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代壹英裏等於多少米?

古代壹英裏等於多少米?

問題1:古代的壹裏相當於現在的多少米?秦漢以後,6尺為壹步,300步為壹裏。三國誌1英尺約24厘米,壹個約430米。

采納它

問題2:在古代,壹英裏是多少米?對於800裏快車,我非常不解。國際長度測量單位是米:

20世紀是計量學快速發展的時期,基本單位的定義發生了質的變化。以長度單位米的定義為例,1889中最早的定義是以地球子午線四十分之壹為基準的鉑銥合金米尺長度,這是典型的物理基準。在1960的第二個定義中,改變了同位素Kr-86的波長倍數,首次用自然參照物代替物理參照物。1983,然後用時間秒和真空中的光速來定義米,即以自然界的基本物理常數作為基本單位定義。21世紀初,上述米的定義方法得到推廣,七種基本單位的定義都在朝這個方向發展。

在中國古代,米和長的關系也發生了變化!

周秦漢,伊利= 415.8m。

清朝光緒,壹裏= 576米。

1929,壹英裏= 500米。

在古代,文件的傳遞依靠驛站。壹般來說,每20英裏就有壹個郵局。壹旦需要傳送的公文被標上“立即飛”的字樣,按照規定就要壹天飛行300英裏。在緊急情況下,它壹天可以行駛400英裏或600英裏,最快可達800英裏。遞送緊急文件時,每個郵局都用快馬。這樣,雖然不是千裏馬,但每匹馬都拼命跑,也可以用來表示情況緊急。

在文學作品中,對此有壹段精彩的描述:“八百裏急!八百裏急!”壹卷黃塵卷過,戰馬飛馳而過,但見人影壹閃,壹躍下馬。大聲喝:“八百裏急!把金牌給我,反抗者死,反抗者亡!”然後就看到濃煙滾滾,騎手已經走了!此時古道凝雲,晴空萬裏,令人印象深刻!

問題3:古代壹步是多少米?周秦漢時期壹裏= 415.8米,清光緒時期壹裏= 576米,1929,壹裏= 500米。在有關度量衡的書籍和古籍中,很少提及中國“裏”的長度及其演變。中國經濟史著名專家梁先生在《中國歷代度量衡的變化及時代特征》壹書中說:“自漢代以來,歷代計算的長度都是在尺以上,到尺以下。直到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重新定義度量衡制,才明確規定……在統治者之外,建立了另壹種制度。(1)所以,中國作為計算道路長度的單位在系統中建立得很晚。但是,這絕不是說中國古代沒有這個長度的概念。相反,這個概念在當時被廣泛使用。比如《漢書》?《西域傳》中有幾十個方國中。大多數國家到長安要走多少裏路?“鄯善國,本名樓蘭,...去陽關壹千六百裏,長安六千壹百裏。”“在國家的盡頭,...去長安6820裏”等等。這說明當時經常使用這種長度的概念。即便如此,說到度量衡,正史也沒有壹裏之長。比如《漢書》?談到長度,《律編年史》說:“量者分分、寸、尺、尺、引,故量之長短也不同。.....壹分壹個,寸十個,尺十個,尺十個,引十個,試五個。”這裏說的五個長度單位是分、寸、尺、尺、導,就是沒有李。這裏的故事沒有長度,並不是說故事沒有長度,而是因為各種原因沒有記錄造成的。討論中國裏的長度演變,不僅要討論裏本身的長度,還要涉及到其他長度的演變,比如尺子的長度。有時候,同壹個朝代有幾十個長短不壹的統治者,相應的,也可以算出幾十個長短。但是,這些裏程的長度並不壹定是實際應用中法定權利所認可的裏程長度。所以這裏只計算社會公認的隧道長度的演變,供關心這個問題的人參考。壹、周秦漢時期的長度:計算礦田面積時經常提到周朝的長度。“春秋?弓玄十五年(前594年),《谷亮傳》曰:“古人三百步壹裏,謂之雷區。礦田900畝,公田壹個。“在周朝的井田制下,有壹平方英裏,有900畝耕地,四面是300級臺階和壹英裏長。這是古代公認的。”《說文解字註》引用《谷亮傳》說:“古人,三百步為內。“然而,知道壹英裏只有300步,不知道壹英裏有多少英尺,卻仍然無法得出壹英裏的具體長度。漢書?《食糧》曰:“治民之道,以地為本。所以要建壹個臺階,立壹畝地,這只是邊界。六尺為壹步,百步為壹畝,壹畝為壹夫,壹夫為壹宅,壹宅為壹升,壹井為壹裏,為九夫。“從這個記載可以看出,這口井有壹裏長,九福耕種的九百畝耕地,每邊三百步。壹步是6英尺,那麽壹英裏300步就是1800英尺。這裏需要說明的是,根據《續文獻》卷108《勒8》,“周以八尺為壹步”,“秦以六尺為壹步”,同時指出兩者相等。所以漢書?在這裏,石商用秦的步制代替了周的步制。因為秦漢時期的尺子長度,如商鞅尺子、辛莽銅尺、後漢建武銅尺,壹尺等於0.231米。②由此可算出壹英裏等於1800英尺,415.8米。今天城市裏的壹英裏是500米。已知周代的伊犁是今天城市的83.16%。由於從周朝的厘三百步制到秦漢沒有變化,所以這個厘制可以看作是周秦兩漢的厘制。

問題4:古代伊犁路有多少米?壹公裏是1000米,壹城壹裏是壹個意思,都指500米。但是古代的李和現在的李長度不壹樣。周制以八尺為壹步,秦制以六尺為壹步,三百步為壹裏。古代的步相當於現代的0.231米,周秦的裏相當於現代的4600。以五尺為壹步,兩步為壹尺,180尺為壹裏,壹裏相當於現代的0.32米,壹裏等於576米。壹英裏等於500米,也就是1929。

問題5:古代1000裏現代多少米?500米在1,50萬米在1。

問題6:古代壹個棚子多少米?三十裏古為棚。壹英裏等於500米,那麽壹個棚子就是15000米。

問題7:宋朝的壹英裏是多少米?國家的長度及其演變,無論是關於度量衡的著作,還是古籍,都很少有人談及。中國經濟史著名專家梁先生在《中國歷代度量衡的變化及時代特征》壹書中說:“自漢代以來,歷代計算的長度都是在尺以上,到尺以下。直到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重新定義度量衡制,才明確規定……在統治者之外,建立了另壹種制度。(1)所以,中國作為計算道路長度的單位在系統中建立得很晚。但是,這絕不是說中國古代沒有這個長度的概念。相反,這個概念在當時被廣泛使用。比如《漢書》?《西域傳》中有幾十個方國中。大多數國家到長安要走多少裏路?“鄯善國,本名樓蘭,...去陽關壹千六百裏,長安六千壹百裏。”“在國家的盡頭,...去長安6820裏”等等。這說明當時經常使用這種長度的概念。即便如此,說到度量衡,正史也沒有壹裏之長。比如《漢書》?談到長度,《律編年史》說:“量者分分、寸、尺、尺、引,故量之長短也不同。.....壹分壹個,寸十個,尺十個,尺十個,引十個,試五個。”這裏說的五個長度單位是分、寸、尺、尺、導,就是沒有李。這裏的故事沒有長度,並不是說故事沒有長度,而是因為各種原因沒有記錄造成的。

討論中國裏的長度演變,不僅要討論裏本身的長度,還要涉及到其他長度的演變,比如尺子的長度。有時候,同壹個朝代有幾十個長短不壹的統治者,相應的,也可以算出幾十個長短。但是,這些裏程的長度並不壹定是實際應用中法定權利所認可的裏程長度。所以這裏只計算社會公認的隧道長度的演變,供關心這個問題的人參考。

壹、周秦漢時期的長度:計算礦田面積時經常提到周朝的長度。“春秋?弓玄十五年(前594年),《谷亮傳》曰:“古人三百步壹裏,謂之雷區。礦田900畝,公田壹個。“在周朝的井田制下,有壹平方英裏,有900畝耕地,四面是300級臺階和壹英裏長。這是古代公認的。”《說文解字註》引用《谷亮傳》說:“古人,三百步為內。“然而,知道壹英裏只有300步,不知道壹英裏有多少英尺,卻仍然無法得出壹英裏的具體長度。

漢書?《食糧》曰:“治民之道,以地為本。所以要建壹個臺階,立壹畝地,這只是邊界。六尺為壹步,百步為壹畝,壹畝為壹夫,壹夫為壹宅,壹宅為壹升,壹井為壹裏,為九夫。”從這個記載可以看出,這口井有壹裏長,九福耕種的900畝耕地,每邊300步。壹步是6英尺,那麽壹英裏300步就是1800英尺。這裏需要說明的是,根據《續文獻》卷108《勒8》,“周以八尺為壹步”,“秦以六尺為壹步”,同時指出兩者相等。所以漢書?在這裏,石商用秦的步制代替了周的步制。因為秦漢時期的尺子長度,如商鞅尺子、辛莽銅尺、後漢建武銅尺,壹尺等於0.231米。②由此可算出壹英裏等於1800英尺,415.8米。今天城市裏的壹英裏是500米。已知周代的伊犁是今天城市的83.16%。由於周代三百步的厘制並沒有從秦漢開始發生變化,所以這個厘制可以看作是周秦漢的厘制。

――――――――

①梁:《中國歷代戶籍、田地、田賦統計》,第527頁。

②梁:中國歷代戶籍、田地、饋贈統計,第540頁:古今尺度對照表。

第二,用商尺(構尺)計算李的長度是壹個重要的演變。商尺,據說是商朝的統治者,是唐朝以後歷代工部所建,又稱部尺,俗名魯半尺,又稱大尺。這把尺子的壹個重要特點就是壹步五尺。壹尺的長度是1.25尺的秦尺。《續文學通考》卷108《樂8?度量衡:“尺子就是今天木匠用的尺子。“蓋海祿傳至唐朝,唐人稱之為大統治者。自唐代開始使用,稱為今尺,也稱建築尺。古有所謂車床尺。”由於建築尺是歷代工部使用的標尺,因此具有很強的可信度,被廣泛使用。隨著社會的發展,計算建築尺子的長度是壹種合理的選擇。然而,這壹點> & gt

問題8:在古代,壹英裏等於多少英尺?1英裏=500米=500*3/10=150英尺。

問題9:古代漢語中壹裏是幾級?古漢語裏,邁出壹只腳就是壹步,邁出兩只腳就是壹步。古步是現在,古步1其實是現代步。又說“五尺為壹步”,所以壹步1.5米差不多就是現在兩個正步的距離,但實際上古代的壹步1.5米差不多就是現在兩個正步的距離。古代的300級臺階現在大約是500米或1英裏。

摘自百度網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