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遠館位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東門的文華殿後面,是紫禁城內最大的皇家圖書館。
它是我國古代漢宮建築的精華,坐北朝南,其櫃體體系仿自浙江寧波樊氏天壹閣。乾隆三十八年(1773),乾隆皇帝下詔藏書,開設《四庫全書》館,編纂《四庫全書》。
乾隆三十九年,下詔建庫。乾隆四十壹年(1776),修建了文華殿後面的宮室圖書館,乾隆皇帝賜名文遠閣,用來存放第壹部《四庫全書》精本。
文遠亭在乾隆四十壹年(1776)建成後,皇帝每年都在這裏舉行宴會。四十七年(1782),《四庫全書》完成時,乾隆皇帝在文遠館設宴犒賞編纂《四庫全書》的各級官員和參與者,盛況空前。
文遠館是壹座三層建築,模仿寧波天壹閣的規則。樓上有壹個房間,樓下有六個房間。這是為了防止火災。文遠館的園林布局非常精美。
亭子前有壹個長方形的水池,四周用石頭圍著。石拱橋與文華殿後殿連成壹體,池中養殖魚藻。亭子四周布置大型假山後,假山山路、溶洞上下,連亭子的左右門道都進行了假山藝術處理,使文遠亭的氛圍更加濃郁。亭內懸掛著乾隆禦書“收斂澄清”四字匾。
文華殿是皇帝舉行“宴會”和聽官員講課的地方。皇帝聽講座的前壹天,還會去文華殿東邊的傳達室,祭奠孔子的牌位。
文華殿初建時是諸侯的大殿,屋頂鋪著青瓦。後來由於幾位太子年紀太輕,不能處理政事,於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正式改建為皇帝殿,換上黃瓦。明清兩代的皇帝都在春分和秋分慶祝“京燕”。
皇帝要寫禦論,交代自己學習“四書五經”的心得。《清帝經筵禦論》要分別用滿語和漢語來講。清朝皇帝的文化造詣非常深厚,皇帝說話也是意氣風發,還點名文官辯論。
最後,作為對有幸參加儀式的官員的特殊獎勵,皇帝帶領大家打開文華殿的後門,來到殿後的文遠閣,獎勵在閣中看書的官員。
擴展數據
《四庫全書》進入西藏的文遠館,是按照經史子集的四個部分排列的。以經學為首的二十二部經學著作和《四庫全書總目》考證放在壹層,中間設置皇帝寶座,是講課的地方。
二樓三個房間與壹樓相連,四周有樓層,有書架,有歷史系的33本書。二樓漆黑壹片,光線極其微弱,只能藏書,不利於閱讀。
三樓除了西端的樓梯間外,其他五個房間都是相通的,每個房間都被前後的立柱與書架隔開,寬敞明亮。這裏存放著22本兒童用書和28本藏書,還設置了明代的禦榻,供皇帝隨時入閣。
百度百科-文淵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