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中餐菜肴飲食規範

中餐菜肴飲食規範

中餐菜肴飲食規範

 在中餐館裏應該遵守怎樣的就餐禮儀呢?下面我帶大家了解壹下。

 中餐出菜順序

 開胃菜 通常是四種冷盤組成的大拼盤。有時種類可多達十種。最具代表性的是涼拌海蟄皮、皮蛋等。

 有時冷盤之後,接著出四種熱盤。常見的是炒蝦、炒雞肉等。不過,熱盤多半被省略。

 主菜 緊接在開胃菜之後,又稱為大件、大菜,多於適當實際上桌。如菜單上註明有?八大件?,表示***有八道主菜。

 主菜的道數通常是四、六、八等的偶數,因為,中國人認為偶數是吉數。在豪華的餐宴上,主菜有時多達十六或三十二道,但普通是六道至十二道。

 這些菜肴是使用不同的材料、配合酸、甜、苦、辣、鹹五味,以炸、蒸、煮、煎、烤、炒等各種烹調法搭配而成。其出菜順序多以口味清淡和濃膩交互搭配,或幹燒、湯類交配列為原則。最後通常以湯作為結束。

 點心 指主菜結束後所供應的甜點,如餡餅、蛋糕、包子、杏仁豆腐等。最後則是水果。

 餐桌擺設辨別

 每個人座位面前都擺有筷子、湯匙、取菜盤子、調味盤、湯碗、茶杯、酒杯等。有時也會備有放置骨頭的器皿或餐巾。

 筷子 多使用柱形長筷。以往會以象牙、珊瑚制作的筷子作為地位的象征,不過,今日仿鑲牙的塑膠筷子已相當普遍了。使用長筷子的原因是便於夾菜。

 湯匙 多為陶瓷制。有時會備置擱置湯匙的湯匙架。

 取菜盤 是盤緣稍高的中型盤子。有時準備兩只。

 深碗 開口較深的湯碗。

 吃菜的講究:

 中國的飯局壹般都很講究吃,同時也很講究吃相。隨著職場禮儀越來越被重視,商務飯桌上的吃和吃相也更加講究。以下以中餐為例,教妳如何在餐桌上有禮有儀,得心應手。

 中餐宴席進餐伊始,服務員送上的第壹道濕毛巾是擦手的,不要用它去擦臉。上龍蝦、雞、水果時,會送上壹只小小水孟,其中飄著擰檬片或玫瑰花瓣,它不是飲料,而是洗手用的。洗手時,可兩手輪流沾濕指頭,輕輕涮洗,然後用小毛巾擦幹。

 用餐時要註意文明禮貌。對外賓不要反復勸菜,可向對方介紹中國菜的特點,吃不吃由他。有人喜歡向他人勸菜,甚至為對方夾菜。外賓沒這個習慣,妳要是壹再客氣,沒準人家會反感:?說過不吃了,妳非逼我幹什麽?依此類推,參加外賓舉行的宴會,也不要指望主人會反復給妳讓菜。妳要是等別人給自己布菜,那就只好俄肚子。

 客人入席後,不要立即動手取食。而應待主人打招呼,由主人舉杯示意開始時,客人才能開始;客人不能搶在主人前面。夾菜要文明,應等菜肴轉到自已面前時,再動筷子,不要搶在鄰座前面,壹次夾菜也不宜過多。要細嚼慢咽,這不僅有利於消化,也是餐桌上的禮儀要求。決不能大塊往嘴裏塞,狼吞虎咽,這樣會給人留下貪婪的印象。不要挑食,不要只盯住自己喜歡的萊吃,或者急忙把喜歡的菜堆在自己的盤子裏。用餐的動作要文雅,夾萊時不要碰到鄰座,不要把盤裏的菜撥到桌上,不要把湯潑翻。不要發出不必要的聲音,如喝湯時?咕嚕咕嚕?,吃菜時嘴裏?叭叭?作響,這都是粗俗的表現。不要壹邊吃東西,壹邊和人聊天。嘴裏的骨頭和魚刺不要吐在桌子上,可用餐巾掩口,用筷子取出來放在碟子裏。掉在桌子上的菜,不要再吃。進餐過程中不要玩弄碗筷,或用筷子直向別人。不要用手去嘴裏亂摳。用牙簽剔牙時,應用手或餐巾掩住嘴。不要讓餐具發出任何聲響。

 用餐結束後,可以用餐巾、餐巾紙或服務員送來的小毛巾擦擦嘴,但不宜擦頭頸或胸脯;餐後不要不加控制地打飽嗝或噯氣在主人還沒示意結束時,客人不能先離席。

 上菜的程序:

 中餐上菜的程序自古就很講究。清朝乾隆年間的才子袁枚,在其著名的《隨園食單》上,就曾對上菜程序做過如下論述:"上菜之法,鹹者宜先,淡者宜後,濃者宜先,薄者宜後,無湯者宜先,有湯者宜後。度客食飽則脾困矣,需用辛辣以振動之;慮客酒多則胃疲矣,需用酸甘以提醒之。"衰枚的這段話,總結了中餐宴會上菜的壹般程序。

 目前中餐宴會上菜的順序壹般為:第壹道涼菜,第二道主菜(較高貴的名菜),第三道熱菜(菜數較多),第四道湯菜,第五道甜菜(隨上點心),最後上水果。

 由於中國的地方菜系很多,又有多種宴會種類,如著名的燕菜席、燕翅席、魚翅席、魚唇席、海參席、全羊席、全鴨席、全鱗席、全素席、滿漢全席等。可見,地方菜系不同,宴會席面不同,其菜肴設計安排也就不同。在上菜程序上,也不會完全相同。例如,全鴨席的主菜,北京烤鴨,就不作為頭菜上,而是作為最後壹道大菜上的,人們稱其為"千呼萬喚始出來"。而譚家菜燕翅席,因為席上根本無炒菜,所以在主菜之後上的是燒、扒、蒸、燴壹類的菜看。又如上點心的時間,各地習慣亦有不同,有的是在宴會進行中上,有的是在宴會將結束時上;有的甜、鹹點心壹起上,有的則分別上。這都是根據宴席的類型、特點和需要,因人因事因時而定。基本原則是既不可千篇壹律,又要按照中餐宴會相對穩定的上菜程序進行。

 中餐宴會上菜掌握的原則是:先冷後熱,先菜後點,先鹹後甜,先炒後燒,先清淡後肥厚,先優質後壹般。

 (1)上拔絲菜,如拔絲魚條、拔絲蘋果、拔絲山芋、拔絲荔枝肉等,要托熱水上,即用湯碗盛裝熱水,將裝有拔絲菜的盤子擱在湯碗上用托盤端送上席,並跟涼開水數碗。托熱水上拔絲菜,可防止糖汁凝固,保持拔絲菜的風味。

 (2)如果有的熱菜跟佐料、小料等,應同熱菜壹起上齊。如清蒸魚配有姜醋汁,北京烤鴨配有蔥、醬、餅等,在上菜時可略作說明。

 (3)上易變形的炸爆炒菜看,如高麗蝦仁、炸蝦球、油爆肚仁等,壹出鍋即須立即端上餐桌。上菜時要輕穩,以保持菜看的形狀和風味。

 (4)上有聲響的菜,如鍋巴海參、鍋巴肉片、鍋巴什錦,這些菜壹出鍋就要以最快速度端上臺,隨即把湯汁澆在鍋巴上,使之發出響聲。做這壹系列動作要連貫,不能耽擱,否則此菜將失去應有效果。

 (5)上原盅燭品菜,如冬瓜盅,上臺後要當著客人的面啟蓋,以保持燭品的原味,並使香氣在席上散發。揭蓋時要翻轉移開,以免湯水滴落在客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