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朱東潤(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朱東潤)是什麽職業

朱東潤(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朱東潤)是什麽職業

今天小編輯給各位分享朱東潤的知識,其中也會對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朱東潤分析解答,如果能解決妳想了解的問題,關註本站哦。

朱東潤的簡介

朱東潤(1896-1988),當代著名傳記文學家、文藝批評家、文學史家、教育家、書法家。原名朱世溱,泰興縣城人,明代福建巡撫、督師抗擊荷蘭侵略者朱壹馮之裔孫。

朱東潤先生自幼失怙,1907年受族人資助,考入南洋公學附小讀書。因成績優異、刻苦勤奮,1910年得上海南洋公學監督唐文治資助升入中學。此後卻因家境貧困、資助中斷而輟學。時值辛亥革命,朱東潤先生的三哥因參加反對清王朝的武裝起義而被清軍殺害。三哥的就義,對朱東潤先生觸動很大,終其壹生,他都抱愛國愛民、反對專制、追求民主之旨不移。1913年秋,朱東潤先生入留英儉學會,赴英留學,次年進入倫敦西南學院讀書,課余從事翻譯,以濟學費。1916年初,朱東潤先生放棄學業,毅然回國參加反對袁世凱復辟稱帝的鬥爭。1917年秋朱東潤先生應聘至廣西省立第二中學任教,開始了他長達七十余年的教學生涯。1919年朱東潤先生回到江南,任南通師範學校教師。1929年他出任武漢大學特約講師,受聞壹多先生委托開設中國文學批評史課程,後晉升為副教授、教授。抗戰爆發後,他忍痛拋妻別子,憤然離開淪陷的家園,繞道東南亞,遠赴大西南,為維護民族生存而鬥爭。1942年8月任重慶中央大學教授,1947年夏,至無錫國學專科任教,後又任江南大學教授。1951年春任齊魯大學教授,同年秋,改任滬江大學教授。

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時,朱東潤先生調入復旦大學中文系任教授,1957年起任復旦大學中文系主任。解放後,朱東潤先生以空前的熱情投身於祖國的文化教育事業,“文化大革命”中,他歷經非人磨難,愛妻鄒蓮舫夫人也因受牽連而不堪淩辱含冤而亡,但朱東潤先生卻以壹身傲骨面對邪惡勢力的威壓,始終不肯屈服。粉碎“四人幫”後,1979年5月,朱東潤先生以83歲高齡加入中國***產黨,表現了他對***產主義的忠誠信念,以及剛直守正,以德立身,以天下為己任的節操,體現了他追求真理、註重科學的精神。

1981年朱東潤先生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聘為博士研究生導師。他還歷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壹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務院古籍整理規劃小組成員,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上海古典文學學會名譽會長,國際筆會上海中心理事,《中華文史論叢》主編等職。

朱東潤先生於1988年逝世,享年93歲。

朱東潤先生的《中國文學批評史大綱》,是最早的文學批評史專著之壹,是該學科開創時期頗影響的奠基之作。他先後創作近10部傳記,推動我國傳記文學的發展,是我國現代傳記文學的開創者之壹。

朱東潤的生平事跡

朱東潤(1896-1988),原名世溱,後以字行,江蘇泰興人,中國古代文學及各體文學專家。朱東潤先生不僅是中國文學批評史學科奠基者之壹,也是我國現代傳記文學的拓荒者。

朱東潤的伉儷情深

朱東潤是中國著名的傳記史家,他先後撰寫了《張居正大傳》、《王守仁大傳》、《陸遊傳》、《梅堯臣傳》等具有影響的傳記作品。朱東潤不僅通過他的作品描述了壹位位歷史名人的壹生,也通過這些人物故事展現出壹段段歷史,壹個個時代的變遷,他被稱為真正開拓中國現代傳記文學領域的第壹人。然而在朱東潤為數不多、但部部精良的傳記作品中,有壹部作品卻不是以歷史名人為題,它就是《李方舟傳》。《李方舟傳》是中國傳記史上少有的壹部為中國普通家庭婦女著書立說的作品,甚至李方舟在歷史上也並無其人,她的原型其實是朱東潤結發49年的妻子鄒蓮舫。

1920年,23歲的南通中學英語教員朱東潤在家庭的包辦下與比他小4歲的鄒蓮舫成婚了。婚後他對鄒蓮舫恩愛有加,他們壹***生下了四個兒子三個女兒,壹家人生活其樂融融。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不久,朱東潤被調到了四川的大學裏任教,抗戰八年,朱東潤便和鄒蓮舫分離了八年。八年裏,鄒蓮舫壹人操持全家事務,日本飛機的炸彈落下,她讓全家人躲在房間的床下不準出門,而她自己卻仗著膽子大忙前忙後、跑進跑出。物價上漲,貨幣貶值,她就提前購進大量物資,困難時再拿出去以物換物。有人看她太辛苦,勸她把孩子分幾個給四川的朱東潤帶養,她怕路上出事,沒有聽從。壹直到抗戰末期,她才讓大女兒朱清淤拎了壹桶她熬的蟹油去四川看望朱東潤,她把自己的濃情蜜意都融進了這壹桶蟹油裏。

戰亂期間人心難免不安,朱東潤的朋友、學院的其他老師,因熬不住長期寂寞,紛紛跳出包辦婚姻的牢籠,在四川另續琴弦,而朱東潤對鄒蓮舫的感情卻始終沒有變化。八年間他經常和鄒蓮舫互通書信以寄相思。後來朱東潤在《李方舟傳》中用詩表述了當時對妻子的思念之情:寶鏡香殘秋漏冷,戍樓天遠報書遲。但願他生重覿面,壹生長得伺蛾眉。在當時中國的現實中,男性可以重新追求另壹份幸福,而女性幾乎沒有可能,他認為既然壹個人要追求幸福,另壹個人也有追求幸福的自由,那何不大家拉起手來壹塊追求幸福呢?

1946年朱東潤回到了鄒蓮舫的身邊,壹家人終於團圓了。1949年中華人民***和國宣告成立後不久,朱東潤便被調入了上海復旦大學任中文系教授,壹家三代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60年代初,朱東潤參加慰問團去西北慰問建設職工,他不斷寫信給鄒蓮舫,讓壹生從未出過遠門的鄒蓮舫分享他在大西北的新奇感受。他把他在西北看到的少數民族的服裝都畫了像,寄給鄒蓮舫看,不停地告訴她外面有些什麽事情。

1965年秋,年近70歲的朱東潤攜同鄒蓮舫壹起到南翔的古猗園遊玩,慶祝古稀之壽,但朱東潤萬萬沒有想到這次出行竟然成為他有生之年和鄒蓮舫的最後壹次出行。1966年,轟轟烈烈的“文革”風暴迅速席卷了全國,復旦大學也不例外。朱東潤首當其沖地被定為反動學術權威,批判、鬥爭馬上成為他日常生活的全部。學校的學生來了,讓他跪在擦衣板上,拿日本人的大砍刀放在他的脖子上要他承認是牛鬼蛇神。性格倔強的老人決不肯低下他的頭,而性格剛烈的妻子更是做出壹般人無法想像的事,壹張出自鄒蓮舫之手的大字報出現在復旦大學滿院批判朱東潤的大字報中間。鄒蓮舫為朱東潤鳴不平,為他叫屈,為他鬥爭。她在大字報裏細數朱東潤是怎樣努力忘我地工作,根本不想自己的事情,他是好人,人們不應該這樣對待他當時的鄒蓮舫看問題太天真了,在那個是非顛倒的年代,她的做法無疑是引火上身。鄒蓮舫在解放後曾經義務幫助政府開辦縫紉學習班,解決了壹些人的就業問題,之後又在復旦大學辦過教工食堂,兢兢業業。但在“文革”中,她曾經的這些行為馬上被定義為剝削,她立即成為了被批鬥的重點對象。

個性堅強的鄒蓮舫在漫長的生活歲月裏從來沒有向困難低過頭。1930年長子君達因病夭折她咬牙挺過了喪子之痛;1948年二女兒秀若因病去世她又堅持了過來;抗戰八年她壹人料理全家事務無所不能、無所畏懼,因為在這壹切的背後,朱東潤對她始終如壹的愛給了她巨大的鼓勵和支持,讓她知道有愛就有希望,但是這壹次朱東潤連自己都難以保全,鄒蓮舫開始感到絕望,她產生了輕生的念頭。朱東潤察覺後百般勸慰她,但是他自己每天必須到學校裏去接受整整壹天的批鬥,沒有辦法照顧到鄒蓮舫,兒子白天要上班,孫輩們也已經下鄉插隊落戶了。她壹個人在家覺得孤獨,又覺得沒有什麽希望,又很害怕,於是她就選擇了那樣壹條道路。1968年11月30日的下午,鄒蓮舫壹個人在家裏懸梁自盡。她留給朱東潤的只有壹張字條,上面寫著:東潤,我先行壹步了,錢留在衣袋裏。

晚上6點,72歲的朱東潤拖著疲憊的身體往家走,遠遠看見小兒子君邁在路上等他。君邁帶著朱東潤從邯鄲路走到國清路,由四平路繞到國權路,最後回到國年路的宿舍裏。君邁對朱東潤說“要鎮靜”,朱東潤馬上明白發生了什麽事。鄒蓮舫永遠地走了,而這壹年距離她和朱東潤50年金婚只差壹年。朱東潤壹下子就瘦得脫形了,喉嚨也啞了,說不出話來。失去鄒蓮舫的打擊整整糾纏了他5年,以後才稍微寬解壹些。

鄒蓮舫的遺體被匆匆地火化了,因為她是自殺,骨灰都不允許被保留,而朱東潤甚至連去火葬場看鄒蓮舫最後壹眼的權利都沒有。鄒蓮舫火化後第二天,裏弄裏就開了批鬥會,批鬥鄒蓮舫的剝削和畏罪自殺。對此朱東潤在他的自傳中描述道:50年的夫妻了,我曾因為遠別而流淚,因為追憶而流淚,但是在她死後我沒有眼淚了,因此我只是淡淡壹笑。從那天開始,直到今天我經歷過不少的艱辛,但是我始終沒有眼淚。朱東潤說他的生命春天永遠沒有了,再也不會有春天了。

妻子生前的音容笑貌常常浮現眼前。她的純真與勇敢,樸實與善良,是中國無數普通家庭婦女為愛為家默默奉獻壹生的高貴品格。於是孤獨而倔強的朱東潤不顧隨時被抄家檢查的危險,開始為亡妻立傳。迫於形勢,他采用托名的方式,《李方舟傳》由此誕生。《李方舟傳》的結尾並沒有落在鄒蓮舫去世,而是停留在了1965年朱東潤70壽辰和鄒蓮舫出遊南翔古猗園,那是他們最後壹次壹起出遊。“憶昔與君初覿面,下車三揖都且妍。生則同室死同穴,有如皎日矢雲天。自謂身世永相保,豈知壹夕摧風煙。嗚呼!此身雖在復何補,到老負君淚如泉。”朱東潤用他的詩為《李方舟傳》結了尾,也給他和鄒蓮舫的情感找到了壹個可以寄托的地方。

半個世紀的愛情依然沒能抵擋得住政治風暴的侵襲,然而朱東潤卻在風暴中留下了壹本不同尋常的傳記。這本書記錄了鄒蓮舫艱苦辛勞的壹生,也寄托了朱東潤對愛妻的無限追思。1979年元月,復旦大學為鄒蓮舫召開了平反昭雪大會。哀樂聲響起大家都哭了,只有朱東潤還是肅然,因為他知道這壹切鄒蓮舫是聽不到也看不見了。

朱東潤的主要著作

《中國文學批評論集》上海開明書店民國36

《左傳選》朱東潤選註,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6

《中國文學批評史大綱》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

《陸遊研究》中華書局1961

《陸遊選集》(宋)陸遊著,朱東潤選註,中華書局1962,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中華文史論叢》朱東潤、錢伯城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

《陸遊傳》上海古籍1979,海南出版社1993

《梅堯臣傳》中華書局1979

《梅堯臣詩選》(宋)梅堯臣著,朱東潤選註,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

《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980

《梅堯臣集年校註》(宋)梅堯臣著,朱東潤校註,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簡編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杜甫敘論》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詩三百篇探故》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張居正大傳》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0

《中國文學論集》中華書局1983

《陳子龍及其時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通用大學語文》復旦大學1985

《古文鑒賞辭典》吳功正主編,葉聖陶、朱東潤撰稿,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87

《張居正傳》海南出版社1993

《李方舟傳》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

《史記考索》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

書法欣賞

關於朱東潤老先生讀書做人主題的作文(以朱東潤先生名言、背景、資料為基礎),壹定網上找不到。約1500字

朱東潤爺爺是壹位偉大的文學家、文學史家、書法家和教育家。

跨進大門高高的門檻,就看見了爺爺所居住過的四合院。我們站在壹個不大的前院上,面前是幾座平房。前院靠墻的壹邊還有個草坪,上面種著壹小片竹林和幾棵飽經風霜的樹。幹幹凈凈的臥室,特別是書房,壹個長長的書櫃,上面擺滿了爺爺不知翻遍了多少遍的書,沒有絲毫的雜亂,依然很整潔。

關於朱東潤爺爺有壹串數字,是“壹”“二”“三”“四”這些數字。“壹”說的是壹個人,而這個人就是家喻戶曉的朱東潤爺爺。1896年12月4日,朱東潤爺爺降臨在這。“二”指的是朱東潤爺爺的兩句名言:1.人不可以有傲氣,但不可以沒有傲骨。2.讀書人壹生兩件大事,做人,做學問。做人始終是第壹位的,人的才能有高低,但做人可馬虎不得。壹個人的文章再好,品行不足取,也就不足取了。“三”是說朱東潤爺爺愛祖國、愛黨、愛家鄉,爺爺熱愛家鄉的殷殷情懷,感人至深,比山如海。“四”是四個故事,其中壹個講述的是文革初期,爺爺為復旦大學第壹批“資產階級反動學權威”橫遭批鬥。爺爺風骨凜然,義正詞嚴的反駁:“我嘛,‘權威’勉強算壹個。‘反動’嘛,則未必吧。”造反派頭頭惱羞成怒,將日本軍刀架在爺爺脖子上,斥問:“妳是什麽東西?”爺爺倔強以對:“我是中文系主任。”這位為泰興添光的偉大人物,就在1928年與世長辭,享年92歲。

朱東潤爺爺在世時是壹位遠近聞名的書法家,他是因為沒有在老師臨終前送給老師壹幅漂亮的毛筆字,才下定決心練好它。可是我呢,就是做不到“定”,每次堅持了壹會就半途而廢,想起來時才後悔莫及。

我真的十分敬佩朱東潤爺爺,他在那麽惡劣的環境下,也能得到偉大的成就,真了不起!朱東潤爺爺,您是我們泰興的驕傲,是我心中的榜樣。

朱東潤是誰

朱東潤(1896-1988),原名朱世溱,江蘇泰興人。1913年留學英國倫敦西南學院。1916年回國,先後在武漢大學、中央大學、齊魯大學等校任教授。建國後長期擔任復旦大學教授。生前曾任國務院第壹屆學位評議組成員、國務院古籍整理規劃小組成員、《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中華文史論叢》主編。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傳記文學家、文學史家、文學批評史領域的奠基人之壹和書法家。主要著作有《中國文學批評史大綱》、《中國文學批評論集》、《中國文學論集》、《朱東潤傳記作品全集》、《朱東潤先生書法作品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