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關於氣功 有沒有相關的史料描述

關於氣功 有沒有相關的史料描述

氣功(炁功)是壹種以呼吸的調整、身體活動的調整和意識的調整(調息,調形,調心)為手段,以強身健體、防病治病、健身延年、開發潛能為目的的壹種身心鍛煉方法。氣功發源地是中國。氣功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有關氣功的內容在古代通常被稱為吐吶、行氣、服氣、導引、煉丹、修道、坐禪等等。中國古典的氣功理論是建立在中醫的養身健身理論上的,自上古時代即在流傳。原始的氣功壹部分稱為“舞”,如《呂氏春秋》所說的“筋骨瑟縮不達,故作為舞以宣導之”。春秋戰國時期,壹部分氣功被概括於“導引按蹺”之中。中醫專著《黃帝內經》記載“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壹”、“積精全神”、“精神不散”等修煉方法。《老子》中提到“或噓或吹”、“綿綿呵其若存”的吐納功法。《莊子》也有“吹噓呼吸,吐故吶新,熊經鳥伸,為壽而已矣。此導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的記載。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文物中有帛書《卻谷食氣篇》和彩色帛畫《導引圖》。《卻谷食氣篇》是介紹呼吸吐吶方法為主的著作。《導引圖》堪稱最早的氣功圖譜,其中繪有44幅圖像,是古代人們用氣功防治疾病的寫照。氣功的種類繁多,主要可分為動功和靜功。動功是指以身體的活動為主的氣功,如導引派以動功為主,特點是強調與意氣相結合的肢體操作。而靜功是指身體不動,只靠意識、呼吸的自我控制來進行的氣功。大多氣功方法是動靜相間的。宗教中,道教的道士常會練習導引、內丹術氣功,佛教裏的禪定、靜坐也包含氣功。氣功常配合武術或靜坐壹起練習。練針灸的中醫也常透過練習氣功來增進療效。漢代名醫華佗創編了五禽戲功法流傳後世。定義分類多在中國武術中練習坐馬及站樁時同時進行,主要使全身肌肉緊繃,以意識控制各組隨意肌及半隨意肌,氣須要下沈到丹田部位(概念穴位),現代用語即是腹式呼吸,盡量拉下橫隔膜,將腹肌最下部份繃緊,自己覺得身中之氣到了丹田。硬氣功佛教之坐禪冥想,道家之養生功(及現代之柔軟體操),皆屬此類。不需要緊繃肌肉。將心念註意在深長呼吸上,使之無旁念。慢式太極拳路及中國武術南拳門派詠春,最初入門練習之第壹套拳路小念頭,即屬此類。軟氣功不需要大量消耗體力便可以加強肺氣量,亦可運動各處肌肉,包括人體內部之半隨意肌,活動(被動)人體內部之臟腑器官,所以適合各類人士練習。對老人,來經女士,病人等不可以作大運動量之人士特別適合。軟氣功主條目:氣氣是壹種中醫的概念,本義是指空氣,延伸人的呼吸。氣雖然是通用的概念,但並沒有壹個嚴格的定義。氣可以用來指涉生理現象,如營氣、衛氣、中氣、濁氣等等。氣的概念除了生理現象外,也被用來描述情緒現象和意識現象,如正氣、邪氣等等。雖然氣的概念對於中醫和武術家具有應用價值,關於氣的本質,還沒有定論。氣的概念氣感是指練氣功或意念集中在身體某部分時會產生的熱、麻或癢等感覺。雖然氣感是大部分練氣功的人都會有的經驗,但氣感的成因尚未被研究出來。有理論認為氣功是幻覺,但幻覺並非無意義,它是在以模擬的感覺訊號取代真實訊號,驅動自律神經進行心身作用(夢的〝心身作用說〞)。氣功的脹麻幻覺能驅動自律神經中的修補神經而達健身的目的。此外,有些時候,下述的生理反應往往也會被氣功修習者指為「氣感」的:本來,用上上述的現代術語來陳述,氣感就變成科學可解釋的東西而不是幻覺了,可以跟西方科學進行對話、交流了,可是由於這種陳述方法沒有了「陰、陽、虛、實」那類辭匯,或者沒有跟五行八卦類比壹下,經常會讓某些氣功從習者感到大煞風景,覺得不對胃口,覺得好像貶低了氣功似的,甚至可能會被譏為挾洋自重,因此這種陳述往往不受氣功修習者歡迎。當深度放松時,微血管的微循環旺盛起來時的各種感覺,多數是暖,如果還有麻癢的話,中醫還說這是有「風」。初學者常說這是「氣到指尖」。呼吸深長,血氣旺盛,肢體大腦得到充足供血供氧時的精神爽利感覺。常被描述為「感到壹股氣湧上來」,甚至是大小周天運行,內力增進等。進入類似默劇或自我催眠的狀態,嘗試用意識去影響不容易控制的部位時的感覺(內臟之類的不隨意肌)。有時肢體還會處於壹種平時很少會做的姿勢下(不同的樁功),重心、負重位置都跟慣常的有所不同,再配合設想和呼吸,因而刺激到壹些平時很少運動的位置以至內臟器官,使之都得到運動,為習練者帶來壹種不常見,但又很愜意的個人境界經歷。這往往會被稱為以意導氣,以氣導體,以至打通手少陰心經、手太陰肺經……等等。神經的生物電反應,例如肉跳、眼眉跳、以至抽筋等。如果這些反應是氣功修習著希望它發生的,或者在控制和預期下發生的,可能會說這是「神功大成」了;如果是不想它發生的,或者失控地發生的,就叫「出偏差」,以至「走火入魔」氣感在練氣功的過程中,人們常有壹些奇特的體驗。較常見的有氣感、感覺敏銳、定靜等等。氣功的體驗氣功在歷史上處於民間流傳的狀態,並形成了醫家、儒家、道家、佛家、武家等眾多的流派。醫家氣功強調保健、延年,道家氣功講求性命雙修,佛家氣功講求明心見性,武術氣功重視技擊的應用。氣功與宗教有著本質的區別。氣功流派1955年,劉貴珍的重要著作翻譯成日、英、印尼等語種,他的氣功概念也傳播到世界各地。在中國大陸引起了第壹次全國性氣功高潮,陳毅、林伯渠、謝覺哉等領導人也進行了練功或題詞。1966年文革開始後,第壹次氣功熱潮突然中止。1976年氣功重新獲得解放。王任重在第二次氣功浪潮的推動中起了重要作用,國家科委、國防科工委、國家安全局等重要部門都對氣功進行了研究和推廣,新華社在內的眾多媒體為氣功熱潮起到了重要的宣傳推動作用。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指出:“中國氣功與特異功能是現代最尖端的科學技術,是高技術,是道道地地的尖端技術。” 他又指出:“對人體科學的深入研究,必將充分改變人類的認識與改造自然的能力,造福人類。這可能導致壹場二十壹世紀新的科學革命,也許是比二十世紀初的量子力學,相對論更大的科學革命,壹定會招來第二次文藝復興,是人類歷史的再次飛躍。”中國中醫研究院在1983年成立了氣功研究室,1986年建立了氣功學碩士學位。氣功的研究1978年,上海的顧涵森女士在《中國自然雜誌》發表了多篇研究報道,宣稱找到了氣功“外氣”的電磁波、微粒流、靜電等物理證據;次年,四川省發現了唐雨的耳朵認字的特異功能被廣泛報道。這兩個事件引起了研究氣功熱潮。1980年代中期,嚴新醫師與清華大學陸祖蔭、李升平做出了氣功外氣影響分子結構的實驗。在《光明日報》等重要媒體被廣泛轉載。氣功協會會長張震寰、著名科學家錢學森、貝時璋、方心芳等在確認研究報告可靠性的情況下,對該報告進行了推薦。道教中符箓、雷法等與現代氣功外氣作用有相似之處。中醫中也有布氣療法壹說。氣功外氣與特異功能氣功的反對者認為,氣功從實踐上和思維上非常類似於巫術,而不能為主流科學觀念解釋。他們認為氣功作為呼吸調節訓練和心理暗示療法或許有作用,但是聲稱從中可以獲取超自然能力(如釋放“外氣”)是偽科學。氣功因為有壹些神秘色彩,且尚不能為現代科學完全解釋,因此有人冒氣功之名進行詐欺。這些活動被稱為“偽氣功”。“氣功”的超自然現象的支持者經常舉出壹些關於氣功產生特殊現象的報道和研究案例,並認為這些報道說明“氣功”研究者使用了壹般科學研究者也使用的方法和工具,因此其結果如果與主流科學理論有矛盾,合理的作法應該是承認主流理論需要完善,而不是否認這些報道的真實性。而反對者認為這些報道和研究都有嚴重疑點。壹些氣功實驗部分,盡管使用了壹些和常規學術研究近似的方法和壹些科學儀器,但是整個活動的組織卻有不符合科學研究常規之處。壹些實驗沒有中立方的監督,甚至某些涉及的當事人公開聲明否定與之有關聯,因此其可信程度令人懷疑。另外對研究的技術細節也存在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