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酸馬奶療法的簡介

酸馬奶療法的簡介

[英] the therapy of sour mare milk

酸馬奶,是用馬奶經過發酵制成的壹種健身飲料,也是能治壹些疾病的良藥。

自古以來,由於蒙古人主要食用牛、羊、馬、駝等動物的肉、乳等產品,所以,對這些動物產品的醫療作用,有較多的了解。特別是對醫治不消化病,有了相當豐富的經驗。蒙古族民間有個古老的諺語:病始於消化不良,藥始於開水。根據傳說和《內經》、《聖心八部醫法秘書》等古籍記載,說明蒙古人在當時對飲食、氣候及環境和疾病的關系已有了壹定的認識,尚沒有系統醫學,只是在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積累了壹些零散的醫療知識。如對疾病的初步認識和簡單的預防或醫治方法等。大體反映了在春秋以前的遠古時代,隨著人類生產進步發展過程,蒙古族中逐漸產生了醫學的萌芽,僅從上述記載的經典年代算起,也有二幹余年的歷史了。史實說明,早在公元前幾世紀,北方遊牧民族就創造了自己獨特的醫療方法。可惜當時蒙古族還沒有自己的文字,故未能有專著流傳下來。自古以來,飲食療法在蒙醫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最早應用於食療的飲料,主要的要數酸馬奶了。 蒙古人自酵自飲酸馬奶歷史久遠,即從遠古開始從事畜牧業和擠奶勞動,就已發明發酵技術。七百余年前成書的《蒙古秘史》中就有酸馬奶的記載。如成吉思汗十代祖先索端察爾每日必至,索求酸馬奶喝。用酸馬奶治病,從現在有史料來看,遠在元代以前。如在《蒙古秘史》中,亦有元代以前給受傷大出血昏厥的人喝酸馬奶以救治的記載。蒙古人酵制酸馬奶的技術和用酸馬奶治療之事,在元代即已馳名國外,如國外壹些史學文獻裏描述:忽迷思(即酸馬奶)為蒙古遊牧民習用之飲料。……忽迷思可以久存,相傳其性滋補,且謂其能治瘵疾。關於酸馬奶及馬奶之功效,在歷代蒙醫醫籍中均有記載。早在14世紀,著名的元代宮廷飲膳太醫、蒙古族營養學家忽思慧所著的《飲膳正要》中,記載大量的蒙古族飲食衛生及飲食療法的內容。如蒙古人常用的馬奶、牛骨髓、乳酪及飲食營養衛生的內容,在該書中占有相當的比重,對馬奶的性、昧、功能等都有詳細記載。19世紀,蒙醫學家羅布桑卻因泊勒編著的《蒙醫藥選編》中雲:馬奶能養肺,祛關節赫依病、鮮酸奶味酸澀,性輕,能升發胃火,除濕化瘀,健脾開胃,治痔瘡,小便艱澀及諸般腫脹。以酸馬奶、酪酥等作為藥物,早已傳入內地漢族地區。如(北史)雲突原人飲馬酪取醉;《新唐書》也載有北狄資重酪以食、馬酪、重酪,都是指的酸馬奶。

此外,還有酸駝奶、酸牛奶、酸羊奶、酸山羊奶等。其性、味和功能等大致與酸馬奶相似,但療效不及酸馬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