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是壹種無言的教育,潤物無聲地影響孩子的心靈”,這是中宣部部長劉奇葆的感言。是的,家風是壹種無形的力量,也是壹種有形的傳承。家風壹般通過家規、家訓等有形的行為遵守,形成壹個家庭或家族無形的道德精神氛圍。
自古以來,文化家庭都講究“家風”傳承,很多歷史上曾經顯赫長久的家族,都有自己獨特的家風、家訓和家教。泱泱華夏文明中,很多經典古籍都留下了家風傳承的影子,成為後世學習的典範,如《國語》、《論語》等許多典籍中都蘊含家風家教精神,《顏氏家訓》、《曾國藩家書》等更是成為家教典範。
不同的家庭氛圍會塑造出不同的性格和處世之道。有的家訓處事公道,積德行善;有的則自私自利,背信忘義。因此,家風的純正與否直接影響著整個社會的風氣。
好家風、好家訓是傳家寶。壹些歷史故事中,我的也能窺見家風對後代為人處世的影響。我的所熟知的張英“六尺巷”故事,“千裏家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這樣的胸襟與包容,化幹戈為玉帛,很好地化解了鄰裏之爭,傳為後世美談。
而這種淡泊致遠、克已清廉的家風也獲得了其後代很好的傳承,張英兒子張廷玉三朝為官,清廉公正,學識過人,為史家公認的學者大儒,六尺巷在父輩那裏寬了六尺,而在他的心胸中又寬了萬丈,“心底無私天地寬”,無私的心胸因此坦蕩而無垠!
家風雖小事,關乎大國治。家是最小的國,國是千萬家,家風相連形成民風,民風相融促成社會風氣。家風正,則民風淳;民風淳,則社風清。傳承好家風,對社會而言,是壹種巨大的道德精神力量。
壹個社會要和諧美好,弘揚家風不可或缺。當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必須從壹個家庭做起。尤其要重視家風和家教,突出價值觀和道德教育,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每個家庭和每個公民的日常道德行為中,真正凝聚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基本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