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與詩詞有關的故事

與詩詞有關的故事

詩治野馬

在儋州(在廣東海南島)北部的石馬嶺上,有壹塊以蘇東坡名字命名的石頭,叫做“東坡坐石”。坐石中央,隱隱約約可以看見袍痕鞋跡;坐石附近,依稀可見馬蹄的足印。

這是怎麽回事呢?

相傳八九百年前,石馬嶺壹帶的農作物經常被糟蹋,人們都以為這是山上野獸作的孽,所以獵人們決定狩獵捕捉。

這天深夜,獵人們等候在荊叢隱處,正感到有點困倦的時候,只聽見—陣馬群的嘶鳴聲。獵人們立刻循聲追去。可是真怪,追到山頂,馬叫聲壹下子稍失了,也不見半只馬蹄印,這馬群到哪兒去了呢?

天亮以後,只見馬蹄過處,壹片片莊稼被糟蹋得不成樣子。

第二天夜裏,獵人們分頭把守,壹聽見聲音馬上出擊。同樣地,只聽見馬群飛奔上山,還是不知道馬群到哪兒去了。獵人們開始心灰意冷起來。

這件事傳到了蘇東坡耳中,他想:便民之心不可沒有,利民之事不可不做。於是決定跟獵人上山實地查看壹下。

到了現場,蘇東坡顧不得亂石絆腳,荊棘紮人。他沿著壹個個若明若暗的馬蹄印循蹤辨影,壹直上到山頂。咦,真是百聞不如壹見,山頂上果然不見馬蹄痕跡,只有壹塊塊石頭,千姿萬態,矗立四周,仔細瞧瞧,卻好象壹匹匹石馬。

“好家夥!”蘇東坡高興極了。獵人個個圍攏過來爭相問道。“怎麽啦?”蘇東坡指點著石像對大家說:“這就是妳們要追捕的害民之馬了。”說完,揮筆題詩道。

石馬無蹄出府州,神仙遺下幾千秋。

狂風蕩蕩毛不動,細雨霏霏汗直流。

芳草滿堆難下口,鋼鞭硬打不回頭。

牧童牽也牽不動,天地為欄夜不收。

山下的父老百姓聞訊,紛紛前來石馬嶺賞詩觀景。此後,石馬嶺上,人來人往,熱鬧非常。壹尊尊石馬守在山頭,就象壹個個哨兵。石馬嶺壹帶的農作物,從此再也不見禽獸來糟蹋了。

蘇東坡詩治野馬的事,傳遍了儋州。男女老幼對蘇東坡的詩文才學誇贊不已。所謂“東坡坐石”,相傳就是蘇東坡題詩時坐過的。

答案滿意請及時采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