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節日習俗

節日習俗

藏族的沐浴節有這樣的傳說形成

每到夏末秋初的晚上,拉薩東南地上空,新出現壹顆十分明亮的星星。這時,藏族人民就開始了壹年壹度的沐浴節。傳說那顆星星只出現七個晚上。為什麽人們把星星出現的七個夜晚定為沐浴節呢? 很久很久以前,草原上出了壹個很有名的醫生,他的名字叫宇托.雲旦貢布。他的醫術十分高明,什麽疑難雜癥都能治。因此藏王赤松德贊請他去做禦醫,專管給藏王和妃子們治病。但是,宇托進宮以後,心中仍舊忘不了草原上的百姓。他經常借外出采藥的功夫,給百姓治病。有壹年,可怕的瘟疫流行,許多牧民臥床不起,有的被奪去了生命。這時,宇托奔跑在遼闊的草原上,為壹家家患病的牧民治病。他從雪山和老林裏采來各種藥物,誰吃了病就會好起來。不知有多少瀕臨死亡的病人,恢復了健康。草原上到處傳誦著宇托醫生的名字,人們稱他為藥王。 不幸的是宇托醫生去世了。他去世以後,草原上又遭到了可怕的瘟疫,比前壹次更嚴重,許多人死了。生命垂危地牧民只好跪在地上,向蒼天祈禱,希望天國保佑。 說來也巧,壹天,壹個被病魔折磨得九死壹生的婦女,突然做了壹個夢,夢中宇托醫生對她說:“明天晚上,當東南天空出現壹顆明亮的星星的時候,妳可以下到吉曲河裏去洗澡,洗澡以後病就會好起來。”果然,這個婦女在吉曲河中洗澡以後,疾病立刻消除了。壹個又黃又瘦的病人,在洗澡以後變成了壹個紅光滿面的健康人。 這件新鮮事傳開以後,所有的病人都來到河中洗澡。凡是洗澡的病人,都消除了疾病,恢復了健康。 人們說,這顆奇特的星星就是宇托醫生變的。宇托醫生在天國看到草原人民又遭受瘟疫襲擊,他又不能來到人間來給人民治病,於是把自己化作壹顆星星,借星光把河水變成藥水,讓人們在河水中洗澡以去處疾病。因為天帝只給宇托七天時間,這顆星星也就只出現七天。 從此,藏族人民就把這七天定為沐浴節,各地的牧民們,每年這個時間,都到附近的河水裏洗澡。據說洗澡以後,人就健康愉快,不生疾病。

瑤族的祝著節的民族傳說

相傳古時候,在迤儷的群山中,有兩座同樣高大的寶山,左邊的叫“布洛西”山,威武雄壯似勇士挺立;右邊的叫“密洛陀”山,像個拖著長裙的姑娘。兩座山每年都要互相靠近壹些,經過了999年終於挨到了壹起。農歷五月二十九日,隨著壹聲驚天動地的震靂,高大英俊的布洛西和亭亭玉立的密洛陀從兩山裂縫中走出來,結為夫妻。他們生有三個女兒。時間穿梭般逝去,頭發花白的密洛陽遵夫囑,讓三個女兒各自去謀生。大女地扛著犁耙,到平原耕耘,生兒育女,繁衍成漢族。二女兒挑起壹擔書走了,與子孫形成壯族。三女兒拿著小米、鋤頭到山裏開荒種地,安居樂業,成為瑤族祖先。三女兒通過辛勤勞動,莊稼結出累累碩果。誰知天有不測風雲,頃刻間籽粒飽滿的果實被鳥獸、地鼠份食殆盡。密洛陀在女兒危難時鼓勵她:“天空難免出現烏雲,生活也會遭受挫折,狂風吹不倒勁松,困難嚇不倒勤勞的人,只要勤奮耕耘,生活是會幸福的。”並給了她壹面銅鑼和壹只貓。來年,莊稼長勢更加喜人,她敲響母親給的銅鼓,驚走鳥獸,放出貓吃盡了地鼠,奪得了豐收,為報祖娘養育之恩,姑娘帶著豐盛的禮物於五月二十九日為母親祝壽***慶豐收。從此,瑤族人民將祖娘生日作為慶豐收的節日。

傣族的潑水節

是傣族最隆重、最富有民族特點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歷的新年,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潑水節傣語稱為“桑罕比邁”,因在節日期間人們相互潑水祝福,故名潑水節。雲南的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也過此節。

潑水節的來源在傣族民間有著許多神奇的傳說。據說在遠古時傣族地區有個魔王作惡多端,人們恨之入骨,卻又奈何不得。後來魔王搶來七個姑娘作妻子,聰明的七姑娘從魔王口中套出其致命弱點,才將魔王置於死地。但當魔王的頭掉在地上時,地上就燃起大火,姑娘壹抱起魔王的頭,大火即熄滅,為了避免大火燃燒,七個姑娘便輪流抱著魔王的頭,壹年壹換。每年輪換時,人們便向抱魔頭的姑娘潑水,以沖去身上的血汙,洗去壹年的疲勞。此後,為了紀念這七位姑娘,就形成了壹年壹度的送舊迎新的傳統節日——潑水節。

潑水節的時間在傣歷六月六日至七月六日之間,相當於公歷四月。這時,犁田、栽秧的農忙季節即將開始,為辭舊迎新,祈求佛祖和天神保佑五谷豐收、人丁興旺,人們盡情歡樂,互相祝福。節日的前幾天,傣家便忙著殺牛宰雞,清掃房屋,擦洗碗盞用具,縫制新衣,準備節日的食品和祭品。節日活動要持續三至四天,第壹天叫“宛多尚罕”,意為除夕;最後壹天叫“宛叭宛瑪”,意為“日子之王到來之日”,即傣歷元旦;中間的壹天或兩天是介乎兩年之間的空白,叫做“宛腦”。節日的第壹天清晨,男女老幼都要沐浴更衣,青年們則盛裝打扮。有的地區在潑水節的前壹天,青年男女還要上山采摘野花和樹枝,在佛寺前紮花房或搭花塔,同時還要堆沙塔。潑水節這壹天,人們很早就擡著供品到佛寺裏賧佛。這時,姑娘們挑來壹擔擔飄著花香的清水,倒進用木料做成的龍身裏,香水從龍口中流到佛像身上,為佛洗塵。人們用洗過佛像的水洗眼睛,祈求佛的保佑。老人們用手和樹枝灑水,彼此洗塵,互相祝福。年輕人先為老人潑水祝福,後來便用盆、桶潑,邊潑邊歡歌,越潑越高興、激烈,鼓聲、鑼聲、潑水聲和“水——水——水”的歡呼聲響成壹片。過往行人和遠方的來客也要參加潑水,以示祝福。

潑水節期間,還舉行賽龍船、丟包、放飛燈等傳統娛樂活動和各種歌舞晚會等。

藏族的望果節

8月(無固定日子)是藏族的望果節。壹般在青梨成熟前,歷時三至五天。"望果"壹詞是藏語,意為"轉田壟"。

節日裏,當地藏民穿上盛裝,擡著用青梨、麥穗編成的"豐收塔",舉著標語、彩旗,活動在田間地壟。轉完地頭,舉行賽馬、演戲、唱歌、跳舞等文體活動。

相傳壹千五百年前,在山南劣結、乃東壹帶已有轉地頭慶祝活動。每到莊稼成熟時,鄉人繞本村地頭轉圈,以祈天神保佑豐收。佛教傳入西藏後,望果節活動便增加了佛教內容,沿襲至今。

納西族的三朵節

壹年裏,納西族的民間有好幾個節日:棒棒會、三朵節、火把節、鬼節(河燈節),還有騾馬會,但這些節日裏面最有民族風情的,當屬“三朵節”了。因為只有“三朵節”,才是納西人祭祀本民族的保護神“三朵”的重要節日,也是納西族最盛大的節日。

“三朵節”源於麗江白沙玉龍村的北嶽廟會,納西語叫“三朵頌”,就是“祭三朵”的意思。在東巴古籍的記載中,三朵是玉龍雪山的神靈,是能征善戰、濟困扶危的英雄,千百年被納西族崇奉為保護神、戰神。據說“三朵”屬羊,因此在每年的二月初八,各地納西群眾都要到北嶽廟(即玉龍祠,又叫三朵廟)祭拜祈福。除在北嶽廟舉行節慶活動外,納西族同胞要在自家烹制食品,燒香祭拜“三朵”,正如詩歌中所說:“年年春二月,戶戶祝三朵。”

納西族同胞認為“三朵”就是玉龍雪山的化身,常常顯聖,保護著納西人的安全,唐代已經開始建祠祭祀,深受納西人信奉。忽必烈南征大理過麗江時,敕封三朵神為“大聖雪石北嶽定國安邦景帝”。明代後,納西族木氏土司曾大興土木,拓修三朵神廟,鑄大鼎、大鐘等重器,詳記“三朵”種種聖跡。

侗族花炮節

侗族是分布於貴州、湖南、廣西三省毗鄰地區的南方少數民族,其中以貴州省人口最多,古代文獻中稱“駱越”、“僚”、“侗蠻”。他們主要從事山壩農業,兼營林業和漁獵,手工業發達。出產“香禾糯”(有“糯中之王”之稱)、“稻花鯉”、油茶、杉樹,善於編織侗錦,“鼓樓”和“風雨橋”是其特有的精湛建築藝術,是侗寨的標誌性建築。

侗族壹年壹度的花炮節,各地舉行的日期不同。拿三江侗族自治縣來說,是正月初三(農歷,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祿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卻是十月二十六。花炮分為頭、二、三炮,包炮都系上壹個象征幸福的鐵圈,外用紅綠線包紮。燃放時以火藥鐵炮為沖力,把鐵圈沖上高空。當鐵圈掉下來時,人們便以鐵圈為目標,蜂擁爭奪,謂之“搶花炮”。據說,誰搶得花炮,誰在這壹年裏就能人財兩旺,幸福安康。集會地點還唱侗戲、演彩調、吹蘆笙、“多耶”、打籃球等助興。花炮節在侗族人民的心中,是最熱鬧的節日。

苗族吃新節 節慶時間:9月5日

推薦理由:貴州鎮遠有“龍舟之鄉”的美譽,更以其山川奇雋秀美、田野風光秀麗、歷史文化內涵深邃、侗族苗族等民俗風情別具風采出名。

地理位置:鎮遠縣位於貴州東緣,是貴州東部旅遊聖地,地處雲貴高原向湘西丘陵過渡斜坡地帶,是壹座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城。

看點:

趕集和鬥牛是吃新節的節慶特色。吃新節是苗族人民慶豐收的節日。節日前,人們精心把自己的牛和馬餵得膘肥體壯;姑娘們繡好美麗的衣裙、飄帶,備好銀花首飾;小夥子們則忙於修整和添置蘆笙……吃新節也是苗族青年談情說愛的節日——姑娘和小夥子們三五成群地邀約,前去趕集或看鬥牛比賽。

壹大早,寨子裏的姑娘們陸續走出家門,趕到附近的蘆笙場上跳起蘆笙舞。苗家人有壹句諺語“蘆笙壹響,腳就發癢”。苗家人認為蘆笙是始祖母創造出來的,蘆笙發出的聲音就是母親的聲音。蘆笙場上,哪個小夥子的蘆笙吹得好,就會贏得姑娘們的芳心。

提醒

住宿:貴州縣城到處都有小旅店,基本10元到20元壹晚。

購物:以富有民族特色的蠟染和刺繡為主。

美食:辣、麻、酸是黔菜很突出的風味。具有代表性的黔味佳肴有:糟辣脆皮魚、宮保鱔魚、獨山鹽酸鱔片、八寶汽鍋腳魚、天麻鴛鴦鴿、宮保雞等等。小吃有腸旺面、雷家豆腐園子、糕粑、片雞粉、荷葉糍粑、米豆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