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青島漫步之壹的老城懷舊

青島漫步之壹的老城懷舊

我在青島讀書好幾年了,畢業後去過很多次。我總是來去匆匆。總想多待壹會兒,再體驗壹下青島的慢與閑!

作為壹個懷舊的人,我總是懷念逝去的繁華老城,也永遠忘不了道路的起伏和拐角處壹棟棟充滿異國情調的老房子!

請跟隨我,在臺風暴雨中來壹次懷舊之旅!

青島火車站是吉焦鐵路的終點站,建於1899。它由鐘樓和候車大廳組成,具有德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風格。在我去過的城市中,只有蘇州火車站能與之媲美。好在它還能在城市快速轉型的大潮中存在!

很多年前,出了青島火車站,就能看到壹個通向棧橋的寬闊的斜坡,順著鹹鹹的海風就能走到棧橋。現在擡頭壹看,壹座鄉鎮式的高樓矗立在眼前。還有辣眼睛的金光閃閃的慶豐包子鋪(實在不忍心往心裏去)。還好我回頭的時候看到了壹個洗眼的建築。

中山路1號,前身是青島國際俱樂部。建於1910。曾經這裏衣香鬢影,熙熙攘攘,名流雲集,最美的人,最醇香的酒。可惜的是,回望百年前,安靜的老建築,如今正以它的內涵為我們傾吐著過去的輝煌。

好像每個城市都有中山路。青島中山路曾經是絕對的商業中心,現在變成了旅遊商店街。即便如此,它的魅力依然存在,魅力不減。

膠州賓館始建於1897,為德國文藝復興風格。歷經滄桑和變化,現在是壹個市場。

從中山路隨便走,幾乎總能拐到聖米爾大教堂(天主教堂)。今天臺風加雨終於沒看到拍婚紗的那對。我最喜歡的建築之壹!)

聖米爾教堂始建於1932,哥特式和羅馬式建築風格,是中國唯壹的奉獻教堂。

隔壁的安娜別墅是1901建的。是典型的巴裏坤式建築。壹位德國商人為了紀念心愛的女兒,將其命名為“安娜別墅”,現在改為“青島書房”。

在青島老城區,不缺驚喜,到處都是海鮮店周邊的樓房。

德國海軍俱樂部,成立於1899,是青島最早的德國建築之壹,是德國新文藝復興風格。(再壹次吐槽背後的百盛高樓真的破壞了老城區的風貌。籃板後面幾乎到處都是很多老建築。)

漫步老城區,可以放心地走,隨遇而安,驚喜就在眼前。

博羅油子路是青島壹條獨特而富有風味的道路設計。用路牙石鋪成的路面沿著青島老城蜿蜒前行,錯落有致的石頭被打磨得鋥亮。現在剩下的博羅遊子路,是青島永恒的記憶!

天主教堂附近的青年旅喜歡這種懷舊的顏色!

從天主教堂下來,沿著浙江路和湖北路,會路過小小的安靜的老舍公園。當時在青島生活的文人很多,有康有為、老舍、沈從文等。老舍先生受聘於山東大學(對,當時山東大學在青島),在青島寫《駱駝祥子》。

從老舍公園轉,路過壹個不起眼的小院,等待觀察。原來是路德公寓原址,建於1905。巨大的紅色坡頂是最有特色的。

離路德的公寓不遠,有壹座宏偉的建築。是的,它是壯麗的。這是德國在青島的最高權力機構——青島膠澳總督辦公室。青島原名膠澳,膠澳總督署是德軍占領青島後總督辦公的地方。建於1906,全是花崗巖。90年代以前是市政府辦公室,現在是青島市人大和CPPCC的辦公地址。

省長辦公室對面膠澳高院停的警車,現在好像是檢察院的辦公室。

在暴風雨中,我找到了壹個避難所,擡頭看了看對面。在臺風中,我幾乎拿不住我的手機。青島郵電博物館是德國帝國郵局在膠澳的舊址。始建於1901,是青島現存最早的郵電業務大樓。

雨越下越大,臺風下幾乎無法行走。推開壹個小院的門,踏上樓梯,裏面有書店,有咖啡,還有壹個小美術館。端著壹杯熱可可,我在翻看著《西鎮情舊錄》(因為前壹天晚上差點在西鎮迷路)。旁邊有壹個女孩在安靜的工作,伴隨著窗外的雨聲,風敲門的叮當聲,耳邊的音樂,鼻子裏揮之不去的咖啡苦澀的味道。不知道什麽時候,女孩放下手中的工作,和我說話了。原來她是個美食攝影師。從青島的海鮮到她剛拍完的皖南之旅,從臭鱖魚老鴨冬筍到杭州的臘味鮮,熱鬧的話題吸引了咖啡女郎和老板娘。真的,世界是壹家人。直到大家都餓得吞了口水才散去。

臺風過後的第二天,我又回到了昨天駐足的地方——廣西路。這是青島壹條真正的德國老街,德占時期叫亨利王子街。兩邊的建築都是德式建築,可惜沒有拍到山東路礦公司。我問路的時候,壹個青島大哥擺擺手說,我們這裏都是德國建築,好像壹個地主在說滿倉的余糧。

從總督府到基督教堂的沂水路,只有300米長。街上的每棟建築都有故事和歷史。街道很安靜,行人很少。有的門深鎖,有的門虛掩,可以輕輕推開拍照。印象最深的是英國總領事館,門半開著,想走進去。小院空曠無人,斑駁的建築無聲地傾訴著歷史的滄桑與變遷。

總領事館街的盡頭是基督教堂!基督教堂始建於1908,是典型的德國城堡式建築。壹百年後,鐘樓上的機械鐘仍能準確報時。雖然天氣陰沈,但也擋不住各地新娘的腳步。這是我最想待的地方!

當我離開基督教堂時,我正在去信號山的路上,可以俯瞰青島老城區。可惜天空陰沈,無法得到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效果。

從信號山下來,跟著浩浩蕩蕩的觀光車,來到現在叫迎賓館的總督府舊址(提督樓)。

總督官邸建於1903,是德占時期焦澳總督官邸。據說當時的州長因為奢侈的預算超標,被德國議會彈劾。這是我的導遊聽到的沒有誠信的話,呵呵!

本來去的是老舍故居,結果是壹條咖啡街,小小的荒島書店擠滿了人。老舍先生看了介紹,在山大任教後開始寫《駱駝祥子》。有時他去荒島書店買稿紙,他經常遇見黃宗江。蕭紅的《生死場》和蕭軍的《八月的村莊》也是在青島寫成的,由魯迅從壹個荒島書店寄到上海出版。對了,我壹直不明白為什麽五四時期的女性文清的思想和行為會前所未有的開放和激進,比如蕭紅和丁玲!對於後者,蕭軍在我的評價體系中就是渣男!

大學路,以附近的大學命名。最早的私立青島大學,後來成立了國立山東大學。山東大學遷回濟南後,在山東大學原址上建立了青島海洋大學。

現在大學路是小清新壹條街,各種咖啡館,網上名人店。可能我年紀大了,理解不了年輕人對著紅墻拍照。

那個?結束

………………………………………………………

?行走在青島2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