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七子之歌香港資料

七子之歌香港資料

這是我國愛國詩人聞壹多先生1925年7月4日發表在《現代譯論》第二卷第三十期的壹首《七子之歌》。當時中國的澳門、香港、臺灣、威海衛、廣州、九龍、旅大等七個地方先後被西方的帝國主義列強霸占、租借,聞壹多先生不堪忍受異國他鄉的侮辱,毅然回國。壹回到祖國,他就親見是“五州”慘案,洋人橫行,民不聊生。詩人從《詩經·覬風》中“七子不安其室,回其母心,自怨自菱”獲得靈感。這時詩人滿腔的激情壹下子噴發出來,寫下了《七子之歌》。討人借喻七子比喻七個地方,強烈地要求回到母親的懷抱,從而表現了聞壹多先生強烈地希望七子的期盼之情。

全詩***分四層。第壹層開頭兩句,敘述遊子向母親傾敘被擄走的苦難經歷。媽港(或媽閣)即文“Macau”的音譯,本是澳門著名古剎媽閣廟的名稱。1553年葡萄牙在此登陸,問當地海民這是什麽地方,漁民以為是問這座廟,就不假思索地回答:“媽閣”。從此葡萄牙人就用“Macau”來稱號澳門。這好像壹個小孩雖然被拐子拐走,拐子也給這孩子起了改名換姓,但孩子的內心壹直不承認拐人所起的姓名,兒子澳門與母親祖國血肉相連,骨肉相親,兒子被侵略從“繈褓”中擄走,壹去就是幾百年,這實在是太久了,太久了,這是何為的辛酸與楚痛啊!

第二層三、四兩句,抒發澳門赤子心向祖國的熾熱情懷。詩中說,“但是他們擄走的是我的肉體,妳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現在是“精神猶存”,“靈魂不滅”,壹顆忠貞不渝,向往母親的心不變!正是這種精神的存在與張揚,中華民族才千百年來不屈不撓,奮鬥不息。這裏,作者用了壹個轉折對比句,突出澳門赤子之心系祖國,至死不變的熾熱情懷。

第三層是五、六兩句,這壹層抒發了澳門赤子強烈期盼回到母親懷抱的願望。詩中說,“三百年夢寐不忘的生母啊!請叫兒的乳名,叫我壹聲‘澳門’!本來,“我和我的祖國,壹刻也不能分隔”。三百年,對於壹個須臾不能離開母親的孩童是多麽漫長和難熬啊。然而就是“三百年”,“夢寐不忘”,時時刻刻想念著自己的親生母親;三百年的風雨歷程,自己可能變得蒼老了,然而還要請母親叫自己的壹聲的乳名,多少親切的話語啊,多麽深沈情感啊!詩人在這裏用擬人的筆觸,表現了滿懷深情的呼喚和乞求。

第四層,也是最後壹句,抒發七子熱切而堅定信念。這壹句,也是其它幾章***有結束語,把全詩推向高潮,表現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和鮮明的反帝立場。這壹句用了“呼喚”、“反復”、“回環”、“擬人”多種表現手法,強化詩的意蘊,強烈抒發期盼回歸的情感。

全詩通過對七子被侵略者擄去後,經過長期的苦難的述敘與描寫,澳門同胞仍期盼回到祖國的懷抱,從而抒發詩人“孤苦之告,眷懷祖國之衷忱”的情思,來喚醒民從,勿忘國恥,收復失地,振興中華的期待。這正如詩人自己說過的那樣:“我是壹座沒有爆發的火山,希望炸開那禁錮他的地殼,好放出光與熱來。”

分享到: