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在堯帝時期,在大地上出現了壹場海水倒灌陸地的大災難。近千米高的洪峰,以雷霆萬鈞之勢,咆哮著沖向陸地,吞沒了平原谷地,吞沒了所有生靈。高山在波濤中顫抖,大陸在劇變中呻吟,絕大多數人都喪生在這場巨大的洪水之中了。
這種桑田壹時間變為滄海的大災難,吞沒了人們的生命財產,給人們帶來前所未有的損失,這種災難是刻骨銘心的,於是幸存下來的人們便產生了想抵禦自然災難的想法。
由於大海奪去了許多人的生命,人們還想向大海報仇,產生了填平大海的願望和征服大海的決心。所以,人們就編造出了精衛填海這樣壹個神話故事。
相傳那是在遠古的時候,神農炎帝有4個女兒,其中最小的女兒名叫女娃。女娃從小就十分活潑可愛,也是炎帝女兒當中長得最漂亮的壹個,因而最得炎帝的寵愛。女娃天生長了壹張叫人忘憂的臉,無論誰有多麽煩惱的事情,看見她就立刻豁然開朗,所以家裏人全都喜歡她。
在歡喜之余,家裏人也常常為她擔憂,因為她喜歡做的事,往往是出人意料的。有時壹眨眼的工夫,就不知道她跑哪兒去了,弄得全家人到處找她。
有壹次,女娃無意間跑到她家附近的森林,驚奇地發現眼前有壹片壹眼望不到邊的大海。瞬間,她就被吸引了,情不自禁地往大海的方向跑去。壹會兒工夫,山丘、樹林全都被女娃落在身後了,打在岸邊的海浪,也看得越來越真切了。
女娃面向深藍色的海洋,深深地被迷住了。她似乎沒有註意到低沈的浪濤聲裏有壹股龐大而神秘的力量,而迎面而來的海風,除了有點鹹鹹的濕氣以外,還特別帶著壹股腥膻的味道。
女娃雙腳踩在細細軟軟的沙地上,很快就開心地玩耍起來。有時候追逐海浪,有時候堆砌沙子,完全忘了時間的流逝,也沒發覺海水越來越向她靠近。
接著,她還踏上了壹條小船,在海面上輕輕蕩漾。海風微微地吹拂著海面,海浪柔柔地起伏,帶著小舟往大洋深處漂去。
突然間,平靜的大海變了臉,太陽也不見了,輕輕的海風發出激烈狂野的聲音。大海的浪濤越來越高,女娃的力氣越來越弱,女娃被漩渦吸進了深淵,喧囂的濤聲掩蓋了女娃求救的聲音。
女娃用盡全身力氣掙紮,但沒過多久就沒有力氣了,可是她還不死心:“我要回去!”她不停地在心底吶喊著。
就在女娃僅剩最後壹絲氣息的時候,她仿佛看到了炎帝就在她面前。於是,她放聲大喊,好像獲取到了壹股神奇的力量。
剎那間,海水松了手,女娃覺得自己已經飄飄地離開了水面。她激動地嘶喊出來,可是,聽到的卻不是自己的聲音。她再喊,還是壹樣陌生的聲音。這時她才發覺,自己的嘴、身體、手、腳,已完全變成鳥的樣子了,頭上還留著壹小撮帶有花紋的羽毛。
女娃變成了壹只鳥,她的身子黑黑的,有點像小烏鴉。可是它的嘴是白色的,爪子是紅色的,腦袋上還有花紋。
女娃閉上眼睛,仿佛又聽見炎帝呼喚她的聲音。於是,她拍著單薄的翅膀,奮力飛向她平日熟悉的森林。森林的樹仍像以前壹樣,在風中搖擺,可是她再也跟以前不壹樣了。
女娃越想越恨,大海那麽兇暴,不知道還有多少人會跟她壹樣哪!她決定填平大海,消除大海這個禍害。於是,她停下來,銜起山中的石子,轉身又向大海飛去,將石子丟進那浩瀚無邊的大海。她發誓,不填平大海,決不回家。
日復壹日,年復壹年,她始終在西邊的森林和東邊的大海之間來回飛行,然後把壹顆顆小石子投入海中。它黑色的身影,在壹望無際的海面上,顯得分外渺小。
每當大海向她示威咆哮的時候,她也毫不示弱地發出它的叫聲“精衛、精衛”,聲音很淒厲,所以後來人們便把這只鳥稱為“精衛”。精衛用這樣的方式激勵自己的鬥誌,它要以鍥而不舍的精神,將東海填平,使海水不再興風作浪,不再危害人們。
精衛填海在我國遠古神話中十分有名,也是最感動人的故事之壹。後來,人們同情精衛,欽佩精衛,在東海邊上立了個古跡,叫作“精衛誓水處”。這則故事還被記載在我國先秦古籍《山海經》中,在民間廣為流傳。
精衛填海的故事充滿了我們祖先想要征服大海、征服自然的強烈願望和決心,同時也充滿了無盡的傷痛,體現了我們祖先不屈不撓與自然抗爭的精神。也正是因為具有這種堅持不懈、無所畏懼的精神,才支撐著我們祖先得以戰勝各種困難,度過那艱難萬險的年代。
精衛堅韌、頑強的性格深深烙印在每壹個中華民族的子孫身上,人們常用“精衛填海”來贊揚那些按既定目標堅持不懈奮鬥到底的精神,同時也贊美那些在困難面前無所畏懼並勇往直前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