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秦朝代古代名人有哪些?

秦朝代古代名人有哪些?

1、蒙恬(約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齊國(今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人,秦朝著名將領。

蒙恬出身名將世家,自幼胸懷大誌。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為將軍,攻破齊國,拜為內史 ,深得秦始皇的尊寵,當時與其弟蒙毅號稱“忠信”。秦統壹後,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河南地(今內蒙古河套南鄂爾多斯市壹帶),率軍修了萬裏長城和九州直道,克服了國內交通閉塞的困境。

大大促進了北方各族人民經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中車府令趙高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謀劃政變,胡亥即位後,賜死蒙氏兄弟,蒙恬吞藥自殺。

蒙恬曾駐守九郡十余年,威震匈奴,被譽為“中華第壹勇士”。據傳蒙恬曾改良過毛筆,因此也被譽為“筆祖”。他是中國西北最早的開發者,也是古代開發寧夏第壹人。

2、李斯(約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戰國末期楚國上蔡(今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蘆岡鄉李斯樓村)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

李斯早年為郡小吏 ,後從荀子學帝王之術,學成入秦 。初被呂不韋任以為郎 。後勸說秦王政滅諸侯、成帝業,被任為長史 。秦王采納其計謀,遣謀士持金玉遊說關東六國 ?,離間各國君臣,又任其為客卿 。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由於韓人間諜鄭國入秦,秦王下令驅逐六國客卿。李斯上《諫逐客書》阻止,被秦王所采納,不久官為廷尉 。

在秦王政滅六國的事業中起了較大作用。秦統壹天下後,與王綰、馮劫議定尊秦王政為皇帝,並制定有關的禮儀制度。被任為丞相 。他建議拆除郡縣城墻,銷毀民間的兵器 ;反對分封制,堅持郡縣制 ;又主張焚燒民間收藏的《詩》、《書》等百家語,禁止私學,以加強中央集權的統治。

還參與制定了法律,統壹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 。李斯政治主張的實施對中國和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秦始皇死後,他與趙高合謀,偽造遺詔,迫令始皇長子扶蘇自殺,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 。後為趙高所忌,於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斬於鹹陽鬧市,並夷三族 。

3、王翦,頻陽東鄉(今陜西富平東北)人,戰國時期秦國名將、傑出的軍事家。

少時喜歡軍事,隨侍秦王嬴政。率軍攻破趙國都城邯鄲,掃平三晉地區。統兵六十萬大敗項燕,消滅楚國。聯同兒子王賁,成為秦始皇統壹六國的最大功臣。憑借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與白起、李牧、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

司馬遷《史記》認為:王翦作為秦國將領,平定六國,功績卓著,被秦始皇尊為太師。可惜,不能輔佐秦始皇建立德政,鞏固國家根基。和白起比較,可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後世尊為瑯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

王翦是秦國傑出的軍事家,也是繼白起之後,秦國不可多得的大將之材。作為秦代傑出的軍事家,王翦主要戰績有破趙國都城邯鄲,消滅燕、趙;以秦國絕大部分兵力消滅楚國,與其子王賁壹並成為秦始皇兼滅六國的最大功臣。

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使其與白起、李牧、廉頗並列為戰國四大名將。王翦壹生征戰無數他智而不暴、勇而多謀,在當時殺戮無度的戰國時代顯得極為可貴。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國兼並了所有的諸侯國,統壹天下,王翦和蒙恬立的戰功最大 ?。王翦是唐朝瑯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 。

4、章邯(?―公元前205年),秦朝著名將領,上將軍。秦二世時任少府,為秦朝的軍事支柱,秦王朝最後壹員大將。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受命率驪山刑徒及奴產子迎擊陳勝起義軍周文部,滎陽將軍田臧派李歸等守滎陽城,自己帶精兵往西迎戰秦軍,在熬倉與秦軍大戰,田臧戰死。章邯繼續進兵滎陽城,攻城,城破,李歸等戰死。?

接著章邯又連續破鄧說、敗伍徐、斬蔡賜、降宋留,迫陳勝遁走至城父。陳勝命張賀出城西迎戰章邯,自己親自在城樓監戰。城西壹戰,張賀戰死。自此陳勝不敢再戰,閉關死守。在章邯圍城的強大攻勢下,臘月,陳勝被自己貼身的車夫莊賈殺死,開城降秦。章邯又進擊陳縣,攻破呂臣。

章邯出戰,屢戰屢勝,使秦廷得以茍延殘喘。二世胡亥又增派長史司馬欣、董翳協助章邯進攻義軍。軍隊向栗縣進發,到達栗縣,項梁派別將朱雞石、余樊君和他交戰。余樊君戰死,朱雞石軍敗,逃到胡陵。

章邯包圍魏王魏咎於臨濟,楚將項它、齊將田巴率軍救援。章邯擊敗聯軍,殺死了魏相周市和齊王田儋,魏王魏咎自殺,魏豹逃跑,章邯又追圍田榮。

項梁率軍救援田榮,在東阿下擊敗章邯,章邯向西撤退。楚軍在濮陽東再次與章邯交戰,又打敗了章邯,秦朝發動全部兵力增援章邯,章邯軍勢復振,守濮陽、環水。劉邦、項羽不與之戰,繞過進攻定陶。

巨鹿之戰中被項羽擊敗,漳紆之戰中再次被項羽擊敗而投降,隨項羽入關。項羽分關中之地給秦人章邯、司馬欣、董翳,分別為雍王、塞王、翟王,號稱“三秦”。楚漢戰爭中,章邯在漢王元年(前206)八月,與劉邦軍屢戰不利,退保廢丘(今陜西興平東南)。漢王二年(前205年)六月,城破自殺。

5、項羽 (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本名項籍,字羽,泗水下相(今江蘇宿遷市區)人。秦末農民起義領袖,傑出軍事家,楚國名將項燕之孫,勇猛好武,跟隨叔父項梁在吳中起義反秦。項梁陣亡後,率軍渡河援救趙王歇。巨鹿之戰,擊破章邯和王離領導的秦軍主力,領軍滅亡秦國。

自稱西楚霸王,定都於彭城(今江蘇徐州市),大封滅秦功臣將領,擁立六國貴族後代為王。漢王劉邦從漢中出兵,掀起歷時四年的楚漢之爭。項羽在正面戰場屢破劉邦。彭越不斷後方破壞楚軍補給。

韓信統壹了黃河以北,揮師南下。項羽剛愎自用,猜疑亞父範增,終為劉邦所敗。公元前202年,項羽退守垓下(今安徽靈璧縣),突圍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霸王別姬,自刎而死。

作為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 的代表人物,以個人武力出眾而聞名的武將。李晚芳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

百度百科——蒙恬(秦始皇時期的著名將領)

百度百科——李斯 (秦朝丞相)

百度百科——王翦 (戰國末期秦國名將、軍事家)

百度百科——章邯 (秦朝末年名將)

百度百科——項羽(西楚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