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關於天津春節和元宵節的民俗及其他相關知識的500字調查報告。

關於天津春節和元宵節的民俗及其他相關知識的500字調查報告。

農歷新年是壹年的開始,也是壹年中最重要的節日。這個節日的活動其實是從前壹天晚上開始的——除夕。從前,在濟南,除夕夜,家家貼春貼,到處撒芝麻稈,陳列水果,迎接祖先。這是辭職的晚上,燃燒鞭炮和滾動的人設置酒保持壹年。"(《黎城縣地方調查錄·風俗》)這些風俗有的被繼承至今。每當夜幕降臨,家家餐桌上都是豐盛的飯菜,壹家人圍坐在壹起,吃著開心的團圓飯。飯前在街上燒紙,歡迎先人回家寫在紀念桌上。在祭壇後面的墻上,還有壹個“家庭大廳軸”,上面有壹張祖先的大照片。吃過“年夜飯”後,我們放完春節的鞭炮,全家人圍坐在火爐旁,吃著瓜子,徹夜聊天,這就是所謂的“守歲”。在新年和舊年之交,我們會吃“老餃子”。餃子通常是素食餡,意味著新年的寧靜。吃完大齡餃子,新年來臨時,晚輩開始給長輩磕頭拜年,長輩則給孩子們發“壓歲錢”,愉快地接受晚輩的祝福。壹大早,拜年開始了。孩子們穿著剛換下的新衣服,大人們也都穿戴整齊,成群結隊地去找同事、鄰居、親戚朋友拜年。以前晚輩給長輩拜年的時候,都是磕頭上壇,喊著“有人拜年!" " "向某人磕頭!"近年來,壹般不再磕頭,熟人見面,握拳或握手,說“恭喜發財”“新年快樂”等吉祥話,處處洋溢著歡樂的氣氛。除夕和初壹也有很多禁忌。除夕不能大聲說話,就不能說不吉利的話。已婚女孩農歷正月初壹不能回娘家,習慣上認為回娘家會窮;在除夕和正月初壹打碎碗碟等器皿被認為是不吉利的標誌。如果妳不小心打破了什麽東西,妳應該說“多年來和平”來破解它。開學第壹天不能吃面條。據說吃面條壹年都有麻煩。大年初壹不流行掃地倒垃圾,怕把寶壹起掃出家門。大年初二,是出嫁姑娘回娘家的日子。女兒帶“叔叔”回家拜年,家人要熱情對待。“大叔”被稱為“貴客”,所以吃飯喝酒時要坐在餐桌的上首。回到門口的女兒與失散已久的母親和姐妹們交談。以前很多大家庭幾代同堂,省親的女兒往往兩代甚至三代同堂,壹家人壹下子熱鬧非凡。初二女生回娘家的習俗依然流行。大年初三,有“挖月芽”的老習俗。到了晚上,壹彎新月掛在冷空氣裏,有的婦女就帶著孩子到院子裏,跪在對著月牙的蒲團上,拿著飯勺,先在月芽上挖幾下,然後在他們的肋骨上比劃幾下,念叨著:“正月初三挖月芽,牙齒就隨風而去,再也不會了。”據說這樣的“挖”壹年後再也不會牙痛了。按照舊習俗,第三天仍然是“開井日”。壹大早,人們就獻上香火、素菜等。到了井臺,把除夕夜封井的紅紙拿掉,開始打水。正月初五,稱為“破五”。這壹天,家家戶戶都會包餃子,俗稱“捏五”;全家人壹起吃團圓飯,避免說不吉利的話;孩子們放鞭炮,這被稱為“送年”。初五晚上,家家戶戶“送家堂”:包餃子,拜祖,取下“家堂軸”,當街送行,表示大年初壹已過。正月初七,唐代稱為“人勝節”,濟南民間稱為“人勝七日”。都說人丁興旺,身體健康,人們以天晴與否來判斷今年的收成。南朝人藺宗在《荊楚紀年》中說:“正月初七為日,以七種菜為湯,為人剪彩,或為人金箔雕,附屏,頭上置廟,遺勝而勝。”這些15600年前的“荊楚遺風”,在濟南的舊俗中也有所體現。過去,在“人民日”,濟南人舉行慶祝活動或參加娛樂活動。人們用五角形的絹或紙剪出七個圖形,貼在屏風或影壁上;有些用薄金屬雕刻成人形,戴在太陽穴上。他們還用七種蔬菜做蛋糕或吃“清壹色的菜”,並互贈禮物以示祝賀。在“人民日”,婦女不能做針線活。都說“人天天做針線,只為紮婆婆的眼睛”。正月初十是石神的生日,稱為“石磨日”、“十子日”、“石不動”。在這壹天,不允許移動石頭和磨、磨、臼等石制工具,否則共同的信仰會傷害莊稼。這壹天也禁止用石頭開山建房,並有中午向石頭燒香、獻煎餅的習俗。在其他地方,流行擡石神的習俗:第九天晚上,在光滑的石頭上凍壹個瓦罐,第十天早上,十個姑娘或小夥子輪流擡瓦罐。如果石頭永不落下,預示著新的壹年豐收;如果壹塊石頭落在地上,就預示著年景不好。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元宵節也叫上元節,因為看燈籠是這壹天的重要活動,所以也叫元宵節。元宵節是繼春節之後的壹個重要傳統節日,至今仍被城鄉人民廣泛慶祝。除了看花燈,元宵節前後,濟南的大街小巷到處都是高蹺、過山車、龍燈、獅子。這些活動在宵夜時達到高潮。在各類表演隊伍中,高蹺隊的陣容最為壯觀:隊伍前面是高高的紙門燈,上面寫著高蹺隊的名字;門燈前是提著紅燈籠的領隊,後面是鑼鼓隊,再後面是壹對花串聯的二人高蹺隊。選手們踩著1米多高的木棍,扮成宋武、林沖、孫悟空、豬八戒、汙官、醜女等。他們隨著鑼鼓的節奏,各顯神通,做著各種滑稽的表演和高難度的動作,時而逗得觀眾捧腹大笑,時而激起陣陣掌聲。以前濟南以東的佘坊、馬家莊、西青龍壹帶的高蹺隊最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