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建築原為著名士紳蔣滿鳳於1934年建造的私人住宅。蔣滿鳳與浙江著名人物陳叔同、馬寅初私交甚深。據說建這個房子的全過程都是通過陳叔同知道的。抗戰爆發後,蔣家先後離開杭州,房屋壹直空置。抗戰勝利後,這裏居住著政府工作人員。建國後,1958並入社會主義改造。
在房子後面的壹個石頭亭子的中央,矗立著壹根大約壹米高的柱子。走近了才知道,還有青銅鑄造的文學大師巴金老人的右手“手模”。正是用這只纖細的手,巴老“把心交給了讀者”,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樹起了壹座巍峨的豐碑。曹禺先生把巴老稱為“20世紀的良心”。
屈原位於嶽廟旁,風荷對面。爬上樓梯,首先看到的是取自巴金手跡的“江南文學館”石碑。再往上,綏魯附近有壹座亭子,被省作協命名為巴金亭。展館裏擺放著壹個珍貴的巴金手模,是北京現代文學館制作的,是巴金的女兒李曉林專門送給杭的。這壹切都是為了紀念巴金與西湖的不解之緣。而在西湖邊,又出現了以紀念巴金為內容的新人文景觀。
巴金壹直對西湖情有獨鐘,每次來都會依此而居。在他的《隨想》中,最著名的壹篇關於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的文章,是在西湖邊完成的1981。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巴金幾乎每年春末夏初都要去習字湖療養壹段時間。在1994年的王莊,他還寫下了“西湖永遠在我心中”的字樣,來表達他對西湖的熱愛。
在江南文學行會開設的“巴金與西湖”圖片展上,人們可以看到各個時期關於巴金的影像資料,以及巴金在西湖留下的各種印記,包括巴金在西湖寫作時留下的原始手稿、巴金贈給浙江作家的書籍等。這些珍貴的史料大多來自巴金研究會和李曉林女士。其實這個展覽早在11.25巴老102生日之際就策劃好了。可惜老人悄悄離開了。
巴金曾長期住在靈隱附近的作協創作之家,在這個房間裏創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這次展覽最特別的是對綏魯這間屋子的復原,展示了他睡過的床、看過的電視、用過的書桌等生活用品,再現了巴金住在創意屋時的原貌。今天下午,主辦方還邀請了巴金研究會會長陳思和、巴金研究者李輝現場進行巴金文學講座,讓杭城讀者再次“走近巴金”。2005年6月5438日至10月065438日,由浙江省作家協會、江南雜誌社創辦的江南文學館,是集文學交流、普及、培訓、旅遊景點為壹體的文化實體。開幕當天舉辦了“巴金與西湖”大型圖片展,獲得了廣泛的社會反響。會館希望借助西湖景觀的吸引力,為國內壹流作家提供壹個交流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建立相對穩定的作家團隊,搶占作家作品資源,更好地經營江南。同時,江南以會館為橋梁,邀請和接待來自世界各地和全國的著名作家和文化名人,開展青少年文學輔導和文學交流活動,培養文學愛好者和文學明星。
我們壹年多來開展的活動,如海燕小說及電視藝術作品展覽(包括海燕小說及電視藝術作品研討會、海燕浙大講座,文學影視新生力量);《讓我們敲響希望的鐘聲》出道;江南文學現象研討會等。,反響很大。如今,會館已成為杭州北山路的壹處文化景觀,習字湖畔的又壹處文學瑰寶,國際文化交流的平臺。與此同時,會館逐漸形成了專門研究江南、西湖文學的學術研究中心,成為文學新星的搖籃,其許多文學活動都是面向大眾和全體普通市民的。西湖的風韻,江南的詩情,中華民族的神韻,盡在其中。上海巴金文學研究會、中國散文學會、中國報告文學學會都已在會館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