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學的形態特征如下:
先秦文學作為先秦文化的壹部分,昭示著中國文學強大的生命力。先秦文學尚未從當時渾沌壹體的文化形態中分離出來,先秦文學的特征與這時特殊的文化形態有著密切的關系。伴隨著文字的產生而出現的先秦文學,並非純文學。
先秦時期,文化呈現壹種綜合形態。先秦有些文學作品是史學或哲學著作。史學和哲學著作也富有文學意味。
先秦文學特點:
1、創始性:
先秦文學是中國文學史上光輝燦爛的第壹頁,文學伴隨著原始社會人們的勞動、祭祀、婚姻等日常生活而產生,並伴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至周代而蔚為大觀。詩歌、散文、辭賦等文學形式壹應俱全,散文中史傳散文、諸子散文和應用散文已有明確的分界。
2、綜合性:
先秦時代文史哲不分離,詩樂舞相融合。文學是泛指包括政治、哲學、歷史、文學等在內的壹切學術。《論語·先進》說孔門弟子子遊和子夏長於文學,“文學”便是泛指古代文獻。
先秦文學的分類:
1、歌謠神話:
遠古時期民族的歌謠和神話傳說,在古籍中時有記載。據說是神農時代出現的《蠟辭》雲:“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這大約是壹首農事祭歌。
另有《吳越春秋》卷九所載的《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宍。”該詩反映的是原始人制造彈弓和狩獵的過程,語言古樸,但已經具有韻律,顯然是壹首十分古老的歌謠。
2、歷史散文:
以《尚書》和《春秋》為代表。《尚書》是我國最早的壹部歷史文獻匯編,在中國古代散文史上具有奠基的意義。孔子編著的《春秋》是我國第壹部編年體斷代史,是編年體史書之祖,其體例和“筆法”對後世散文都產生了經典式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