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由樹幹引申為事物的主要部分,如“軀幹、骨幹、主幹、幹道、幹線”等。因“幹”作為兵器使用,自然就有攻擊、沖犯的感覺。如今,“幹擾、幹預”大概就來自於此。
後來,“幹”的引申義復雜起來,沒辦法,古人又造“幹、榦”分擔樹幹之“幹”,本來簡單的漢字,變得復雜了。好在漢字簡化時,“幹、榦”又返璞歸真到了“幹”。
這裏特別需要說明的壹點是,漢字簡化時,以“幹”替代“乾濕”的“乾”和“幹部”的“幹”。“乾”字讀“前”時,如“乾坤、乾隆”,不能用“幹”代替“乾”,否則乾隆就會大動肝火了,乾坤就會大逆轉。
至於“天幹、地支”中的“幹”,那只是同音假借而來,與“幹”本義相差十萬八千裏。也有的說“天幹、地支”,猶如說樹幹與樹枝,想想也是蠻有道理的。
“幹”部首內,《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只有4員大將:幹、刊、邗、頇。2012年7月中旬上架的《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在第5版基礎上增加了:平、罕、鼾0。請註意,第6版與第5版有壹顯著變化就是在檢字表中部分漢字右上角出現“0”,表明該漢字是非規定的歸部。也就是說此字本不屬於該部首,只不過為了讀者查找方便而特別加的。如“鼾”真正意義上是歸“鼻”部首。在“鼻”部首內,“鼾”右上角就不帶“0”而在“幹”部首內右上角就帶“0”。凡右上角帶“0”漢字,筆者壹般不作解釋,等到歸部時(如“鼾”放在“鼻”部首內)才做解釋。
從“幹”的字,基本上以“幹”表音,個別兼表義。讀an的有“犴、岸”等;讀gan有“桿、稈、竿、肝、矸、旰”等;讀han的有“旱、汗、邗、鼾、罕、扞”等;讀kan的有“刊、衎”等。不管讀音咋變,基本上跑不了“an”這個調。
“刊”,已在《青年記者》今年3月下介紹,本文不再贅述。
“邗”,形聲字。金文和篆文皆從“邑”(即右“阝”)“幹”聲。本義為古國名,為吳所滅。後成為古地名,在今江蘇省揚州市東北。又指“邗溝”,春秋時吳王夫差為爭霸中原,在江淮間開鑿的壹條古運河。如今揚州市有個邗江區。
“頇”,形聲字,讀“鼾”。“頁”指的是人的頭,“頇”本義為沒有頭發。現用在方言中,表粗,如這棵樹真頇,這線太頇換根細壹點的。還可作姓用。用於聯綿詞“顢頇”(讀作mān hān),其義:1.臉盤大。2.糊塗而馬虎。3.不明事理。
“平”,會意字。金文從“虧”(即“於”,表樂聲婉轉),從“八”(表平分)。會意樂聲平緩。
“罕”,形聲兼會意字。篆文從“網”從“幹”,會意捕鳥用的長柄小網,“幹”也表聲。後來“網”形簡化,俗作“罕”,如今楷書就采用當年的俗字“罕”。由“網”眼稀疏,引申出“稀、少”的意思來,如“罕見、人跡罕至”等。
28工
“工”,象形字。“ 、 、 、工”從左至右依次為“工”的甲骨文、金文、篆文、楷書。甲骨文的中“工”,像壹把刃口朝下的斧頭之形(也有的甲骨文刃口朝上),金文“工”像壹把鍘刀的側面,篆文“工”側重於藝術化,楷書“工”橫豎工整。
幾千年來,“工”雖有變化,但整體輪廓大差不離。
關於“工”的本義,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像塗飾的刷子,有人說是像木工量直角的矩尺之形。不管咋說,都離不開工具這個角色。由工具引申為使用工具的人。因做工追求的是精益求精,也稱精巧、精致為工,如“工整、工巧”等,引申出精於、長於,如“工詩畫、工於心計”。
在古籍中常見有“工女”壹詞,專指采桑、紡織的女子。
“工”部首內漢字,大都與工具、技能有關。《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工”部首漢字有:工、巧、邛、功、左、、式0、鞏、貢、汞、攻、巫、項、差0、巰、曌。以“工”既表義又表音的字:
“功”,形聲兼會意字。“功”與“攻”同源,金文皆從“攴”(表操作)、從“工”(似杵,古代蓋房,用四塊木板組合成壹個矩形,往矩形裏填土,隨後用木杵搗實),會意從事蓋房等各種各樣的工作,“工”兼表聲。篆文改為從“力”,突出用力做功。
“攻”,形聲兼會意字。從“工”從“攴”(楷書時“攴”變為“攵”,“攴”與“攵”相通)。參考“功”。由搗實使其堅固,引申出進攻(與“守”相對)。
“貢”,形聲兼會意字。篆文從“貝”(錢財)從“工”(表勞作),會意臣民向天子奉獻物品或勞力的意思,“工”也兼表聲。如“朝貢、貢米、貢品、貢獻、貢奉”等。這裏特別提請讀者朋友註意“供”與“貢”的區別。“貢”專指向天子、皇上之獻,“供”的層次就低多了。如我們到廟宇去表示表示,那只能用“進供”,桌子擺的只能是“供品”而非 “貢品”。
“汞”,形聲字。篆文從“水”從“項”,楷書寫作“澒”,後俗作“汞”,最終俗字轉了正。“汞”俗稱水銀。由於汞是金屬,舊時也寫作“銾”。
“鞏”,會意字。金文“”從“丮”(人舉著雙手有所操持的樣子)從“工”,表示雙手執杵築墻築壩的場面。楷書寫作“鞏”或上“鞏”下“手”組成的漢字。由於“鞏”作了偏旁,堅固之義便另加義符“革”來表示,即“鞏” (如今“鞏”又成了“鞏”的簡化字);懼怕之義則另加義符“心”寫作“恐”;夯築之義則以“築”(壹種樂器)為基礎,另加義符“木”寫作“築”(如今簡化為“築”)。
“巧”,形聲字,從“工”從“丂”(表聲),指需借助工具才能達到精致、精巧。用於做事值得稱道,用於做人恐怕會走向反面,如“巧言令色、巧舌如簧、巧奪豪取”。但“大巧如拙、大智如愚”還是值得發揚光大的。
“左”,從“ ”(左手形兼表聲)從“工”。因為生活中左撇子少,所以左手攜帶工具只能起到輔助作用。“左”的本義為輔助,是“佐”的本字。由於“左”用於“左右”,古人只好加義符“亻”成為“佐”。古人某個階段以右為尊,以左為卑,因而,以下幫助上為佐,以上幫助下為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