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還有沒有像易經,齊諧,陰符經,這樣的古代奇書?

還有沒有像易經,齊諧,陰符經,這樣的古代奇書?

1、《參同契》是壹部用《周易》、黃老與爐火三者參合的道教修仙煉丹之作,東漢魏伯陽著。全書分上、中、下三篇,並還有壹首《周易參同契鼎器歌》,***計六千余字,主要是用四字壹句、五字壹句的韻文以及少數長短不齊的散文體和離騷體寫成的。由於文辭艱深難懂,故歷來為之作註者甚多。宋鄭樵《通誌·藝文略》中載有《參同契》及註本十九部三十壹卷,可惜大多己佚失。唐宋以後的《參同契》註本,《四庫全書總目》道家類收入六部十六卷,明正統《道藏》收入十壹種。主要註本有後蜀彭曉《周易參同契分章通真義》三卷,宋朱熹《周易參同契考異》壹卷,陳顯微《周易參同契解》三卷,以及俞琰《周易參同契發揮》九卷等。

2、《陰符經》。作者與成書年代不詳。黃帝為假托之名。壹說成書於北朝拓跋魏時期。壹卷。傳本有《神仙抱壹演道章》、《富國安民演法章》、《強兵戰勝演術章》之上、中、下三篇者。如宋·夏元鼎《黃帝陰符經講義圖說》全以內丹法釋之。又《悟真篇》:“陰符寶字逾三百,道德靈文止五千。”也有以縱橫家、兵家之意註釋者。本書言簡意賅,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傾向,歷來為學者所重視。本書註本浩繁,《道藏》第54至58冊中,收有二十余種。著名的有唐代李筌、張果,宋代朱熹、胥元壹,元代的王道淵、俞琰等家註。

3、《內景經》又名《太上琴心文》、《東華玉篇》、《大帝金書》。歷代稱它是魏晉間道士養生之書,其實它遠在壹般藥物養身、術數延命之類書之上,而是壹部繼承漢代“五臟神”之說,以身體臟腑各有所主的理論為基礎,結合道教人身百脈關竅各有司神之說,以七言韻文的形式,註重以“存思”為主的修煉要訣。因它是早期上清派崇奉的經典,故又稱《上清黃庭內景玉經》。《內景經》包含著壹些醫學理論,分別論述了人體各主要器官的大致情狀以及主要生理功能,其中有十四章著重闡述了人體五臟及膽腑的生理作用。經中認為心是臟腑之王,能知寒熱、和營衛、通血脈、調陰陽;心開竊於口舌,能吐納五臟之氣,識別五行之味。所以人能心安,就可以體和無病身不枯。肝主謀慮,藏血、魂魄之居。

4、《靈飛六甲經》是壹卷道教的經,在明代晚期,發現,壹卷唐代開元年間精寫本,它的字跡風格和磚塔銘壹派非常相近,但毫鋒墨彩卻遠非石刻所能媲美。當時流入董其昌手,有他的題跋。海寧陳氏刻辦渤海藏真》叢帖,由董家借到,摹刻入石,兩家似有抵押手續。後來董氏又贖歸轉賣,鬧了許多往返糾紛。《渤海》摹刻全卷時,脫落了十二行,董氏贖回時,陳氏扣留了四十三行。從這種抽頁扣留的情況看,脫刻十二行也可能是初次抵押時被董氏扣留的,後來又合又分,現在只存陳氏所抽扣的四十三行,其余部分已不知存佚了。《靈飛》本身的書法,在唐人寫經中,允推精品,試用敦煌所出那麽多的唐人寫經來比,夠得上《靈飛》那樣精美的,也並不太多。在清代科舉考試的標準,書法的優劣,幾乎與文章的優劣並重,所以它又成了文人士子學習小楷的極好範本。於是《渤海》初拓遂成稀有珍品。原石又因捶拓漸多,不斷泐損,隨著出現了種種翻刻本。《滋蕙堂帖》翻刻的筆畫光滑,又偽加趙孟?\跋,在清代中期曾成為翻本的首領,事實卻是翻本中的劣品,和《渤海》的原貌相離更遠。嘉慶中嘉善謝恭銘得到陳氏抽扣的四十三行,刻入《望雲樓帖》刻法比《渤海》不同。不但註意筆畫起落處的頓挫,且比《渤海》本略肥。凡是看過敦煌寫經的人都容易感覺《望雲》可能比較"逼真"而《渤海》可能有所“失真”。

等等……還有很多 但是壹部就夠我們研究個幾年了

希望對樓主有所幫助,望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