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傳統名篇《口技》,壹般初中生人人皆知。因為,在***和國的教育史上,語文教學改革不斷深入,語文教科書篇目不斷增刪,但這篇300余字堪稱中國古代散文上乘佳作、聲情絕妙的短文卻從未被刪減過。《口技》的作者就是我國清代著名文學家林嗣環。
林嗣環,字起八,號鐵崖,明萬歷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出生於福建省安溪縣官橋鎮赤嶺後畬(現駟嶺村)。他於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中舉人,清順治六年(1649年)中進士,官至廣東提刑按察司副使,分巡雷瓊道兼理學政,山西左參政道。他小時家境清貧,長大後心高誌遠。其博學善文,著有《鐵崖文集》、《海漁編》、《嶺南紀略》、《荔枝話》、《湖舫集》、《過渡詩集》、《回雁草》、《口技》等,其中《口技》至今仍為初中語文課文。《荔枝話》是壹篇記述荔枝的科技小品文,不僅有壹定的藝術價值,而且在農業經濟方面有較高的科學價值和史料價值。他的這些著作都是祖國文化遺產中的無價之寶。
林嗣環不僅是壹位博學善文的著名文學家,而且是壹位剛正不阿、廉潔奉公、勤政愛民、百姓口碑甚佳的清官名吏。在封建官場壹片汙濁腐敗的境況下,他潔身自愛,實在很有幾分煢煢孑立的悲劇意味。當時藩王府曾派兩個人到林嗣環處言事,那兩人騎馬直上公堂。林嗣環把他們拉下馬,各打三十大板。藩王大怒,虧得當地撫軍勸解,林嗣環才幸免遭難。林嗣環“善為文”,卻“不善為官”。他剛正不阿的性格,使他在官場上郁郁不得誌。順治十三年,他為減輕民眾役賦而寫《屯田疏》,被蓄意謀反的耿尚二藩誣告落職。但正是他的“不善為官”,不肯同流合汙,使他贏得百姓愛戴,丹青留名。假如林嗣環當年平步青雲,在官場上左右逢源,那麽,我們幾乎可以斷定他不過是讓官場多了壹個庸庸碌碌的封建官僚罷了,林嗣環就不是著名文學家林嗣環了。
歲月的流逝淹沒了多少紅塵俗世,300多年來,林嗣環這位清代著名文學家的藝術成就和人格魅力,依然令人們念念不忘。林嗣環的“善”與“不善”,對後人不正是壹種啟迪嗎?□李連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