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椇子,是鼠李科植物枳椇的帶肉果實,亦是種子。在我國很多地區均有種植分布,例如西邊的陜西,南邊的廣東、浙江、福建,還有湖北地區等等均有分布。枳椇子有野生的,也有種植栽培的,每年的十月份是其果實成熟的季節,當此時機采收最好。將其果實采摘後,曬幹,將果殼去掉,篩出要用的種仁,便得到枳椇子。
枳椇子,味甘,略帶點酸,性平。主要入脾經。其主要的功效是:利水消腫,解酒毒。
利水消腫的功效,決定枳椇子能夠治療水腫,枳椇子能夠通過通利二便來排泄多余的水濕,以達到治療水腫的目的。尤其適合針對水濕停蓄導致的水腫,小便不利等,可配合豬苓,澤瀉,椿皮等藥壹起使用。
解酒毒是枳椇子的另外壹個功效,因此臨床上以及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枳椇子來治療醉酒,將枳椇子與麝香研成末,面糊成丸劑,用鹽水送服,也就是古籍記載的“枳椇子丸”。飲酒過度出現酒精中毒等癥狀時,可以用枳椇子燉豬心湯服食。
本文旨在科普中藥的功效,並不推薦隨意使用,若有需要,請至正規醫院,遵醫囑用藥,切勿隨意擅自服食藥材。
喜歡中醫的小夥伴們,別忘了點點關註、轉發,有感興趣的話題可以評論留言,或者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