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歷史上明朝的服飾有哪些?明代官服的演變!

歷史上明朝的服飾有哪些?明代官服的演變!

歷史上明朝的服飾有哪些?我來為妳詳細介紹壹下相關內容。

服裝,從最早作為取暖禦寒的遮蔽物,逐漸演變為社交禮儀的裝飾品,標誌著人類文明的又壹次偉大進步。

最近歷史古裝劇《大明風華》的熱播引起了熱議,其中人物的著裝尤其備受爭議。

整體來看,電視劇《大明風華》中人物的服飾精致華麗,從衣服、面料、剪裁、腰帶、紐扣、鳳冠頭飾等方面都可以看出。

大明風華劇照

但盡管如此,還是被指出服務風格不夠嚴謹,服裝錯誤較多,與歷史不符。

那麽,歷史上明朝的服飾有哪些呢?今天我們就從明朝的官服入手,來說說明朝官服的特點以及其中隱含的文化。

壹、明代官服的歷史演變

早在古代,人們就非常重視服裝的禮儀交流功能。如應劭《關隘,右失,葉淩廟》說:“天帝欲召我獨來!洗澡穿衣服,睡覺穿衣服,蓋衣服。“長袍的出現,也充分說明了這壹點。

官服最早發展於商周時期,後歷經秦、魏、晉、南北朝、唐宋,逐漸完善,直至明清時期,尤其是明代,官服制度達到最完備、最復雜的程度。

明代官服

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為了維護統治,朱元璋提出了“上承周漢,下承唐宋”的理念,並對官服制度做出了更為細致的要求和規定。

這壹點在我們前面寫的《明代服飾的演變與發展》中有提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回去看看。

從明代服飾看明代社會,明代服飾在冠服制度下是如何演變發展的?

明代官服的制定經歷了幾十年。

《明慧典》記載,洪武二十四年(1391),補語格局為:“公、侯、徐、伯:麒麟、白澤;公務員繡鳥以示文明:壹只鶴,壹只錦雞,壹只孔雀,壹只鵝,壹只白鷴,壹只鶴,壹只鶴。○ ○○○○九六武官繡獸,兇以* * *:壹品、二品獅、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pí)、六品虎、七品犀牛、八品海馬;雜職:練喜鵲;馮仙觀:xiè zhì。”

從文章中可以看出,當時的官服相當復雜多樣,文武官員的官服都配有動物圖案。

註:“布子”是指官服前胸和後背上的壹塊補釘布,是明清官服制度的顯著特征。

大明風華劇照

據史料記載,官服增補起源於唐代。武則天在位時,為了獎勵官員,特意在衣服上繡上不同的織錦圖案,包括文字和動物圖案。到了明代,逐漸發展成補體,用圖案代替了文字,只留下了圖案的內容。

▲蔔子最大的特點:

公務員和武官的格局不同。文官貼片上的圖案是鳥,武官貼片上的圖案是獸,即“文鳥武獸”。所以人們用“穿普拉達的女魔頭”來形容這種打扮。

第二,那麽,官服為什麽要繡花紋呢?

1.古人長期以鳥獸為裝飾圖案。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中華民族不斷創造和豐富自己的文化,圖騰文化也由此衍生。

早在很久以前,中華民族的祖先就習慣於在器皿和裝飾品上紋上鳥獸等圖案。如1957河南省三門峽市上村嶺郭墓地出土的鳥獸紋銅鏡,刻有鹿、鳥形紋。

鳥獸紋銅鏡

之所以在器物、服飾等上裝飾鳥獸花鳥蟲魚,反映了古代人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神靈的崇拜與信仰。

過去社會生產力低下,人民生活環境艱苦。為了祈求和平和好運,我們的祖先把他們的美好願望寄托在圖騰、鳥類和動物身上。所以上面提到的“穿prada的女魔頭”並不是貶義詞,而是有著高貴美好的含義。

2.體現了中國古代的“禮制”觀念。

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壹直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以“不卑不亢、貴賤有別”為等級觀念。在此基礎上,服飾也被賦予了政治功能,被用作鞏固統治、維護等級制度的工具。

據考證,我國的冠服制度出現在西周時期。根據《李周》的規定,在舉行祭祀儀式或宮廷會議時,皇帝和官員必須穿著制服或加冕服,具體穿著根據不同的身份和等級而有所不同。之後,隨著朝代的更替和時代的發展,冠服制度不斷改革完善,逐漸固化為封建君主的壹種政治手段。

《明史》記載:“古有帝王治天下,必制禮以辨貴賤,賢明平等。”

由此可見,服飾對於維護封建等級制度的重要性。明代官員官服上的補釘,即胸前和後背的裝飾花紋,是區分官員等級的重要標誌。

3.為什麽文武官員的補位模式不壹樣?這些模式的文化含義是什麽?

如上所述,公務員補的格局是:壹個是鶴,壹個是錦雞...九是鵪鶉,武官是壹,二是獅子,三是虎豹,四是海馬。

不同等級的文武官員的互補模式

從圖表中可以明顯看出,文武官員的官服與其身份和性格是壹致的。

眾所周知,公務員壹般文質彬彬,擅長“揮毫潑墨”,官服上繡有鳥紋,凸顯了公務員的優雅與精致。武官則壹般勇猛善戰,善舞槍弄棒,官服上繡有野獸圖案,凸顯武官陽剛威武之氣。

不同身份、不同等級的官員,他們的官服上有不同的圖案、花紋,代表著不同的含義,但總的來說,都隱含著壹種美好的希望和寄托。

下面,我們從武官的補充模式中拿兩個例子來說明。

1.公務員官服的配套模式

①起重機

《詩經·瀟雅》雲:“九高天聞鶴”,“答賈治使送鶴”雲:“瑞羽奇姿,令人咋舌,謂之“仙控青鬼”。這些都是古人對鶴的美好描述。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鶴有長壽、吉祥、高雅之意,被視為高級文鳥。其地位僅次於皇室專用的龍鳳紋飾,有“壹鳥之下,萬鳥之上”的美譽。繡有鶴紋的壹品公務員輔服,象征高官、吉祥、尊貴。

起重機模式

②錦雞

金雞(又名“金雞”)是最華麗的壹種雉雞。宋徽宗曾用雞來宣揚人類的五種道德品質,包括善良、守信、勇猛、勇氣和文化。

蓮花錦雞圖

《漢書·詩傳》載:“雞有五德:戴冠者,亦有文;充滿距離者,亦尚武;敵在前方,敢戰者勇;見食相,仁也;那些守夜的人,相信”,就是這個意思。

二等文官補服繡有錦雞圖案,象征著五種美好的品質,而這些道德品質是君主對其臣子最基本的禮儀和職業素質要求。

2.武官官服的補充圖案

1頭獅子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獅子壹直被視為吉祥的動物。比如文殊菩薩坐騎就是以獅子為原型的;再如放置在達官貴人大門前的石墩,也是獅子;再比如中國古建築的屋檐上雕刻鑲嵌著獅子等猛獸。

中國人認為獅子是守護神,是智慧的化身和力量的象征。此外,獅子還與“太師”相合,代表升官發財,地位高。除此之外,百獸之王獅子還有勇猛的特點。

沈明德福《野貨編補·兵部·吳儀擅服》:“今吳儀衣服繡胸,不循官級,皆服獅。”

在官服上繡獅子圖案,表現武官的性格特征,如勇猛、威嚴等。

獅子圖案

②犀牛

犀牛,食草動物,古人認為犀牛是吉祥的動物。杜甫曾在《石犀》中寫道:“君不見秦,蜀為太守,刻壹石使五犀。”據史書記載,蜀漢李冰在修建都江堰時,為了平息洪水,雕刻了五頭石犀牛。可見犀牛在古人心目中是壹種吉祥之物。

另外,犀牛體型巨大,皮膚粗糙,皮毛稀疏堅硬,犀牛角鋒利。它的皮可以用作盔甲,角可以用作武器。武官給犀牛佩戴八個飾品,表達了壹種美好的希望,就是希望武官能像犀牛壹樣,既有柔軟的壹面,也有鋒利的壹面。

犀牛圖案

當然,除了上面提到的補語模式,還有很多動物的其他模式,都被賦予了不同的意義。

評價

總之,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服飾從來都是政治性的。明朝時期,統治者更加註重服飾的政治功能,從官服的裝飾、圖案、顏色、穿著等方面都做出了細致嚴格的要求。

“布子”,壹塊小小的布料,兼具審美和政治功能。在官服上裝飾鳥獸等動物以區分官員的身份,通過“吉祥鳥獸”的圖案表達美好的祝願,祈求好運,表現出嚴格有序的等級關系,反映了封建社會的宗法等級制度和思想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