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伏羲是做什麽的?

伏羲是做什麽的?

伏羲是人類文明的傳奇祖先,被譽為“黃三”之首。

相傳他的母親名叫華胥氏,是壹個非常漂亮的女人。壹天,她去雷澤郊遊,在路上發現了壹個大腳印。出於好奇,她把腳放在了大腳印上,現在感覺被蛇纏住了,於是懷孕了。令人驚訝的是,這次懷孕已經懷孕12年了。後來我生了壹個人頭蛇身的孩子。這是伏羲。為了紀念伏羲的誕生,當地人將地名改為季承,因為在古代,人們將十二年視為壹個世紀。根據歷史學家的說法,古代的季承就是今天的天水。《漢書》說:“季承屬漢陽郡,漢陽郡亦屬天水郡。古代皇帝傅出生的地方”。因此,天水壹直被稱為“黃羲的故鄉”。

根據傳說和史書記載,作為人類文明的始祖,伏羲的主要功績有:第壹,他教會了人民制造捕魚狩獵用的網,大大提高了當時人類的生產力。同時,教人馴養野生動物是家畜的起源。第二,改變婚俗,提倡男聘女嫁的婚俗禮儀,將血親婚姻改為族外婚姻,結束了長期以來子女只知母不知父的原始群婚狀態。第三,用原始的圖書契約來記筆記,取代了過去打結記筆記的落後形式。4.發明陶器、豎琴等樂器,創作音樂和歌謠,把音樂帶入人們的生活,幫助人們“培養修養和理性,天真無邪”。第五,對其統治區域進行分而治之,任命官員管理社會,為後人管理社會提供借鑒。第六,創制古代歷法。

然而伏羲最大的成就是創造了八卦。

天水麥積區(舊稱北道區)渭南鄉西,有壹座瓜臺山,相傳是伏羲畫八卦的地方。傳說在伏羲生活的古代,人們對自然壹無所知。下雨時,刮風,電閃雷鳴,人們既害怕又困惑。天生聰慧的傅想把這壹切都搞清楚,於是他經常站在瓜臺山上,仰望天上的日月星辰,俯視周圍的地形,有時還會研究鳥獸的足跡和花紋。

壹天,他又來到了瓜臺山,正在苦思他觀察了很久的現象。突然,他聽到壹聲怪叫,看見壹匹龍馬從瓜臺山對面的山洞裏跳了出來。說它是龍馬,是因為這種動物有壹個龍頭,上面有壹個很奇怪的圖案。龍馬壹躍跳到了瓜臺山下渭水河裏的壹塊大石頭上。這塊形似太極的石頭,結合龍馬上的圖案,突然讓伏羲意識到了什麽,於是畫了八卦。

後來跳出龍馬的山洞叫龍馬洞,渭水河裏的大石頭叫分心石。現在去瓜臺山,還能看到這些地方。此外,馬龍洞穴中還有石槽和石床的遺跡。

至於八卦的可取之處,在於其深刻的文化內涵。以它為特征的伏羲文化至今仍吸引著國內外無數學者去探索和研究。而且當代很多學科也深受其影響,從中獲得靈感。據說德國偉大的數學家萊布尼茨發明了二進制,也是受到八卦的啟發。

有可能,米、董、包、傅,也就是皇帝,黃和太昊都是來自傅的部落首領。他們所處的時代不同,但地位相同,都可以稱為“伏羲”(因為他們都來自伏的部落)。[編輯此段]對伏羲傳說的看法

壹、古代典籍中的伏羲

古籍中伏羲名字的寫法有很多種。除了伏羲(莊子的人間生活),還有伏羲(莊子的大宗師)、伏羲(法眼問)、寶羲(壹次下)、伏羲。壹個值得註意的問題是,與黃帝等中華民族的始祖相比,傅在古籍中出現的時間較晚。戰國中期以前的古籍中,《論語》、《墨子》、《左傳》、《國語》、《孟子》對伏羲只字未提。即使在記載了許多神話人物和古代帝王的《山海經》中,仍然沒有伏羲的位置。

最早記載伏羲的是戰國中後期的《莊子》,但寫了壹萬多字的《莊子》壹般講寓言。伏羲所說的亦虛亦實,亦神亦人。大多是用名字來設壹個比喻,以形象來說理,不能算是信仰史。《莊子》中關於伏羲的記載有五條,其中兩條出自《內篇》,三條出自《外篇》。在《內篇》和《外篇》中,伏羲在古代帝王中的排名是不同的。屬於《內篇》的《莊子·人間世》說:“是萬物之變,禹、舜應在萬物之新處,伏羲、所為而終,然局勢已散!”莊子在這裏把伏羲列在禹舜之後。莊子大師:“夫之道,愛與信,無為與無形...魏得天下;傅的家人拿它來攻擊大地母親;為之奮鬥,則不死;日月得之,萬古長存;和攻打昆侖壹樣糟糕;馮異得之,以遊大川;我把它扛在肩上,我在山裏;黃帝得之登天;顓頊得之於玄宮。”這裏說道是無形的,有無限的作用。韋伯斯特以道整頓天地,傅以道調和元氣。這個時期非常混亂,星月混雜。很多《莊子》的註釋者,都有被後人所加的嫌疑。我覺得沒有必要把它稱為後人的補充,但至少說明伏羲在這裏並沒有從神話轉化為祖先。

《莊子》學界壹直認為是戰國末或秦漢之際莊子後學的收獲,並非出於莊子之手,時代出得晚。《莊子》:“不知至德之世乎?過去有榮、大、伯黃石、鐘、石、徐莉石、玄元石、赫胥氏、尊祿石、祝融石、傅、神農氏,時機壹到,百姓就把繩子綁起來用。他們享受他們的食物,穿著漂亮的衣服,享受他們的習俗,和平地生活,面對他們的鄰居。伏羲排在軒轅黃帝之後,神農之前。”《莊子·邢珊》:“把握德衰,先為天下,所以不同;德又衰,神農黃帝始為天下,故安而不暢。“《莊子·田子方》:“古之真人,知者不能說,美者不能虐,賊不能盜,戲與黃帝不能為友。“在這兩段文字中,伏羲在古代帝王中的排名與後世所列的相當接近。

在《莊子》壹書中,伏羲的名字有三種寫法,要麽是伏羲,要麽是付瑤,要麽是伏xi,這三種寫法並不壹致。身份混淆,或人或神;在古代帝王中,順序不定,或在禹、舜、黃帝之後,或在他們之前,地位逐漸上升。這說明在莊子時期,伏羲還處於傳說時期,處於創造過程中,是壹個不確定的、未成型的人物。

莊子之後的古書,如《管子》、《荀子》、《商君書》等記載伏羲的,不是從莊子傳入,就是秦漢混雜。《易經》是孔子寫的,但大部分是秦漢時期的人寫的。《內聚力下》記載了伏羲最偉大的功績:“古人為xi家之王,擡頭望天,低頭望地。觀察鳥獸文化和土地的適宜性,采取親近壹切肉體,遠離壹切事物的態度,於是開始了八卦,以溝通神靈的德行和萬物的感受。結壹個結壹個網,用租佃來捕魚,掩蓋分離。包家沒做,神農家做,...神農家不做,黃帝堯舜家做,民以不厭,神以適民。”這段話影響很大,但對伏羲功績的敘述如此全面系統,從秦漢開始不會早於莊子。

《史記》始於黃帝,並非為伏羲立傳。伏羲有兩處,都是前人引用的。太史公序:“先民曰:‘伏羲純厚,為易之八卦’。”《合禪》中引用管仲淹:“昔無淮家封泰山,禪如是;關於Xi馮泰山,禪雲韻;神農風泰山,禪雲韻;黃帝封泰山禪雲。”司馬遷的歷史是嚴謹的,因為當時伏羲的傳說有很多錯誤,很難認定。雖然他沒有否認,但他懷疑地記起了這件事。

東漢班固的《韓曙》突破了歷史記載的界限,將古代帝王從黃帝推至伏羲。至此,伏羲開始為官。《漢書》引用劉欣《天下經》說:“祭天為王,為百王之首。首德始於木,故帝為太昊。”(詳見下面的分析。)漢代歷史上,伏羲是第壹敘事,炎黃是第二敘事。以伏羲為史源,傅被認為是“天後王”,所以他是百王之首,而炎黃是伏羲之後的王。《白虎依桐》說:“黃三是什麽?伏羲、女媧、神農也。”把伏羲推到了黃三第壹,百王之首的位置。

晉代皇甫謐所著的《帝王世紀》是壹部始於黃三,終於漢魏的帝王世系、時代和事跡的史書。第壹個列舉伏羲的是黃三,他說伏羲的功績是“隨天為王”、“寫八卦圖”、“寫書約”、“豎琴三十六弦”、“作婚禮”、“祭竈”。我們註意到皇甫謐說:“女媧的...祭祀制度。.....而女媧的,接著是大定的,黃白的,鐘繇的,陸離的,李煉的,赫胥氏的,尊祿的,渾渾的,郝穎的,尤超的,朱湘的,葛的,康殷的,吳懷的,這些人都在15世紀攻擊過董Xi的名號。他壹方面把伏羲當作古代帝王,壹方面又把《莊子》中提到的名字全部納入伏羲的名字,“都是祭祀的名字”,實際上是把伏羲當作壹個時代。這樣看來,福喜的輝煌成就未必是壹個人創造的。(註:由於象形文字出現在銅器石器時代,創造者是黃帝軒轅氏的助手倉頡,所以伏羲在新石器時代早期“寫書約”的說法並不成立。)

後來唐高祖的《六朝史詔》和唐太宗的《晉書詔》都把伏羲作為中華文化的開創者。所謂“伏羲下凡,因秦絲而起,兩漢繼位,三國並生,止於晉宋,筆備。”唐開元年間,司馬振為《史記》增補了《黃三傳》,對前生有關伏羲的文獻資料進行了總結和補充,成為壹部比較完整的史傳。至此,伏羲在歷史古籍中的歷史化過程已經完成。

總的來說,在傳世文獻中,關於伏羲的記載在戰國中後期以後的《莊子》中開始出現,並逐漸進入正史。春秋以前的古籍中沒有看到伏羲。從戰國到秦漢,時代越往後,關於伏羲的記載越詳細,他的功績就越突出,在古代帝王世系中的地位就越高。這說明在傳世古籍中,伏羲經歷了壹個從無到有,從神到帝,從無序到系統的演變過程。

第二,伏羲,原始神話的創造者。

追溯伏羲傳說的源頭,有兩條路徑,除了從上面提到的古代傳世文獻中尋找其蹤跡,還有壹條路徑,那就是神話和民間傳說。

鄰居對伏羲最權威的考證是資深學者聞壹多的《伏羲考》[1]。本文前半部分,聞壹多從傳世文獻中搜集了大量的龍蛇記載,加上當時發現的漢代畫像的磚石,證明伏羲是龍圖騰;後半部分,西南少數民族收集了近50個洪水後伏羲女媧兄妹結婚的故事和民間信息,並對其進行了註音訓詁,證明伏羲是南方苗族和滿族的始祖神。這篇文章在接下來的半個世紀裏被廣泛引用,成為壹個很難的理論。然而,最近也有人持懷疑態度。林升認為伏羲的傳說不是由古苗族的後裔傳入的。南方少數民族水災後兄妹成婚的傳說,最早起源於東漢應劭《風俗依桐》中記載的盤古。伏羲和女媧互不相幹,在唐開元之後成了“壹家”[2]。常金倉認為,聞壹多從抗戰時期“中華民族團結* * *禦敵”的政治目的出發展開論證,以政治代替學術,將民俗學依附於西方圖騰理論和人類學理論。伏羲女媧的創世並沒有很好的根據[3]。兩人都質疑伏羲是南方民族的創世主和始祖神的身份。

論衡論天:“論易者說:‘元氣不分,混沌為壹。《說文》解釋“壹”說:“始於太極,道立於壹。創造壹個世界,把它變成壹切。”列子田瑞:“如果丈夫是有形的,他生來就是無形的,那麽這個世界將是安全的。”?因此,有太容易,太早,太早,和太素。太容易,沒氣;過早,氣之始也;開始是形式的開始;太素是質量的開始。空氣質量不分,故稱渾濁。渾的人說,壹切都是渾的,沒有分開。看不到,聽不到,跟不上,所以很容易。“沒有氣就太容易了,氣的開始太早,形的開始太早,質的開始就是太素。氣、形、質融為壹體而不分離的狀態叫混沌。這個混沌的東西就是生命力,生命力不可分割的狀態就是太極。

太乙聖水所謂的“太壹”,老子所謂的“道”,周易所謂的“太極”,都是宇宙之初混沌無形的生命力。《淮南子·天文學》:“宇宙生機勃勃。”《淮南子·顏泉》:“穴同天地,混沌單純。凡不造者,謂之太壹。”漢高誘註:“太乙,元神是萬物之主。”這個萬物之“元神”應該是伏羲。

根據考據訓詁,伏羲為“元氣”,本義為“四氣”。《說文解字》把“福”解釋為:“福,也斯,從人到狗。宣部長等人說:“我今天等妳。”段註:“管事的也是管外事的。這是秘書的話。凡是有部門的,都要奉獻給它,等待就意味著服務,延伸到虛脫。“《Xi》和《說文解字》都解釋為:“者,齊也。來自Xi,正義的聲音。“Xi”的意思可以從“Xi”壹詞中找到,《說文解字》解釋說:“Xi也是有文字記載的。從8開始,大象失去的越多。”他還把“虧”解釋為:“虧也如泄之氣,自始至終。“其中壹個也是平的。”“Xi”壹詞的本義是氣息緩慢延長,較弱(所以常用作語氣詞,表示語尾的語氣)。所以“Xi”壹詞的由來是“氣”,“Xi”壹詞的發音也像吹的聲音,所以段玉裁從音訓上把“Xi”註為“誇氣”。至於伏羲,也寫成“伏羲”、“伏羲”,都是“xi”壹詞的演變。

“太壹”“太極”是“混沌”的形式,宇宙起源於混沌。同樣,伏羲也起源於“混沌”,其原型也是壹開始的混沌之氣。

在上述壹部楚帛書記載的創世神話中,伏羲誕生於混沌之中。而且《淮南子·精神》中所描述的宇宙的創造過程,與《楚帛書》中所描述的頗為相似:“古之時,無天地,只有無形、無形、無涯、淡泊,鴻蒙系統洪洞,而不知其門。爾沈混命,歷日營,洞乎不知其終,淵乎不知其止。故異於陰陽,分於八極,剛柔並濟,萬物皆形。”世界始於壹團混沌之氣,後分陰陽,萬物轉化。對照楚簡甲片,這裏的“二神”指的是伏羲和女媧。伏羲和女媧是陰陽二神。從哲學的角度來說,它既是陰陽;從神話的角度來說,是伏羲和女媧二神。在漢墓的壁畫和畫像中,伏羲手持太陽或日晷來代表陽。女媧手捧月亮或月亮時刻,代表陰。伏羲和女媧結婚生了四個孩子,才擁有了壹切,這是陰陽轉化為萬物的開始。

在原始神話和民間傳說中,這種創世前的混沌體被形象地表現為葫蘆。從混沌到世界的創造過程被形象地描述為從中心切開的葫蘆。也就是所謂的天地之分,陰陽分離。《詩經》中有“民生”的記載,這是古代文獻中最早的追溯人的起源到葫蘆瓜的例子。然後,在民間神話中,大量關於洪水方舟的故事都是由葫蘆解剖母題衍生出來的。葫蘆作為容器,成為人類再生的象征,之後又被擬人化為盤古和伏羲。

關於盤古神話最早的文字記載是三國時吳人徐崢寫的《三月五日誌》。此書已失傳,《太平玉蘭》卷二引用其中壹句話:“天下亂如雞,盤古生於其中。八千歲,天地開,晴為天,陰為地。盤古在其中,壹日九變,神在天上,聖在人間。天高十尺,地厚十尺,盤古長十尺。如此八千歲,日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然後是黃三。”傳說盤古創造了世界,是壹位偉大的創造者。關於盤古和伏羲的關系,之前有很多學者的結論:盤古就是伏羲,兩者都出自葫蘆(混沌)。1941年,昌在《沙坪壩出土石棺畫像研究》壹文中說:“伏羲是壹個有名的人,古代沒有成文的書,或者他可以假扮成戲、祭、祭、祭。伏羲和盤瓠是雙音。伏羲,西溪,盤古,仙,音訓能過,差不多壹個字。”他還結合《亦舒紀》中“吳楚說,盤古夫婦,陰陽之始”的理論,得出盤古夫婦即兄弟姐妹通婚並育有人類的傅夫婦的結論。漢代畫像石中的伏羲女媧是壹條蛇,與盤古的蛇相似,進壹步證明盤古就是伏羲西施。[6]文多在《伏羲考》第五部“伏羲與葫蘆”中指出,盤瓠與伏羲是變音,“明同源”,伏羲與盤古都是葫蘆所生,或者伏羲與盤古都是擬人葫蘆。伏羲因此成為人類的祖先。

從音韻學的角度來說,“亂”和“葫蘆”是有聯系的,“亂”也叫“混亂”,在俚語裏改成“葫蘆”。《紅樓夢》第四回,葫蘆僧判葫蘆案,意為“糊塗僧”判“糊塗案”。聞壹多考證“葫蘆”是“盤古(贊)”的意思,“盤古”和“伏羲”合二為壹,所以“盤古”也是“伏羲”。這樣,“混沌-葫蘆-盤瓠-盤古-伏羲”的轉化演化路徑就很清晰了。

從上面可以看出,伏羲的原型是宇宙最初的、最初的形象和概念。隨著文明的演進,人們對歷史的思考和探索越來越深入,這是對文明事實的根本解釋。對世界起源的探索起初只是壹種觀念,它首先以神話的形式存在。神話思維是人類思維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初始階段,它隨著人類思維的發展而消失在哲學和歷史中。先問宇宙是怎麽起源的,然後想象壹個創世之神,再把這個創世之神想象成自己的祖先。伏羲形象的出現,就是這樣壹個把神話傳說哲學化、概念化,把這個傳說和概念歷史化的過程。

第三,太昊伏羲也說

——及其在古代帝王體系中的地位。

我說過伏羲是上古的創造者,歷史上他可能真的不存在。那麽他是如何進入歷史,被列入古代帝王的世系,被提升為“黃三第壹”、“百王之首”的呢?這就要從傅和太昊以及太昊的認同理論說起。

在可靠的先秦古籍中,太昊對伏羲只字未提,伏羲對太昊只字未提。太昊與伏羲無關。荀子生於戰國末期。他在《鄭倫篇》中提到了“太昊”,在《襄城篇》中提到了“伏羲”。兩個* * *看了壹本書,但他們不是壹個。

太昊,或古書中的“太提”,是古代東夷部落的祖先和首領。東夷是古代可以在中原與華夏抗衡的部落。與華夏交往頻繁,創造了燦爛的殷商文化。對此,學術界毫無疑問。東夷部落的發源地在河南東部和山東、安徽壹帶。《左傳公十七年》載:“陳,太邊之空。”陳在今河南淮陽,淮陽在今太昊墓。周朝以後,其後裔逐漸東移,《左傳·Xi公二十壹年》:“任、蘇、徐、顓頊、馮姓也。要以太提之祭,輔之以夏。”直到春秋戰國時期,東夷的分支才逐漸被魯、齊、越等國吞並,並入中國。《東漢列傳》:“秦並六國,其淮、散入平民戶。”換句話說,此時的東夷分支不再作為獨立實體存在,而是成為了華夏民族的“編者”,與中國融為壹體,成為了中華民族的主體部分。隨著中夷交融融合,東夷的祖先和首領,如太昊、,也被納入中國古代帝王序列。

在可靠的史料記載中,最早將太昊與伏羲合二為壹的是西漢末年劉欣的《世經》。劉欣和他的父親劉向都是西漢時期的學者,都是古文經學派的開創者。天下之書,載於《漢書·法紀》。《世經》中,劉欣從西漢末年的政治需要出發,突破了歷代以黃帝為帝王之首的傳統體制,將伏羲與太昊平起平坐,炎帝與神農平起平坐,地位在黃帝之上,建立了古代帝王的新譜系。

古代帝王世系的確立始於戰國時期。戰國時期,陰陽家鄒衍根據五行學說解釋改朝換代,土、木、金、火、水五行相勝。這就是所謂的“五德終始論”。《史記·歷書》:“鄒衍在當時是獨壹無二的,在五德傳裏說得很清楚,但新聞分了給諸侯看。”此後,人們把這壹理論作為建立王朝的法律依據。根據鄒衍的“五德始於終”說,《呂氏春秋》和《史記·關禪本紀》都是這樣推斷朝代更替的:黃帝得土德,得木德,得金德,得火德,秦得水德。但漢代這壹推演序列存在問題:壹是從鄒衍所構建的古代帝王世系來看,只描述了黃帝、於霞、商湯、周朝四代。後來壹直到西漢時期,人們的古史觀念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們認為在黃帝之上還有古代的皇帝,如伏、神農和。三代以前,“黃三”和“五帝”依次建立。《呂春秋·英通》、《史記·封禪書》只記述了黃帝以來的四代,未能涵蓋全部,需要向上推演,重新整理。第二,鄒衍解釋改朝換代,按照土、木、金、火、水五行的順序排列皇族世系,五行在改朝換代中贊成革命。劉欣生活的西漢末年,劉漢王室政權危機,外戚王莽勢力強大。於是就出現了“異姓受命”與同姓“更命”之爭,退位論壹時盛行。劉欣與王莽關系密切,曾擔任“國師”,是禪讓論的主要支持者。為了給王莽代漢提供法理依據,劉欣提出了以木、火、土、金、水五行為基礎的五德新說。據《世經》記載,劉欣安排的皇族世系如下:太昊伏羲為木德,顏地神農為火德,黃帝軒轅為土德,少昊金田為金德,顓頊列文為水德;帝嚳高辛是木德,姚濤唐是霍德,舜帝右玉是土德,於波夏後氏是金德,唐城是水德。周武王是木之德,漢朝是火之德。劉欣在整理這壹世系順序時,首先否定了漢初根據五行相勝說把韓視為土德的說法,認定韓為火德,所以其替代者應為土德,而王莽自稱虞舜苗、帝舜土德,所以王莽應為土德,所以王莽代表韓站隊就成了必然。

那麽劉欣為什麽把伏羲等同於太昊呢?

按照當時人們的古代史觀念,劉欣從黃帝推高了古代皇帝的世代順序,認為最老的皇帝應該是伏羲。同時,根據他五行相生的理論,皇帝應該從木德入手。於是他從兩個方面找到了依據。壹個是《左傳·召公十七年》載“壇子來朝”,趙子問少羅的鳥官,為什麽?譚子道:“我知道我的祖先。以前黃帝家因為雲規而被封為雲師。顏地的家庭采取了消防紀律,所以他成為著名的消防大師。* * *龔氏基於水紀,故以海軍命名。大禹家以龍命名,故稱龍老師。我曾祖父年輕忠厚,鳳鳥合適,我就學鳥,給鳥取名為鳥人。”據此,劉心推:“據少昊說,晏子受黃帝影響,黃帝受顏地影響,顏地受* * *,* * *受太昊影響,所以先談黃帝,上至太昊。”以太昊為古帝之首。二是從《易傳》中找依據,上面說:“帝震”,地震是東方的卦,五行屬木。按五行順序,首為木,太昊為東方之帝,“東方稱夷”,所以太昊配木德。《易經》裏還有壹句話:“古人為家天下之王”,於是劉欣接著說:“包家為天後王,為百王之首。第壹德始於木,故為帝太昊。”伏羲是太昊。“根據《易經》可知,寶璽、神農、黃帝先後居世。”太昊伏羲家站在天之後,神農和黃帝都站在太昊伏羲之後。

東漢班固的《漢書》和荀悅的《漢書·高技祖紀》都記述了劉欣創立五行終末新論的過程。荀悅言:“至於劉向父子,是推五行之運,子承母業,始於伏羲;為達漢朝,宜為火德。序中以為《易》說‘皇帝驚’,於是太昊開始驚,是穆德,謚號傅。”

劉欣從其政治目的出發,將伏羲和太昊並列為古代帝王譜系之首。後來班固在《漢書》中引用了它們,後來的史書也陸續采用了這壹理論。不過,劉鑫的說法並非完全沒有根據。今天,我們應該對劉鑫的說法有如下理解:首先,它是當時人們歷史意識的表現。隨著人們歷史意識的豐富,司馬遷從黃帝開始對帝王世系的整理已經不足以反映當時人們所認識的古代帝王,因此有必要回過頭去重新整理古代帝王世系。其次,如前所述,伏羲傳說源於南方的楚國,太昊是東方彜族的祖先。隨著戰國秦漢時期民族血脈文化的大交流大融合,伏羲太昊的傳說成為可能。司馬遷是中華民族唯壹的始祖黃帝,不能完全反映當時民族和睦、文化融合的實際情況,但太昊伏羲是百王始祖,說明當時民族大壹統、文化主脈已經形成。第三,劉欣排定的古代帝王世系,宣揚了“聖王同祖”的思想,將先王的古代帝王納入伏羲,有利於民族凝聚力和文化統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