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江蘇如臯的臯怎麽寫

江蘇如臯的臯怎麽寫

江蘇如臯的臯的筆順:撇、豎、橫折、橫、橫、橫、撇、捺、橫、豎。

臯,漢語二級通用漢字,有三種讀音,分別為 gāo;háo;gū。臯,為形聲字,其字形最早為小篆。本義為澤邊地,泛指岸邊,水旁陸地,後引申為沼澤、水田、田邊高地這層意思。

字源演變:臯,為形聲字。其小篆字形上為形旁“白”,下為聲旁“夲”。據《說文通訓定聲·孚部》:“此字(臯)當訓澤邊地也。從白,白者,日未出時初生微光也,壙野得日光最早,故從白,從夲聲。”

可見“白”代表水邊之地等,因為這些地方“得日光最早”,這也是“臯”字本義。後“臯”引申為沼澤、水邊高地這層意思。在漢字演變過程中,出現了“皐”“臯”等字,後成為異體字被淘汰。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唐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正韻》姑勞切。並音高。《說文》:從本,從白。禮祝曰臯,登謌曰奏,故臯、奏皆從本。本,進趣也。《周禮·春官·樂師》:詔來?臯舞。註:臯,告之也。告國子當舞者舞也。

又長聲也。《禮·禮運》:升屋而號告,曰臯某復。註:臯者,引聲之言也。又緩也。《左傳·哀二十壹年》:齊人歌曰:魯人之臯,數年不覺,使我高蹈。疏:緩聲而長引之。是臯為緩也。

又《玉篇》:澤也。《韻府》:岸也。《詩·小雅》:鶴鳴於九臯。傳:九折之澤。《左傳·襄二十五年》:牧隰臯。疏:臯為澤之坎,是水岸也。《前漢·賈山傳》:江臯河瀕。註:臯,水邊淤地也。

又《集韻》:局也。張衡《西京賦》實惟地之奧區神臯。註:謂神明之界局也。又《廣韻》:高也。《禮·明堂位》:天子臯門。註:臯之言高也。又《釋名》:高祖。高,臯也,最在上,臯鞱諸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