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原文是:
上善若水,
水利萬物而不爭,居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
心善淵,
與善仁,
言善信,
政善治,
事善能,
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憂。
下面是我很久以前寫的壹個理解,如果可以的話,妳可以看看。
善,善性,好,做好事情。壹切好的東西都可以用善來代替。
上善若水,最高層次的善應該像水壹樣。
水有利於萬事萬物而不與之爭,而且它是處在壹個壞的狀況下,它可以用來洗去人身上的臟物,可以用來洗去衣服上的臟東西,也會用來灌溉農田,被動物和人喝,它做的總是別人不能做的,最差的壹些事情。
而在處在這麽壹個比較差的情形,還是做的最有利於萬物的事情,而且不與萬事萬物爭,所以,水是很接近道的。
這裏引用兩句話來說明水的壹些特性;
(夫無形者,物之大祖也;無音者,聲之大宗也。其子為光,其孫為水,皆生於無形乎!”)
(淮南子曰:“天下之物,莫柔弱於水,然而大不可極,深不可測,修極於無窮,遠淪於無涯,息耗減益,通於不訾。上天則為雨露,下地則為潤澤,萬物弗得不生,百事不得不成,大包群生而無所私,澤及蚑蟯而不求報,富贍天下而不既,德施百姓而不費。”)
居住的人,居住的人坐的事情,如果善的話,那麽那塊地方就會變成風水寶地。
如果壹個人的心善的話,那麽他的心胸就會很寬廣,就像大海壹樣。
壹個人如果在付出的時候能夠善,那麽,他的人就會變得仁慈。
壹個人的言行如果善的話,那麽他就會變成壹個有信用的人。
壹個人的政治觀念如果善的話,那麽他就會變成壹個善於治理的人。
壹個人如果事情能夠處理好,做得“善”的話,那麽他就會稱為壹個有能力的人。
壹個人如果行動善的話,那麽他就能夠處理事情會很通順,做人也會很順利。
因為沒有爭鬥的心,所以,無論什麽時候,都沒有任何的憂慮。
(無爭,那麽就沒人可以和他爭鬥了,他就沒有爭鬥了,任何強的對手在他面前和最弱的對手都是壹樣的。)
然後取自的是道德經的78章,其原文為:
第八十章 《老子》
天下莫柔弱於水,
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先也,
以其無以易之也。水之勝剛也,弱之勝
強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
故聖人之言雲曰:受邦之詬,是謂社稷
之主;受邦之不祥,是謂天下之王。正
言若反。
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則來自第二章。
這段話的意思,
上等的善就和水壹樣,對萬事萬物都有利,幫助人們處理最差的事情,比如衣服臟了就用水洗,餓了就喝水,這樣無疑是讓水變臟,讓水消失,而這樣,水依然和以前壹樣。
我直接翻譯不行了,給壹些自己的理解吧。
1,水總是往低處流。也屬於居下,
2,水無形,無論什麽鐵啊,兵器,他們可能能夠摧毀堅硬的墻壁,但是他們對於水,卻無可奈何。因為水沒有以堅硬與其對抗,而是以謙讓而讓其鋒利化為無形。
這應該就是弱之勝強,柔之勝剛把。
3,所以,不言教,無為,可能也是很好的教育何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