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齊桓公見鬼的皇子

齊桓公見鬼的皇子

查對古籍,我們發現先秦時期不僅有皇子與蕭叔,而且二人生活於同壹時代,活動地域也比較接近。先看皇子其人。(爾雅疏)引(屍子·廣澤篇》雲:

基子貴兼,孔子貴公,皇子貴衷,田子貴均,列子貴虛,料子貴別,囿其學之相非也,數世矣而已,皆拿於私也[1]。①

《左傳·昭公六年》:“叔向日:‘楚辟,我衷,若何效辟?”,杜預註雲:“辟,邪也。衷,正也[2]。”衷,為正當、純正之意,與邪相對。《宋本廣韻》解釋相同,“衷:善也,正也,中也[3]。”③“皇子貴衷”說明皇子的主導思想是主正去邪的,這與齊國賢士皇子告敖的思想言論相吻合。《莊子·達生篇》記載:

桓公田於澤,管仲禦,見鬼焉。公撫管仲之手日:“仲父何見?”對日:“臣無所見。”公反,談治為病,數日不出。齊士有皇子告敖者日:“公則自傷,鬼惡能傷公!夫忿浦之氣,散而不反,則為不足;上而不下,則使人善怒;下而不上,則使人善忘;不上不下,中身當心,則為病。”桓公日:“然則有鬼乎?”日:“有。沈有履,竈有髻。戶內之煩壤,雷霆處之;東北方之下者,倍阿蛙勢躍之;西北方之下者,則沃陽處之。水有閣象,丘有宰,山有菠,野有仿徨,澤有委蛇。”公日:“請問,委蛇之狀何如?”皇子日:“委蛇,其大如毅,其長如轅,紫衣而朱冠。其為物也,惡聞雷車之聲,則捧其首而立。見之者殆乎貓。”桓公輾然而笑日:“此寡人之所見者也。”於是正衣冠與之坐,不終日而不知病之去也[4]。④

在皇子看來,鬼神妖孽都是由於人們自己心神不守,見到“未嘗見者”之後胡亂妄想所致,其根本皆源於心知。相信鬼神,敬畏鬼神,先秦時期,成為人們對於未知世界的壹種普遍認識。皇子能夠特立獨行,主正去邪,自然會成為當時反對虛妄邪說的壹面旗幟,所以《廣澤篇》在總結諸子哲學特點時,重點突出了皇子的“貴衷”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