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講解員工作的重要性博物館作為傳播歷史文化知識的殿堂,為教育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臺。博物館宣傳、教育和社會服務的主要對象是遊客,而有效連接博物館和遊客的正是博物館的解說員。作為聯系博物館和參觀者的有效載體,解說員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人認為“講解是知識和語言高度融合的藝術,其職業特點與旅遊團中的導遊有著本質的區別。集教師、播音、演講、戲劇、表演等專業技術手段於壹體,是專業性、知識性、藝術性的結合。”肖冠雄:論博物館和紀念館講解員的選拔與培訓,中國文物報,2005年7月3日。評論員的崗位性質很特殊,也很關鍵。他們面對的是壹個知識水平、收入、年齡、國籍都不壹樣的特殊群體。解說員不僅肩負著宣傳教育的職能,還肩負著組織引導觀眾和協調其他事務的責任。解說員是壹個單位、壹個地區乃至壹個國家的形象代言人。解說員的工作從產生的那壹天起,就徘徊在社會需求和人的發展之間,確認著自己的屬性和價值。它既是社會成員不斷強化自身發展意誌的工具,也是促進社會文明的途徑。壹個優秀的講解員,必須具備豐富的博物館專業知識,以及對文物所積累的歷史文化內涵進行揭示和傳播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博物館的教育功能,發展博物館事業。因此,講解員在博物館工作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視的。二、口譯員應具備的基本素質1。心理素質好。解說員直接與來訪的觀眾面對面,具有很強的現場效果。聽眾在聽講解內容的同時,也總是在感受講述者所表現出來的心態和氣質。為了獲得理想的解說效果,解說員不僅要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較強的表達能力,還要樹立自信、真誠、投入的良好心理品質。2.品德高尚。講解員只有熱愛博物館事業,會講解,才能做好講解工作;其次,我們應該謙虛友好,無論來訪者的文化程度如何,我們都應該給予尊重和人文關懷。賢惠載事,人格力量有著不可忽視的魅力。3.贊美觀眾的習慣。來訪者就是顧客,就是上帝。面對前來參觀的人,解說員無法面對作為教育者的他們。觀眾的教育程度、性別、民族、國家的不同,可能會給來訪者帶來不同的理解。壹個優秀的解說員,要拓展思路,深化和彌補自己知識結構的不足,形成贊美觀眾的好習慣。所謂對聽眾的贊美,就是把聽眾和自己的講解融為壹體,讓聽眾聽得進去,聽得舒服,聽得開心。口譯員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是重復自己的職業,長期的講解工作容易產生職業倦怠,缺乏激情。壹個優秀的講解員,必須努力克服這種情緒,調整自己,娛樂自己,享受發言。《孟子·公孫醜》載,“子曰:吾不可聖,學而不厭,教而不厭。子貢說:“學而不厭,也要有智慧。":不厭教,仁是也。仁則智,主則聖。”口譯員要以“學而不厭,教而不厭”作為終身解釋工作的理論。三、譯員能力的培養與訓練1。闡述資源開發利用能力的培養和訓練。講解內容,也就是通常說的講解稿。壹般來說,博物館對展出的基本材料都有比較詳細的記錄。壹份好的解說稿,需要講解員在草稿的基礎上,通過各種渠道收集更多的相關信息作為補充,以豐富解說內容。2.信息技術與講解內容整合能力的培養和訓練。隨著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博物館信息傳播技術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壹個好的講解員必須結合講解的內容,學會運用信息技術,使自己的講解更加翔實生動。3.創造情境解釋能力的培養和訓練。講解的最終目的是讓前來參觀的觀眾了解博物館展覽的內涵,學習知識,從而欣賞美景,陶冶道德情操。講解員必須結合內容的歷史背景和參觀的氣氛,創造壹個合適的講解情境,使自己的講解獲得最佳效果。4.講解探究和講解技能的培養和訓練。所謂探究,就是敘述者要有“提高解釋技巧”的研究能力。除了實踐經驗,還要有不斷學習和理解理論的能力。5.自我反思能力的培養和訓練。自我反思的能力對於壹個評論員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雖然講解稿的基本內容基本壹致,但在實際講解過程中,當由於前來參觀的觀眾各方面的差異而改變講解的方式、方法和內容時,壹個好的講解員會在每次講解後進行總結,反思講解的細節處理是否得當。通過不斷的反思,我可以提高自己的講解水平。6.角色適應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在解說的過程中,解說員往往扮演著很多不同的角色,比如授課解惑的老師,耐心傾聽的人,與心靈溝通的朋友,虛心學習的學生等等。這些角色,往往在壹個解釋的過程中不斷地發生變化。壹個好的解說員應該具備快速調整和適應這些角色轉變的能力。7.創新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所謂創新,包括講解內容、講解技巧、講解情境、講解角色、講解思維的創新。要具備這種能力,首先要具備以上六種基本能力。因為妳不會開發新的內容,不善於運用信息技術,不懂得總結反思自己,根本談不上創新。8.說明評價能力的培養和訓練。鋒利的工具能做好工作。解說員的工作不應局限於實際的解說過程。要完成壹個出色的講解任務,幕後工作往往更為重要。壹個優秀的解說員應該培養自己的解說和評價能力,通過評價不同解說員的優劣和自己的解說環節來提高自己的解說技巧。9.合作與溝通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學記》說:“獨學無友,則孤陋寡聞”;《論語》說:“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善而從之,不善而改之。”壹個優秀的解說員應該虛心向其他解說員學習,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學習和吸收別人的經驗,配合觀眾不斷完善和提高自己。四、講解的基本方法和步驟1。解釋的目的。在解釋開始之前,敘述者必須首先明確解釋的目的。講解的目的是讓遊客獲得美好的感受和體驗;學習歷史,思考現實,面向未來。況且,不同的展覽有不同的具體目的。比如壹個古梅瓶的展覽,主要是為了了解優秀的古代文化,提高公眾的文物保護意識,學習和借鑒瓷器的制造技術。如果是博物館生態環境展,主要目的是了解古代自然生態環境,提高公眾環保意識。講解目的是否達到是評價講解效果的硬性指標之壹。2.解釋的目標。壹般來說,解釋的目標包括思想道德目標和社會實踐目標。思想道德目標是指受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如愛國主義;社會實踐的目標是根據展覽的目的而設定的具體目標。不同的展覽,參觀者的學歷,性別,國籍,國家,具體目標都不壹樣。除了敘述者的基本素質外,實現解釋目的的關鍵因素是交流。有專家將“溝通”壹詞定義為:“溝通是指行為者通過有效的語言和合理的配合,達到真正理解或* * *知識的行為。是具體行動者的經驗視界之間的信息傳遞、相互對話(包括批判性思維)和意義理解與建構。他所尋求的是理解個體和主體之間的意義和動機。在這裏,人們被視為有資質、有溝通能力的演員。他們積極成長,創造或構建社會世界。”董嬌:《論教育傳播》,27~36頁,陜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從這個定義中,我們可以概括出壹個更科學、更通俗的解釋傳播的含義,即解說員與前來參觀的觀眾之間通過有效的語言和合理的協調進行的壹種人際傳播,包括解說員本人與解說文本之間的傳播和解說員與觀眾之間的傳播。也就是說,敘述者將文本所承載的信息與自己的體驗融合後傳遞給受眾,形成受眾的體驗過程。3.解釋的內容。講解內容是結合不同展覽制定的,講解內容資源的開發能力是講解員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之壹。壹個好的解釋應該是豐富的、信息豐富的和全面的。在此基礎上,講解員要根據來訪者的差異,在原講解稿的基礎上即興發揮、增減,抓住重點,使講解內容恰到好處。以恐龍化石展為例。如果參觀者是中小學生,講解員應重點講解恐龍種類或滅絕原因等基礎知識,以吸引學生的註意力,達到科普的目的,不應過多講解恐龍身體、骨骼結構等深奧的知識,以免與中小學生的理解和思維能力脫節。總之,講解的內容需要詳細恰當,重點突出,因人而異,有的放矢。4.解釋的步驟和方法。講解的具體步驟是:信息整合、語言組織、良好互動、練習、反饋。解釋的過程是知識和語言的有機結合。作為知識的傳授者,敘述者要學習和掌握各方面的知識,靈活運用多種語言進行有效的表達。與其單方面壟斷知識,不如在觀眾面前既當老師又當學生,給他們更多的尊重。解說員的講解方式有很多種,可以總結為:(1)互動講解是指解說員和來訪者相互討論,形成良好的互動講解。(2)包容性講解是指在來訪者文化程度、思想道德素質、思維能力等素質較低時,講述者要有包容性心理,采取灌輸式講解。(3)啟發性講解是指講述者善於引導來訪者自動提問,獨立思考,獲得新知識的壹種講解方法。(4)想象空間型講解是指講解者在講解過程中以多種方式誘導參觀者的想象力發揮,使參觀者在自己的想象中加深對展覽的印象,重構知識的壹種講解方法。以上四種解釋方式在實際解釋中並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靈活運用的。只有遵循以上步驟和方法,講述者才能將其積累的知識轉化為來訪者的知識,使雙方形成情感融合和身心愉悅,* * *才能收獲身、知、智的果實。5.說明效果評估。不同的對象,不同的目的、目標、內容和解釋方法,會導致不同的預期結果。解釋目標的實現是評價解釋效果的重要因素。解釋的效果可以分為有效和無效兩種。在交流過程中,講述者和觀眾如果有知識對接,享受美,達到身心愉悅,就被視為有效的講解。解釋方法不當,效果低的解釋就無效。造成無效解釋的關鍵因素在於錯誤的解釋溝通方式,即解釋者在解釋過程中態度被動,信息重復,解釋方式缺乏單向互動,導致解釋目標無法實現。五、講解時應註意的問題1。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關系。曾申先生在《遊客對博物館講解員解說服務滿意度研究》中表示:“調查數據顯示,遊客最看重的是講解員的解說服務滿意度,其次是內容表達和解說技巧。“曾申:遊客對博物館講解員解說服務滿意度的研究”,《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90頁,電子雜誌,2007年。可見,在敘述者和觀眾之間建立壹種平等、民主、合作的關系是極其重要的。只有給遊客壹個愉快的參觀體驗,才能吸引更多的遊客,充分發揮博物館的宣傳教育功能。2.貫穿心理教育。不同性別、年齡、學歷、職業、民族、國籍的人參觀博物館的動機不同。荷蘭萊頓國家人種學博物館館長將人們參觀博物館的動機分為“尋求審美的動機;追求浪漫或逃避現實的動機;《求知的動機》曹炳武:記憶遺址與文化殿堂——我們時代的博物館,18~19,學苑出版社,2005年。三種類型。無論出於何種動機,敘述者都必須在講解過程中始終貫穿心理教育。世界上最寬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的是人心。對聽眾進行心理教育的成功,就是講解員講解工作的最大成功。3.註意解釋策略。“解釋的過程是壹個互動的過程。敘述者要善於在特定的語境中揣測觀眾的意圖,並據此做出適當的反應。適當的解釋是什麽,如何安排內容的順序“John J?P23·岡佩茲,《話語策略》,劍橋大學出版社,1982 .正確的講解策略會讓來訪者感到被尊重,更有利於講解目標的實現。只有實現了解釋的目的,才能發揮博物館的使命功能。
六、解說員的境界作為解說員,妳必須要有比普通人更高的境界,明確闡述技巧的地位和作用。在解釋的過程中,人是解釋的主體。壹個優秀的解說員不應該用解說技巧掩蓋自己的個性。相反,我們應該充分利用解釋技巧來展示我們的個性。沒有個性的解釋很無聊。所有的技巧和手段都是為了達到同壹個目的,壹味追求形式上的解釋,忽略了至關重要的內在部分,以犧牲當下為代價追求終點,只會變得普遍和相似。王國維先生在1908出版的《人間傳奇》中說:“古今之大業、大學問者,必經三界:‘昨夜西風雕碧樹。壹個人上高樓,看世界的盡頭。“此第壹景也;腰帶漸寬,因伊憔悴,我也不後悔。這第二個環境也是;‘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在昏黃的燈光下。’第三個場景也是。“譯員的工作也可以應用這三種境界,而要成為壹名優秀的講解員,只有達到第三種境界才是高境界的體現。七。結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真愛才能產生最大的動力。所以,壹個優秀的解說員首先要學會培養自己解釋的興趣,熱愛自己的工作。如果只把解釋當成壹份工作,壹種謀生手段,那只能達到解釋的第二個境界,無法提高。其次,要懂得通過精彩的講解培養觀眾的興趣,讓觀眾認識到參觀博物館的好處,調動人民群眾進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博物館的教育功能,真正實現博物館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