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所說的水丹青是指茶百戲,是壹種能使茶湯紋脈形成物象的古茶道。
茶百戲又稱分茶、水丹青、湯戲、茶戲等等,是壹種能使茶湯紋脈形成物象的古茶道。
茶百戲源於唐朝,到了宋朝發展到頂峰,成為文人之間推崇的壹種文化活動。此後,這種清水畫丹青的古法技藝差點被世人遺忘。
茶百戲是只通過茶和清水就可以在上面畫出各種各樣的圖案,它的流程比較復雜,操作起來有壹定的難度,這個文化活動主要起源於閩北武夷山壹帶,是比較特別的壹個文化活動。
詳細介紹
茶百戲其中包括了炙茶、碾茶、羅茶、候湯、燙盞和點茶,而點茶又分為調膏、註湯、擊拂。
茶百戲始見於唐代,劉禹錫在《西山蘭若試茶歌》描述:驟雨松聲入鼎來,白雲滿碗花徘徊。到了宋代,宋徽宗不僅親自撰寫《大觀茶論》論述點茶、分茶的技藝,還親自烹茶賜宴群臣。
兩宋的許多文人如陶谷、陸遊、李清照、楊萬裏、蘇軾都喜愛分茶,留下了許多描述分茶的詩文。北宋陶谷在《荈茗錄》中對茶百戲載:近世有下湯運匕,別施妙訣,使湯紋水脈成物象者,禽獸蟲魚花草之屬,纖巧如畫,但須臾即就散滅。陶谷明確記載了茶百戲是用註湯和茶勺攪動的方法幻變形成生動圖案的獨特技藝。
古籍中關於茶乳幻變圖案的記載和描述還有許多,如宋郭祥正在《謝君儀寄新茶二首其壹》也記載:輾開黳玉餅,湯濺白雲花;楊萬裏在《淡庵坐上觀顯上人分茶》中記載:銀瓶首下仍尻高,註湯作字勢嫖姚,等等。陸遊在《臨安春雨初霽》中也描述了茶百戲的情景: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