二十八 3.1 方名清熱化痰湯
3.2 組成人參、白術、茯苓、甘草(炙)、橘紅、半夏、麥冬、石菖蒲、枳實、木香、竹茹、黃芩、黃連、南星。
3.3 主治中風痰熱,神氣不清,舌強難言;及痰火內發,神短忽忽,言語失常,頭眩腳軟。
3.4 清熱化痰湯的用法用量水煎,加竹瀝、生姜汁服。
3.5 各家論述方中用參、苓、術、草以補氣,木香、枳實以利氣,橘、半、南星以化痰,黃芩、黃連以瀉熱,菖蒲通心,麥、竹清心,姜汁、竹瀝通神明去胃濁,則內生諸病自漸愈矣。
4 《金鑒》卷五十壹 4.1 方名清熱化痰湯
4.2 組成橘紅、麥冬(去心)、半夏(姜制)、赤苓、黃芩、竹茹、甘草(生)、川連、枳殼(麩炒)、桔梗、膽星。
4.3 主治小兒急驚風,痰兼熱者。
4.4 清熱化痰湯的用法用量引用生姜、燈心,水煎服。
5 《扶壽精方》 5.1 方名清熱化痰湯
5.2 組成半夏(湯泡7次,姜汁拌)1錢2分,枳實(面炒)1錢半,香附(童便浸)1錢半,貝母1錢半,白茯苓1錢,山楂肉1錢,橘紅8分,黃連(炒)8分,桔梗7分,蒼術(米泔浸)7分,甘草2分。
5.3 功效化熱痰,清郁氣。
5.4 清熱化痰湯的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以水2鐘,煎至1鐘,食遠溫服。亦可常用。
5.5 加減如痰壅上,加蘇子降氣湯料,視病情增減消息服之。
5.6 制備方法上銼1服。
6 《攝生眾妙方》卷六 6.1 方名清熱化痰湯
6.2 組成橘紅1錢,半夏1錢,茯苓1錢5分,枳殼1錢5分,前胡1錢5分,桔梗1錢5分,白術1錢5分,黃連1錢5分,黃芩1錢5分,南星1錢,枳實2錢,甘草5分。
6.3 主治上焦有熱有痰,咳嗽。
6.4 清熱化痰湯的用法用量上用水2鐘,加生姜3片,煎至8分,食遠服。
6.5 加減痰盛,加瓜蔞仁1錢。
古籍中的清熱化痰湯 《醫宗金鑒》:[卷五驚風門]急驚風,羌活散主之,肝熱者,瀉青丸主之,痰兼熱者,清熱化痰湯主之,心經熱者,導赤散涼驚丸主之,惟在臨證者...
《醫學傳燈》:[卷下]黃膽時欲嘔吐者。濕熱積於上焦。必有老痰在胃。宜用清熱化痰湯。若頭面目赤。身熱足寒。脈來寸強尺弱。陽氣不...
《刪補名醫方論》:[卷三]刪補名醫方論(三),加生姜三片,臨臥再煎,滓俱要,食遠空心服。清熱化痰湯治中風痰熱,神氣不清,舌強難言。人參白術茯苓...
《幼科心法要訣》:[卷二驚風門]急驚風,羌活散主之;肝熱者,瀉青丸主之;痰兼熱者,清熱化痰湯主之;心經熱者,導赤散、涼驚丸主之。惟在臨證...
《雜病心法要訣》:[卷壹]中風死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