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資源保護的記載在古代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社會中,生物資源,特別是森林資源是人們獲取生產和生活資料的重要源泉?即使在農業生產有了發展的情況下,野生生物資源對人們衣食住行的重要性也是顯而易見的?
在長期的生產活動中,古代的人們逐漸認識到保護森林和生物資源的重要性?產生了初步的環境保護意識並采取了壹定的保護措施?
從遠古時期起,我們的祖先就開始有了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思想?
這種思想,常常是不自覺的,甚至帶有濃厚的迷信色彩?例如上古時代,人們曾把山川與百神壹同祭祀?
商湯還在做諸侯時,有壹次到郊外散步,發現有人在張網捕鳥?讓商湯感到驚訝的是,其所張之網,不是壹張,而是4張,有從四面八方合圍之勢?
對於鳥來說,就只有進的道,再也沒有逃生的路了?
然而,更讓商湯吃驚的是,那位捕鳥的人還在那裏念念叨叨:“讓天下所有的鳥都進入我的網中,而且是越多越好,越大越好,越肥越好?”
這激起了商湯的憐憫心腸?
他對捕鳥人說:“妳這樣捕鳥,那不是要把天下的鳥壹網打盡嗎?”於是,他就讓捕鳥人把四面中的三面撤下去?還告訴捕鳥人應該這樣說,“想往左飛的就往左飛,想向右飛的就向右飛,那些命不好的就飛到我網中吧!”
這個消息傳到諸侯耳中,都稱贊商湯的仁德可以施與禽獸,必能施與諸侯,因此紛紛加盟?後來,商湯的部落越來越強大了,建立了商王朝?
商湯網開三面的故事,是我國古代君侯保護自然資源的最早記載?其實,古代的人們在獲取生產和生活資料時,不斷地對自然環境進行幹預,反過來環境也產生壹些反作用?這就促使壹些有識之士日益關註如何防止人們的生活環境的進壹步惡化?
在我國許多古籍中,都有關於生物資源保護的記載?比如:《尚書》?《史記》?《孟子》中說,舜命伯益為“虞”,就是掌管山澤草木鳥獸蟲魚的官員,伯益曾放火將壹些山林燒毀,以趕走毒蛇猛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