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煮貊炙的烹飪方式反映出魏晉時期流行於皇室貴族的奢華生活方式,出現在河西士族莊園中,奢華的生活主要是兩方面影響:壹方面是當時河西遠離中原社會戰亂的局面,相對安定,人們生活安逸;另壹方面,河西地區胡漢交流頻繁,大量的胡人內遷,影響著當時漢族人們的衣食住行。
所謂“羌煮貊炙”,即是西北羌人尚涮羊肉,東北胡人愛烤肉。為什麽同樣為漢人所愛的炙被冠以“貊”名呢?這從相關古籍中的描述可以窺見壹二。《釋名》雲:“貊炙,全體炙之,各自以刀割,出於胡貊之為也。”《東觀記》載:“羌胡見客,炙肉未熟,人人長跪前割之,血流指間,進之於固,固輒啖之,不穢賤之,是以愛之如父母也。”
從中似乎可以推測,貊炙其實是狹義的原始燒烤,食用者不需要器具,直接用刀割,這壹方式顯然非常適合遊牧民族的習性。漢族人雖也愛燒烤,但在長時期的飲食文化熏染中已經有了較深的積澱,也發展出了較為精致的食用方式,這反向將原始燒烤與胡風之間劃上了等號。不過在中原文化的熏陶下,無論漢風胡風,精致化的方向永遠不會改變。西晉滅亡後迎來了五胡亂華的動蕩時期,然而燒烤的歷史依然在亂世中保持著獨有堅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