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陜西理工大學有幾個校區?

陜西理工大學有幾個校區?

壹、陜西科技大學有幾個校區。陜西科技大學有兩個校區,即南校區和北校區。南校區地址為陜西省漢中市漢臺區朝陽路,北校區地址為漢中市漢臺區河東鎮陜西科技大學北校區。

二、陜西理工大學簡介

陜西科技大學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漢中。漢中北臨秦嶺,南平巴山,漢水穿境而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氣候濕潤。適宜學習生活,被譽為“漢家發祥地,中華聚寶盆”。

學校創建於1958,是壹所具有60年歷史的省級普通高等學校。也是全國首批擁有學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之壹,漢中周邊陜、甘、川、鄂、渝毗鄰地區唯壹擁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經歷了漢中大學、漢中師範學院、北京大學漢中分校、陜西理工學院的發展階段。2001漢中師範學院與陜西理工學院合並為陜西理工大學。20016經教育部批準,陜西理工大學更名為陜西理工大學。

學校有三個校區,校園總面積654.38+0.36萬平方米,學校總建築面積68萬平方米。有17學院,2個教學實驗實訓中心。本科專業65個。擁有語言文學、機械工程、生物、化學、馬克思主義理論、食品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7個中國壹級學科,6個碩士學位授權點。省級重點學科(特色學科)6個,國家和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人文社會科學普及基地1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1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3個,省級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省級博士後創新基地1個。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341萬元。學校藏書223.53萬冊。

學校有1135專任教師。碩士及以上學歷專任教師891人,其中博士261人;高級專業技術職務459人,其中教授125人。目前,雙聘院士3人,國家高端外國專家1人,*特聘教授(雙聘)2人,入選“三五人才工程”2人,享受“三秦人才”津貼14人;學校擁有國務院特殊津貼、全國優秀教師、曾憲梓教育基金、寶鋼優秀教師獎、陜西省先進工作者、優秀教師、教學名師、師德模範、青年科技之星等榮譽稱號獲得者40余人。全校全日制學生近兩萬人。

陜西科技大學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依法治教、從嚴治教,不斷深化改革、強化管理、加強教學基礎建設,教學質量穩步提升。特別是近年來,學校凝練辦學指導思想,大力實施“教學質量工程”,形成了“紮根秦巴、艱苦奮鬥、服務基層,培養得得來、留得住、幹得好的高級應用型人才”的人才培養特色。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高,辦學實力顯著增強。2007年在教育部組織的本科教學水平評估中被評為優秀。目前有2個國家級專業,1個國家級和6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建設項目,6個省級專業,3個省級名牌專業,15個省級精品課程,2個省級網絡課程,7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7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擁有10個省級教學團隊、8名省級名師、2所省級創新創業教育試點院校、10個省級壹流專業(含3個建設項目和7個培育項目)、1個國家級和4個省級大學生實踐教育基地。建校60年來,學校為國家培養了65438+萬多名專業技術人才,其中大部分成為各自行業、部門或地區的業務骨幹、學科帶頭人和優秀管理人才,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

學校高度重視科學研究和學術交流,始終堅持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並重,堅持面向地方經濟建設主戰場。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工作蓬勃發展,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學科體系。在學科建設過程中,學校不斷凝練學科方向,整合學科團隊,合理配置資源,促進交叉融合,逐步形成了以秦巴山區自然資源研究與開發利用為特色的理科學科群、以產業應用技術開發研究為特色的工科學科群、以漢水流域文化歷史與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研究及其研究方向為特色的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群,建設了壹批特色鮮明的學科和研究服務平臺,取得了壹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十二五”以來,學校承擔國家科研項目132項,省部級科研項目349項,發表學術論文10015篇,其中1053篇被SCI等四大索引收錄,出版圖書和教材603部,授權國家專利2335項。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70項;獲得1個省級重點科技創新團隊。《陜西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是全國高校優秀社科期刊,《陜西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全國科技論文在線優秀期刊。

近年來,學校以“人才隊伍建設工程”為抓手,大力引進“*”和國家高端外國專家等高層次人才,積極聘請院士,“*”等教育部知名專家教授擔任雙聘教授,同時啟動“千萬工程”,大力引進和培養博士,不斷提升人才隊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