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金黃散簡介

金黃散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國家基本藥物 3 《外科精義》卷下:金黃散 3.1 處方 3.2 功能主治 3.3 金黃散的用法用量 3.4 摘錄 4 《外科傳薪集》:金黃散 4.1 處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金黃散的用法用量 4.5 摘錄 5 《經驗良方》:金黃散 5.1 處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金黃散的用法用量 5.5 摘錄 6 方出《聖惠》卷五十七,名見《普濟方》卷三○六:金黃散 6.1 處方 6.2 制法 6.3 功能主治 6.4 金黃散的用法用量 6.5 摘錄 7 《聖濟總錄》卷二十二:金黃散 7.1 處方 7.2 功能主治 7.3 金黃散的用法用量 7.4 摘錄 8 《聖濟總錄》卷九十八:金黃散 8.1 處方 8.2 制法 8.3 功能主治 8.4 金黃散的用法用量 8.5 摘錄 9 《外科精義》卷下引《管龠衛生方》:金黃散 9.1 處方 9.2 制法 9.3 功能主治 9.4 金黃散的用法用量 9.5 摘錄 10 《雜病源流犀燭》卷二:金黃散 10.1 處方 10.2 功能主治 10.3 金黃散的用法用量 10.4 摘錄 11 《普濟方》卷二七八:金黃散 11.1 處方 11.2 制法 11.3 功能主治 11.4 金黃散的用法用量 11.5 摘錄 12 《保嬰撮要》卷十二:金黃散 12.1 處方 12.2 制法 12.3 功能主治 12.4 金黃散的用法用量 12.5 摘錄 13 《醫學綱目》卷十八:金黃散 13.1 處方 13.2 制法 13.3 功能主治 13.4 金黃散的用法用量 13.5 摘錄 14 《禦藥院方》卷十:金黃散 14.1 處方 14.2 制法 14.3 功能主治 14.4 金黃散的用法用量 14.5 摘錄 15 《婦人良方》卷二十三引《婦人經驗方》 15.1 方名 15.2 組成 15.3 主治 15.4 金黃散的用法用量 15.5 制備方法 15.6 用藥禁忌 16 《經驗方》卷上 16.1 方名 16.2 組成 16.3 主治 16.4 金黃散的用法用量 16.5 制備方法 17 《聖濟總錄》卷壹七五 17.1 方名 17.2 組成 17.3 主治 17.4 金黃散的用法用量 17.5 制備方法 18 《博濟》卷三 18.1 方名 18.2 組成 18.3 主治 18.4 金黃散的用法用量 18.5 制備方法 18.6 各家論述 19 《聖濟總錄》卷二十九 19.1 方名 19.2 組成 19.3 主治 19.4 金黃散的用法用量 19.5 制備方法 20 《聖濟總錄》卷壹三二 20.1 方名 20.2 組成 20.3 主治 20.4 金黃散的用法用量 20.5 制備方法 21 《外科精義》卷下引《管籥衛生方》 21.1 方名 21.2 組成 21.3 功效 21.4 金黃散的用法用量 21.5 制備方法 22 《聖濟總錄》卷壹三三 22.1 方名 22.2 組成 22.3 主治 22.4 金黃散的用法用量 22.5 制備方法 23 《幼幼新書》卷五引張渙方 23.1 方名 23.2 組成 23.3 主治 23.4 金黃散的用法用量 23.5 制備方法 24 《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五 24.1 方名 24.2 組成 24.3 功效 24.4 主治 24.5 各家論述 25 《玉機微義》卷十五 25.1 方名 25.2 組成 25.3 主治 25.4 金黃散的用法用量 25.5 制備方法 25.6 附註 26 《壽世保元》卷四 26.1 方名 26.2 組成 26.3 主治 26.4 金黃散的用法用量 26.5 制備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金黃散 * 金黃散藥品說明書 1 拼音

jīn huáng sǎn

2 國家基本藥物

與金黃散有關的國家基本藥物零售指導價格信息

序號 基本藥物

目錄序號 藥品名稱 劑型 規格 單位 零售指

導價格 類別 備註 906 78 如意金黃散 散劑 9g 袋 1.3 中成藥部分 * 907 78 如意金黃散 散劑 12g 盒(瓶) 1.7 中成藥部分 908 78 如意金黃散 散劑 15g 盒(瓶) 2.1 中成藥部分 909 78 如意金黃散 散劑 30g 盒(瓶) 4 中成藥部分

註:

1、表中備註欄標註“*”的劑型規格為代表品。

2、表中備註欄加註“△”的劑型規格,及同劑型的其他規格為臨時價格。

3、備註欄中標示用法用量的劑型規格,該劑型中其他規格的價格是基於相同用法用量,按《藥品差比價規 則》計算的。

4、表中劑型欄中標註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3 《外科精義》卷下:金黃散 3.1 處方

黃連 大黃 黃耆 黃芩 黃柏 郁金各30克 甘草1.5克 龍腦1.5克(另研)

3.2 功能主治

治丹毒,熱瘡。

3.3 金黃散的用法用量

上藥***為細末,入龍腦研勻;若治濕毒丹腫,新水調掃赤上,或蜜水調如稀糊,用小紙花子貼之,或小油調掃;如久不愈,熱瘡毒赤,幹摻或水調塗。

3.4 摘錄

《外科精義》卷下

4 《外科傳薪集》:金黃散 4.1 處方

天花粉1兩,黃柏5兩,姜黃5錢,大黃5錢,白芷5錢,紫川樸2兩,陳皮2兩,甘草2兩,蒼術2兩,天南星2兩。

4.2 制法

上為末,以瓷器收貯。

4.3 功能主治

癰疽發背,諸般疔瘡,跌仆,濕痰流註,大頭時腫,漆瘡火丹,風熱天泡,肌膚赤腫,幹濕腳氣,婦女乳癰,小兒丹毒等。

4.4 金黃散的用法用量

凡遇紅腫,及夏月火令時,用茶湯同蜜水調敷;如微熱欲作膿者,以蔥湯同蜜水調敷;如漫腫無頭,皮色不變,附骨癰疽、鶴膝等,俱以蔥酒並調;如天泡、火赤遊丹、黃水瘡,俱以板蘭根葉搗汁調和;燙傷,麻油調;其次諸引,又在臨用之際,順合天時調,窺病勢也。

4.5 摘錄

《外科傳薪集》

5 《經驗良方》:金黃散 5.1 處方

金硫黃5厘,甘草3分。

5.2 制法

上為末。

5.3 功能主治

咳嗽,因感冒傷冷毒者。

5.4 金黃散的用法用量

1日服盡。

5.5 摘錄

《經驗良方》

6 方出《聖惠》卷五十七,名見《普濟方》卷三○六:金黃散 6.1 處方

白礬1兩(燒灰),硫黃半兩,梔子灰半兩。

6.2 制法

上為末。

6.3 功能主治

狂犬咬,傷損疼痛。

6.4 金黃散的用法用量

敷咬損處。

6.5 摘錄

方出《聖惠》卷五十七,名見《普濟方》卷三○六

7 《聖濟總錄》卷二十二:金黃散 7.1 處方

黑牽牛末1錢匕,大黃末1錢匕,郁金末半錢匕,胡黃連末半錢匕。

7.2 功能主治

傷寒結胸,心下堅滿。

7.3 金黃散的用法用量

上作1服。入膩粉1錢匕,新汲水調下。傷寒45日後,結胸可服,或吐或瀉或汗出即愈。

7.4 摘錄

《聖濟總錄》卷二十二

8 《聖濟總錄》卷九十八:金黃散 8.1 處方

大黃(煨,銼)、黃蜀葵花(切,焙)、人參、蛤粉各等分。

8.2 制法

上為散。

8.3 功能主治

小便血淋疼痛。

8.4 金黃散的用法用量

《普濟方》有黃芩。

8.5 摘錄

《聖濟總錄》卷九十八

9 《外科精義》卷下引《管龠衛生方》:金黃散 9.1 處方

黃連1兩,大黃1兩,黃耆1兩,黃芩1兩,黃柏1兩,郁金1兩,甘草5錢,龍腦5分(另研)。

9.2 制法

上為細末,入龍腦研勻。

9.3 功能主治

消腫散毒,生肌止痛。主

9.4 金黃散的用法用量

若治濕毒丹腫,新水調掃赤上,或蜜水調如稀糊,用小紙花子貼之,或小油調掃;如久不愈,熱瘡毒赤,幹摻,或水調塗亦佳。

9.5 摘錄

《外科精義》卷下引《管龠衛生方》

10 《雜病源流犀燭》卷二:金黃散 10.1 處方

硼砂3錢,雄黃1錢半,朱砂7分。

10.2 功能主治

疹後重舌,並兩頰骨疙瘩。

10.3 金黃散的用法用量

鮮薄荷打汁調敷。

10.4 摘錄

《雜病源流犀燭》卷二

11 《普濟方》卷二七八:金黃散 11.1 處方

天花粉、黃柏、寒水石、黃芩、何首烏各等分。

11.2 制法

上為細末。

11.3 功能主治

諸腫毒。

11.4 金黃散的用法用量

用涼水調敷。

11.5 摘錄

《普濟方》卷二七八

12 《保嬰撮要》卷十二:金黃散 12.1 處方

滑石、甘草。

12.2 制法

上各為末,和勻。

12.3 功能主治

消毒止痛。主天泡瘡。

12.4 金黃散的用法用量

敷患處。如泡挑去,水敷之。加黃柏尤好。

12.5 摘錄

《保嬰撮要》卷十二

13 《醫學綱目》卷十八:金黃散 13.1 處方

白芷、白及、白蘞各等分。

13.2 制法

上為細末。

13.3 功能主治

癰毒。

13.4 金黃散的用法用量

用新汲水調敷。

13.5 摘錄

《醫學綱目》卷十八

14 《禦藥院方》卷十:金黃散 14.1 處方

乳香3錢半,輕粉1錢,瓦粉2兩半,白龍骨1兩半,滑石2兩,寒水石(燒通赤)2兩,黃柏2錢。

14.2 制法

上為細末,再研令勻。

14.3 功能主治

諸瘡瘍,癢極發疼。

14.4 金黃散的用法用量

每用藥少許,時時幹摻患處,或用油調之搽亦可。

14.5 摘錄

《禦藥院方》卷十

15 《婦人良方》卷二十三引《婦人經驗方》 15.1 方名

金黃散

15.2 組成

川大黃1兩,粉草1兩。

15.3 主治

奶癰。

15.4 金黃散的用法用量

貼痛處,仰面臥至五更。未貼時,先用溫酒調1大匙,就患處臥,明日取下惡物。相度強弱用藥。

15.5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以好酒熬成膏,傾在盞中,放冷,攤紙上。

15.6 用藥禁忌

羸弱不宜服。

16 《經驗方》卷上 16.1 方名

金黃散

16.2 組成

生甘草、黃柏各等分。

16.3 主治

臂腿諸爛,不拘遠近皆效。

16.4 金黃散的用法用量

香油調敷,幹摻亦可。

16.5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

17 《聖濟總錄》卷壹七五 17.1 方名

金黃散

17.2 組成

郁金1兩(入防風去叉、皂莢各半兩,巴豆14枚,用河水兩碗煮水盡,不用三味,只取郁金搗為末),甜消(研)半兩,雌黃(研)半兩。

17.3 主治

小兒咳嗽。

17.4 金黃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字匕,煎蟬蛻、烏梅湯調下。

17.5 制備方法

上為散。

18 《博濟》卷三 18.1 方名

金黃散

18.2 組成

蒲黃半兩,延胡索1兩,桂心1分。

18.3 主治

產後惡血攻心,時發躁。

18.4 金黃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錢,用烏梅湯放冷調下。

18.5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

18.6 各家論述

《濟陽綱目》:蒲黃生用,性涼逐瘀;桂心去皮,性熱行血;烏梅酸收滌汙。此方以涼行血,集方者,涇渭自分,用方者毋得朱紫不辨。

19 《聖濟總錄》卷二十九 19.1 方名

金黃散

19.2 組成

郁金、甘草(炙)半兩,黃藥子1分,黃柏(去粗皮,炙)1分。

19.3 主治

傷寒鼻衄不止。

19.4 金黃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冷水調下,不拘時候,以止為度。

19.5 制備方法

上為細散。

20 《聖濟總錄》卷壹三二 20.1 方名

金黃散

20.2 組成

黃柏1兩,蜜2兩(將蜜塗黃柏,炙,蜜盡為度)。

20.3 主治

惡瘡。

20.4 金黃散的用法用量

入麝香半字,同研勻細,幹摻瘡上。

20.5 制備方法

上為散。

21 《外科精義》卷下引《管籥衛生方》 21.1 方名

金黃散

21.2 組成

黃連1兩,大黃1兩,黃耆1兩,黃芩1兩,黃柏1兩,郁金1兩,甘草5錢,龍腦5分(另研)。

21.3 功效

消腫散毒,生肌止痛。

21.4 金黃散的用法用量

若治濕毒丹腫,新水調掃赤上,或蜜水調如稀糊,用小紙花子貼之,或小油調掃;如久不愈,熱瘡毒赤,幹摻,或水調塗亦佳。

21.5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入龍腦研勻。

22 《聖濟總錄》卷壹三三 22.1 方名

金黃散

22.2 組成

雌黃、栝樓根、五倍子各等分。

22.3 主治

冷瘡經久不愈。

22.4 金黃散的用法用量

先用溫漿洗瘡了,幹貼。如瘡口久不合者,洗了用巴豆1米許,納瘡內,待血出後敷此藥。

22.5 制備方法

上為散。

23 《幼幼新書》卷五引張渙方 23.1 方名

金黃散

23.2 組成

川黃連1分(別為末),胡粉(別研)5錢,龍骨(燒灰,別研)5錢。

23.3 主治

嬰兒臍瘡不愈,風氣傳入經絡,變為癇疾者。

23.4 金黃散的用法用量

每用少許敷臍中,時時用。

23.5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

24 《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五 24.1 方名

金黃散

24.2 組成

延胡、蒲黃(半生半炒)、生地、川芎、烏藥、五靈脂、赤芍、枳殼、丹皮、香附、甘草、陳皮。

24.3 功效

祛瘀活血。

24.4 主治

產後心煩,由余血奔心,故煩悶不安兼腹痛也。分娩後不飲童便,或平枕便臥,或飲食失宜,致余血奔停心下,大小腹俱痛。

24.5 各家論述

方中延胡祛瘀血、止心痛,生地、川芎補血兼行血,烏藥行腰腹以下之氣,五靈脂行惡血止腹痛,赤芍涼血破血,枳殼祛滯,丹皮涼血行血,香附通利三焦結氣,甘草和中緩急,陳皮行氣快膈。

25 《玉機微義》卷十五 25.1 方名

金黃散

25.2 組成

寒水石2兩,蔚金1對,藍實1兩,大黃1兩,黃柏1兩,黃連1兩,景天1兩。

25.3 主治

熱毒丹流,遊走不定,疼痛不止。

25.4 金黃散的用法用量

用雞子清調敷,水亦可。

25.5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

25.6 附註

《古方匯精》有芙蓉葉五錢。

26 《壽世保元》卷四 26.1 方名

金黃散

26.2 組成

槐花(凈,炒)1兩,郁金(濕紙包,火煨)1兩。

26.3 主治

尿血。

26.4 金黃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錢,淡豆豉湯送下。

26.5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

古籍中的金黃散 《保嬰撮要》:[卷十二]天泡瘡

在內也,用加味清涼飲。此肌膚之癥,當去毒水,以金黃散或黃柏、蚯蚓敷之,當歸膏亦善,既安不必服藥。若...

《外科正宗》:[卷之壹癰疽門]雜忌須知第十四

少,不便合用。予常熏後頂以膏蓋周遭腫上,以如意金黃散代敷亦效。如意金黃散如意金黃散大黃姜黃黃柏芷陳...

《瘍科綱要》:[卷下第四章·膏丹丸散各方]第四節·退毒敷藥

此則如意金黃散之變法。金黃散性偏寒涼,惟赤腫大熱者為宜。若初起肌肉腫痛,猶未發赤,雖曰亦是陽證,但氣...

《外科心法要訣》:[卷十五雜證部]杖瘡

凈,仍再敷之,以腫消痛止為度。方歌清涼拈痛金黃散,加入樟腦末三錢,杖瘡破後多疼痛,鍛石水油調敷痊...

《外科正宗》:[卷之四雜瘡毒門]小兒赤遊丹第壹百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